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简论讨论教学与合作学习

 袁占舵 2016-05-31

简论讨论教学与合作学习

讨论式教学与启发式教学是同等范畴的教学方式,都来自孔子。“讨论”一词源于《论语·宪问》,意思是就某一问题通过谈话交换意见或证明答案(结论)正确与否进行辩论。讨论的优良传统来源于孔子。孔子的教学过程是师生、生生通过讨论的方式进行的。讨论式教学为对话提供了特别好的组织形式。

讨论式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是小组合作学习,而小组的组织形式式是组际间同质,组内异质。小组合作学习当以异质小组为基本形式,以小组成员合作性活动为主体,形成了一个既具有差异,又有共同目标的集体。在这一集体中只有集体目标达成时,个人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而个人目标的达到又与集体目标达成息息相关。

作为集体教学与个别辅导为中介的小组合作讨论教学体现了以下几个“有利于”:

一是有利于学习的多边互助,使每个学习者都获得平等参与的机会,促进思维生成——创新。现代教学方法不在局限于传统的单向活动论和双边活动论,而是强调教学是一种多边活动,它提倡师生、生生、师师之间的多边互助。讨论式教学要求交往形式的优化和多样化,只有强化小组中个体与小组集体的交往,强化小组与小组的交往才能激活学生群体与群体的交往,把教学真正建立在多边活动的基础上,使每个学生以主人翁姿态,参与学习,参与交流,参与合作与竞争,使教学过程不仅成为认识过程,而且也成为一个交往过程和发展过程。小组合作讨论学习,使擅长某一方面的学生能充分发挥自己的兴趣和特长,特别是对于学业水平差的学生,他们将会在同伴那里得到更多的帮助;在组际交流中,小组的成功体现了小组中每个成员的价值,增强了小组的凝聚力,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来说在分享快乐的同时,既满足了他的自尊感,又增强了他进一步成功的自信心。小组合作学习这样的学习形式,不因少数学生学习的成功而减少大多数学生学习成功的机会。

二是有利于学生协作精神的培养,促进学习者思维生成——创新的社会化进程。培养协作精神,养成协作的习惯,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并能与不同性格的人进行各种活动,这是人社会化的一项重要内容。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认为,课堂有三种学习情境,它们分别是合作、竞争和个人学习,其中最佳情境就是合作的学习情境。以小组讨论合作学习为中介的集体教学,小组合作学习与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教学中,既体现了组际间,个体间的激烈竞争,又更多地体现了广泛的多方面的学习合作。小组讨论建立了和谐的课堂气氛,形成了良好的人际关系。小组合作讨论学习,使每个学生都增加了与同伴更多地交往和理解的机会,形成了一种追求互利的活动过程,以培养学习者正确的合作观和竞争观,从而达到思维生成——创新发展。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也是新课堂所强调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和主要操作环节之一。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有着丰富的内涵和精彩的表现形式。合作学习是现代群体互动式学习,有利于学生获取真知,提升能力,发展交往;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学习上兴奋起来;有利于在教学上体现学生的差异性和创造性。从而使学生由课堂学习的旁观者变成参与者,进而变成融入者,最后使学生“融化”在整个课堂学习过程之中。

合作学习的教学关系。一些令人并不满意的现象反映了当下课堂的教学关系,它们从本质上来说没有脱离教师的主权与强势,教师缺乏对学生的了解,即使有一些交流与互助的形式,但依然是教师话语的代表和延续,是一种表达教师意志的活动,附和教师观点的交流。在这样的课堂里教师不了解学生的起点,教学设计“去学生化”,学生充其量只是作为教师的工具,而非主动思维的主体存在。教师与学生没有改变原有的传输与接收的关系,说教与听从的关系,这也就是学生远离教学的重要原因。

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建立互动合作的教学方式,必须建立在良好的教学关系基础上。所谓良好的教学关系,是指师生间的相关性发展,即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相互影响,互为条件,共同成长。因此,教师知识结构对教学的制约有待突破,教学关系的模糊亟需澄清,教学收益的不确定性值得研究。

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第一,优化组合异质小组。首先,按照“互补互助、协调和谐”的原则编组,将学习态度、学习能力、性格特点、兴趣爱好、行为习惯等不同的46名男女生混合、隐性组合在一个小组内,使每个学生的价值作用相互依存,互动增值、互补共效。其次,规范小组讨论行为:有序开展、活而不乱,强调责任意识,强化问题意识,强化互补意识。第二,合理安排合作内容与形式,可采用小讨论——个人对个人(一对一);中讨论——小组讨论(一对多);大讨论(多对多)——集体讨论等形式。第三,拓宽小组合作学习的途径,可采取生生合作、师生合作、个体与群体的合作等途径。第四,及时调控合作学习的效度。激发合作兴趣,调控合作行为,培养合作技巧,激活合作思维,引导深入合作。第五,建立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机制。

合作学习的成效。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增进了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了良好的乐学氛围。有效的互动合作能促进学生爱学,乐学和善学。用规范的小组合作行为来确立学生的主体性,提升学生学习的学习品质。具体表现在学生学习的情绪兴奋、思维处于一种积极投入的状态,同时学生对所学内容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使得教和学产生了一种和谐的共鸣。整体表现在学生自主学习时间的变化,学生个体学习能力的变化,小组合作学习能力的变化和集体交流表达能力的变化。总之,使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建构(学习)”。

合作学习的疑问。1、分组是否合理?2、这些问题是否一定要经过“讨论”才能得出?3、讨论时小组内有何分工?任务是否明确?4、小组合作的情况如何评价?5、“合作学习”是否就是课堂的“小组讨论”?6、“合作学习”的效果如何?7、什么样的内容需要(合适)讨论?8、如何讨论才能取得成效,而不会流于形式?9、一个人主讲,其他人听?一个人做,其他人抄袭?10、思维的深刻性如何保证?

合作学习高效与低效的原因分析。高效原因分析:1、分组合理,分工明确;2推荐主题,任务明确;3、编制手册,榜样引领;4、评价公正,、反馈及时。低效原因分析:1、分组不合理,分工不明确;2、任务没预告,准备不充分;3、时间难保证,讨论不深入;4、评价没跟上,效果不理想。

就现在新课堂合作学习之讨论环节的实施情况来看,表现在课堂上,存在既没有仔细考虑小组的分工或分工不明确,也存在没有挑选合适的学习合作任务,小组合作的要求不清晰,讨论的内容不合适,时间上也没有保证。这样没有经过深入思考“为什么要这样做”的小组合作,基本上是处于机械运用层级。

合作学习的关键点。学生课前预学,对核心问题进行独立思考,为开展合作学习做好准备,充分预学是讨论的前提。课堂学习时,教师再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度,在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和预学情况的基础上,选取适合合作学习的内容,设计好讨论的问题,给学生留出充裕的讨论时间。并要求做到:合理分组、明确分工;改变教学模式、促进合作学习;形成评价机制、激励小组合作。尊重每个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有进步。因此,教学模式的转变是有效开展合作学习的基础,设计适宜的问题是有效开展合作学习的关键,实行小组捆绑式评价,并有相应的激励措施是有效开展合作学习的保证。

开展有效的合作学习,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关键点:1、创设环境,发挥潜能;2、问题恰当,讨论充分;3、要求明确,适时点拨;4、关注过程,促进成长;5、评价公正,奖惩适当;6、课内外有机结合,全方位开展合作学习。

华东师大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教授张华所言:“告别独白、专制教学,走向对话(讨论)、民主教学,对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和世界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对话(讨论)教学不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模式、方法或技术,而是一种融教学价值观,知识观与方法论于一体的教学哲学”。而“倾听”(合作)和“对话”(讨论)是两个最基本的元素。教学的本质属性应当是交往,是个体之间的思想的互动与平等的交流,而对话(讨论)是教学交往的主渠道,平等对话是基础,对话的前提是倾听(合作)。因此,要让学生学会沟通和分享,使互动与合作充盈着教学机体。“课堂是生命机遇、心灵相通的场域,是质疑问难的场所,是通过对话(讨论)探求真理的地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