分享

谈谈北京的书市

 昵称535749 2016-05-31
2016-05-29 04:01 | 豆瓣:danyboy

书是身外之物。

这个道理,我是后来才慢慢领悟的,这就不得不说起书市这个新旧书籍大规模流通的地方。在书市里常常发现一些或版本极佳、或印量较少,且曾被名家学者曾收藏过的书,若在早些年,我会兴奋不已;过了几年,我开始觉得惋惜,疑心这些书是被无知后人或管理不善的图书馆廉价出售;而如今,我已经能平和的看待这种现象,因为多少年之后,我手上的书也一定会归于他人插架。书并不比别的东西更神圣更高贵,也是我们的身外之物,同理,书市作为一座城市的文化现象之一,恐怕也摆脱不了消亡的命运。

这样说未免悲观。其实,我是极爱逛书市的,这些年,我逛过济南的中山公园、英雄山市场,逛过上海的文庙,即使访问一些文化氛围浓厚的小城,我也会努力寻找书市或旧书店,去年端午节去镇江玩,我也腾挪出半天逛了逛当地的旧书店。当然,最熟悉的当然还是北京。就古旧书店来说,北京的书市、书店、地摊的数量和收藏书籍的质量,总的来看在全国应该是首屈一指的。要说北京的书市,我读过不少老一辈学者谈晚清、民国和八十年代北京旧书市的文章,犹如读美食之书,令人垂涎。但谈最近十几年北京的书市却不多。这里不妨就从刚刚结束的朝阳公园书市说起。

新时期以来,北京的书市是从1990年的劳动人民文化宫书市开始算起的,后来主要是在地坛公园举办,所以北京的书市往往指的就是地坛书市,2014年书市地点挪到了朝阳公园,但我们有些书友还习惯于称之为地坛书市,甚至会有人说出“今年的地坛书市在朝阳公园举办”之类的话。这也难怪,地坛书市时期是北京书市最辉煌的时期,一年办春季、秋季两次,多的时候四季各办一次。当年之所以能够如此火爆,主要的原因我想有两点:首先,在北京的旧书市场里,地坛书市是一个主要的出口。一本旧书从居民家中或图书馆流出后,首先被卖给收书人(这个环节若能把握住会有大收获,比如人大图书馆2006年曾散过一批旧书,我花了4元买了一套中华书局60年代的四卷本《观堂集林》),这批人会在每周六、日的凌晨6点之前把书倒卖给潘家园等固定的旧书市场的旧书商和后半夜就来淘书的狂人(第二等的好书在这个环节就被买走了)。书商则通过门店或是大学校园的地摊把书卖出去,地坛书市就是他们的大卖场。其次,在孔夫子网等旧书网站发达之前,想买旧书的读者若不想一家家旧书店的跑腿,地坛书市当然是方便的好去处了。

因为书市摊位的租金极昂,书市里最价廉物美的书其实并不多。但只要需要具备一定的技巧,还是能大有斩获,有些技巧如今在朝阳公园的书市仍然能用的上(诸如版本、印刷、名家名著等是题中应有之义,在此按下不表),比如淘书的时间很重要,书市某日正式开张,你一定要提前一天就去,因为彼时各家摊位基本就绪,读者又少,很容易淘到好书,这叫“掐尖儿”,书市落幕当天最好也要去,因为这天书商们会论斤甩卖,有些卖得不好的书商也容易砍价,这叫做“扫尾”。我做学生的时候,囊中羞涩,老想着捡漏,书商们虽然精明算计,但文化程度往往比较低,常常只能根据是否“竖排繁体”来判断书的价格,有时候还是被我们捡漏。比如有一年在一家摊位上看到一套民国二十五年商务印书馆“国学基本丛书”的康有为《新学伪经考》两册,我写论文正要用,而且品相不错,时价在孔夫子网上大概两三百,我问老板价格,老板狐疑的看着我,一面翻书,说“这是竖排繁体的,很贵,要80元”。我一听,按住内心惊喜,波澜不惊的买下。说起来,在藏书家眼里,国学基本丛书根本不是什么希见的书,但对当时的我来说,这却是至今难忘的事。

还有一次,在一家摊位上发现一本人民文学出版社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丛书的《沧浪诗话》初版初印,这书很常见,但那个时候我热衷于淘初版初印,就很想收。问价格,老板不在,老板娘说“我不识字,你看5块钱行吗?”彼时这类书至少15元左右,我喜形于色,贪心也涌上来了,于是问她“3块吧!”没想到老板娘扬了扬手里的书,大声向不远处的老板喊“这书3块能卖吗?”老板过来后看看书,又看看我,恶狠狠的说,“3块?这是竖排繁体的,25!”我只好溜走,懊悔贪婪果真是要不得的。

几年前,我总会和一群师友共同前往书市。即使是恩师密友,在面对心仪的书时,彼此并不相让。有一次,我与C老师都缺马宗霍的《中国经学史》,此书现在已经有了排印本,但当时似乎只有上海书店的影印本较为常见,老师拜托我若见了这本书定要帮他留意。我的确留意了,但只找到一本,于是这本我就留给了自己,老师知道后也并没有怪我,但在师弟师妹面前拿我当了反面例子:“遇到好书,不现孝敬老师,居然自己截胡了!”。而现在,师友们已经天各一方,即使都在北京的一年也难得见一次面,想起这些往事真是令人伤感。这次在朝阳公园,我只有一个人逛了,仅有的几个熟悉的面孔,竟然是旧书摊的书商。我曾在北大和人大周末的校园里看到过他们,在地坛书市上看到过他们,在凌晨六点的潘家园,在周日黄昏的报国寺,都看到过他们。一晃十多年,他们竟然还在,而且似乎永远都在,甚至不曾老去。他们的书架上总有些价格极高极不合理的书,似乎从十年前的某一天起,至今也没能够卖出去。

除了书市,北京可以淘旧书的地方还有很多。中国书店我是很少去的,太贵。最主要的当然是潘家园每周末上午的旧书市场。去的越早,越能淘到好书。如果八九点钟才赶到,就只能淘到大路货了。对海淀区的学生来说,每到周末,北京大学、人民大学里就会有书商在校园里摆书摊,虽然一半以上都是教材,但时而也能发现一两册佳椠。北京二手图书在丰台有个集散地,叫做“西南物流中心”,很偏僻,价格也低,我也曾去过。最值得一提的,则是中华书局曾在2008年左右连续三年打折处理库存,有些八九十年代出版的古籍排印本,打完折每册仅售三五元,可惜盛景不再。

日常经营的旧书店则情形不一,有些如北京大学校内物美超市里的野草书店,十几年前就经营书店尾货,如今还在;有些则去年还有,今年去就关门了,前几年我曾经多次访书的清华附近府学博古书苑、哲人巷书店,北师大盛世情、海晴书店,北大附近的采薇阁、畅畅、豆瓣等书店,如今除了豆瓣书店每周都给我发书目外,其他似乎多半消失了。个中原因,并不是人们不爱读书了,我甚至觉得如今学校里的读书种子比我们当年更多;旧书市场也不太受电子书的冲击,我想主要还是网络带来的购书习惯的改变,我们再也不必为了找一本书跑许多家书店、经过好几年才能得了。除了专门卖旧书的孔夫子网,专门卖库存尾货图书的中国图书网也很有名。因此,北京的书市从一年多次变成了一年一次,2016年的书市地方更大,但读者却少了。也记不清从哪一年开始,书市里还开始卖糖葫芦、羊肉串、儿童玩具和旅游区千篇一律的纪念品。如此看来,北京的书市也将会逐渐没落下去。

当然,我会盼望这一天迟一些到来,逛书市对许多人都是难以取代的生活体验,趣味盎然,回味无穷。而书,也只有从书房重新回到书市,才算是真的回归大海、惠泽众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