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过吴江有感 吴伟业①

 采菊东篱630 2016-05-31

阅读下面一首清诗,回答以下问题。

过吴江有感

吴伟业①

落日松陵道,堤长欲抱城。

塔盘湖势动,桥引月痕生②。

市静人逃赋,江宽客避兵。

廿年交旧散,把酒叹浮名。

注:①吴伟业:明末清初诗人,明崇祯四年进士,清顺治十年被迫赴京出仕。

②月痕生:月属阴象,因而在古诗词中往往用来比喻外族。

8.请赏析本诗的构思脉络。 (5 分)

9.诗人康熙七年(1668 年)春,从家乡江苏太仓往浙江吴兴,途经吴江,深有感怀。请从“落日” “湖势” “月痕”三个意象中任选两个分析其中深意。 (6 分)

 

8.【答案】答案一:①首联:总写,概括了吴江形势,兼明时代背景。(1分)②颔联、颈联:由暗而明既是写景(1分),又分别暗示了清兵南下、人民离散(1分)。③尾联:诗又合二而一(1分),归结为故国沦丧,交游零落,身世凄凉,唯有感叹而已的悲凉情怀(1分)。

答案二:①第一层(一、二联):描写过吴江时所见的自然景色。首联:远眺,诗人走在黄昏的吴江道路上,远远望去,这堤好像要抱住整座县城一样。颔联:由远而近,写出方塔在湖中仿佛湖势在围绕着方塔移动,桥身很长似乎淡淡的月痕是由它牵引而生。(1分)这两联动静相宜,交相辉映,组成了一幅空明清旷的图画。(1分)②第二层(三、四联):叙事、抒情。颈联:写出吴江在赋税重压、战乱摧残之下的萧条景象。(1分)尾联:写故友离散,浮名累人。(1分)③整首诗由“过吴江”的描写、叙事到“有感”的抒情,既层次分明又互相渗透、密不可分。(1分)

9.【答案】①落日:暗示明朝政权已经彻底灭亡。②湖势动:暗示“逃赋”和“避兵”这样的人间风波。③月痕生:隐喻清兵南下之意。④这些意象均暗示出清立明灭的时代背景,表达了诗人故国沦丧的悲凉情怀。【评分标准:意象深意分析,写出1个得2分,2个得4分;答出“亡国之悲”得2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