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补阳还五汤配合康复训练对气虚血瘀证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及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恢复的效果评估

 柴桂苓 2016-05-31





中医气虚血瘀证中风病诊断标准
主要表现为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面色咣白,气短乏力,口角流涎,舌质暗淡,舌苔薄白或白腻,脉沉细、细缓或细弦。



中医药治疗:①补阳还五汤:黄芪60~120g,当归10g,川芎15 g,赤芍15g,地龙10-15g,桃仁10g,红花5g,牛膝15g组成。②加减法:气虚明显者加人参
6- 10g或党参15g;血瘀重者加三七3g;伴痰阻者加法夏10g,胆南星10g;伴肢体麻木、疼痛者加桂枝15g,鸡血藤30g;肢体拘急者加全蝎5-10g。⑧上药水煎服,1剂/日,分2次服用,一月为一疗程。
康复治疗:依病情轻重具体方法为:①定时体位变动:每2h1次。②良肢位的摆放,避免异常模式的出现。③关节活动度及肌力训练,由被动运动转变为辅助被动运动,再转变为主动运动。④平衡训练及体位转变,坐位Ⅲ级平衡训练、坐位到站位体位转移及站立Ⅲ级平衡训练。⑤步态训练。⑥上、下楼梯训练。
⑦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2次/d,60m i n/次,疗程30d。
其他治疗:均根据病情给予基础对症治疗。如西药降压、降糖、降脂及抗菌素等药。


脑梗死多发生于中、老年人,《内经》云“ 年四十而阴气自半,起居衰矣” ,元代医家王履在《医经溯洄集·中风辨》中也指出:“ 凡人年逾四旬气衰之际,? ? 多有此疾” 。积损正衰,劳倦内伤,元气暗耗,气血渐虚;气属阳而主动,血属阴而主静,血不能自行而赖于气之推
动,气虚血行无力停而成瘀,瘀血内阻,脑窍闭塞,脑脉失养发为本病。所以,多数学者均认为缺血中风的中医病机应当是气虚为本,血瘀为标,据统计,在中风的辨证分型中,气虚血瘀型占中风病的73%以上。而气虚的主要表现为神疲乏力,极易疲劳,它影响中风患者在
康复治疗中的主动性,从而影响疗效。研究
气虚病机对中风病康复过程的影响结果显示:中风气虚的发生概率和均值与中风的严重程度有关,气虚证的持续存在,提示中风病康复预后不良。所以,在中风病康复过程中应重视对气虚证的干预治疗。补阳还五汤是清代医家王清任所创的治疗中风的经典之作,运用至今仍为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的良方。方中重用黄芪补益元气,以帅血运行;当归养血和血,取血为气
之母之意;红花、桃仁、川芎、赤芍活血祛瘀,地龙化痰 通络,诸药全用,补益气机为本,养血活血、通经活络为标。现代研究表明:补阳还五汤对细胞氧化伤有保护作用,对中风后遗症“ 气虚血瘀” 大鼠脑组织中的N a+,Cl -的升高及K+,M 92+的降低有对抗和治疗作用同( 对中风后遗症“ 气虚血瘀” 大鼠脑组织中的三磷酸腺苷、二磷酸腺苷含量降低伴大脑分泌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和5一羟色胺增加,但病变脑组织中甲肾上腺素、多巴胺和5一羟色胺减少有对抗和纠正作用) 。脑组织中离子代谢紊乱是中风后遗症“ 气虚血瘀” 形成的部分原因,而离子代谢及三磷酸腺苷、二磷酸腺苷、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和5一羟色胺均与细胞’能量代谢密切相关,所以,补阳还五汤具有增强能量代谢、保护缺血脑组织的作用。也有学者研究认为:补阳还五汤对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肌力和运动功能有非常明显的作用 ,也能改善心肌梗死患者康复期乏力的作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