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温州的前世今生|城西历史文化街区

 yang102 2016-05-31

温州的前世今生 |城西历史文化街区

2016-05-10 东海网


视频
城西历史文化街区







城西街历史文化街区




城西街历史街区是古城格局中“中衙”和“西居”的主要街区。街区范围东至北延的府前街,南至飞鹏巷、广场路,北到三官殿巷,总面积19.69公顷。其中重点保护区北起沧河巷、道俗巷、手肘头巷、仓桥街、举人坦、三官殿巷,西至市环卫处东侧小巷,南与飞鹏巷、民政幼儿园东侧、市包装彩色印刷厂北侧、城西街、广场路为界,东到道前桥菜场、仓桥后巷等。城西街因位于古城子城西侧而得名。清代时是条石和青砖结构路面,仓桥、飞鹏桥、嘉会里桥、金凿石桥均穿街而过,小桥流水,素称“九山十八溪”。城西街的民房建筑大都为民国时期的二层小楼房,历史上这里是家具一条街,楼下店面成排,成为浙南地区新旧家具的集中交易市场。区内街巷格局基本完整,建筑风貌依旧,有城西基督教堂、夏鼐故居等受外来文化影响的中西合璧式建筑。





街区内历史名人


黄 淮(1367—1449)

字宗豫,号介庵。明洪武二十九年(1396) 中举人,次年登进士第,授官中书舍人。不久,令入内阁专掌制敕。永乐元年(1403)秋,升翰林院编修,进侍讲。永乐十二年,受汉王诬陷,下诏狱。仁宗朱高炽即位,始获释,升为通政使兼武英殿大学士。洪熙元年(1425)进少保、户部尚书兼大学士。宣德二年(1427)黄淮因病辞官,正统十四年(1449)六月卒,谥文简。黄淮历事四朝,功成不恋位,家居温州二十余年,放情于田园之间,怡然自得。在城内“孝廉坊”建造府第,即今之黄府巷。著有《省愆录》二卷、《介庵集》十一卷,与杨士奇合编《历代名臣奏议》350 卷。





朱子常(1876—1934)

名正伦,字子常,以字行。家居手肘头巷。近现代著名黄杨木雕名家。因技艺高超,时人称其为“伦仙”。他创作的《捉迷藏》、《六子戏弥勒》等,对儿童的神态刻画极为成功。1910 年,他的作品《济癫和尚》参加南洋劝业赛会,获得优等奖。此后,又参加巴拿马世界博物览会,获得二等奖。从此,中国黄杨木雕闻名中外,刻有“朱子常”名字的黄杨木雕作品行销国内外。




陈守庸(1882—1966)

名权东。清末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辛亥革命时,与温州城革命同志及义勇队组织者共同响应起义,并自力筹款,稳定地方局势。民国成立后二十年间,先后主持四川及东北各地盐税稽核。三十年代初,退职返乡,居温州市区飞鹏巷。曾主持温州招商局数年。晚年撰述辛亥革命时温州光复史料,颇为珍贵。




姜 琦(1886—1951)

字伯韩。早年留学日本,毕业于东京高等师范学校,后得明治大学政治科学士学位。民国14 年夏,哥伦比亚大学毕业,得硕士学位回国。姜琦毕生从事教育,为民国时期著名教育家。遗著20

余部,主要有《中国国民道德概论》《西洋教育史大纲》《教育史》《知难行易与教育》《现代西洋教育史》《中国国民道德原论》《德育原理》《教育学新论》《生活管理》等。旧居在温州市区三官殿巷。




徐赤文(1887—1963)

名宗溥,字赤文,以字行。1912 年考入天津的北洋大学土木工程系学习。1916 年毕业后进入天津的顺直水利委员会任见习技师。后历任华北、山西、广东、贵州等省水利工程领导工作。1952 年5 月任温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1953 年后历任浙江省农林厅水利局局长、浙江省农业厅厅长。先后当选为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农工民主党中央委员。毕生从事水利工程建设,足迹遍及黄海、淮河、滹沱河、桑干河、珠江、都江等流域,有重大建树。旧居在温州市区三官殿巷。




曾耕西(1893—1990)

10 岁从父学书,先学柳,后习颜,作书浑厚大方。抗战时曾任建华中学教员。24 岁书“中华书局”招牌,崭露头角,后以书闻名遐迩,墨迹远播东南亚和欧美各国,温州市内“老香山”等店招牌均出自他的手笔。至90 高龄仍挥毫不倦,书写各种匾额、楹联、条幅,不下五千余幅。生前曾任浙江省文史馆馆员、温州市书法协会名誉主席。旧居在温州市区黄府巷。




夏 鼐(1910—1985)

原名作铭。1934 年清华大学毕业,1935 年赴伦敦大学考古学院留学,获博士学位,1941 年回国,历任中央博物院筹备处专门设计委员,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员等职。1950 年后,历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所长,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国家文物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曾获得英国学术院通讯院士、美国全国科学院外国最高学术机构授予的通讯院士荣誉称号。是我国考古学奠基者,著名的社会活动家。旧居在温州市区仓桥街130 号。




    

文保单位与文保点




1
城西基督教堂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鹿城区城西街73 号。光绪四年(1878),由英国传教士李庆华创建,甲申(1884)教案中焚毁,二十四年(1898)重建。建筑面积1450 平方米,主体建筑高13.45 米。坐西朝东,前为大堂即礼拜堂,后为小堂即福音堂,外有中式栈房12 间。大堂为中世纪哥特式建筑,装饰考究,是我市规模最为宏伟的基督教堂。堂内现存石碑两方:1898 年刻《重建圣殿记》和1938 年刻《温州循道公会六十周年纪念》。




2
夏鼐故居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鹿城区仓桥街102 号。坐北朝南。建筑面积约1500 平方米,通面阔19.4 米,通进深32 米。由四处院落组成,正中院落为由门屋、厢房、正屋组成的四合院式院落。西南、西北院落紧贴正中院落,为由门台、正屋、厢房组成的封闭式三合院落。东侧院落为前后屋排列。正中院落门屋面阔五间,为带西方风格的砖木建筑,砖砌抹灰立面,后带拱券外廊。门屋北为天井,天井东西各为三间二层砖木混合结构厢房,天井北为正屋,五间二层歇山顶建筑,前后带廊,廊柱均为砖砌抹灰方柱。正屋为夏鼐小时起居的地方。西南小院正屋二层为夏鼐小时读书的书房。




3
飞鹏巷陈宅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飞鹏巷98 号。原为陈守庸住宅,现为马孟容、马公愚纪念馆。坐北朝南,整个宅院由四面围墙合围成一封闭式院落,占地面积约900 平方米,院内建有主楼和北侧辅楼各一幢,西侧有一单层建筑。门台为艺术装饰派风格,青石门楣。门内为六角半亭,三面木梁架,亭内为三角攒尖式天花。西北角开有水井一口。主楼坐北朝南,为三间带东、南两廊的二层楼房,建筑面积约450 平方米。明间中央置八扇屏门,花式格心,门窗由内向外分为百页窗、纱窗、玻璃窗三层。墙面均用木板墙裙,地面为石英。明间后部有三跑木楼梯通往二层。陈氏民居整体格局保存完整,建筑材料考究、细部做工精致,是我市目前保存最完整的近代典型建筑之一。




4
沧河巷林宅


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沧河巷104 弄5 号,坐北朝南,由门台、正屋和厢房组成。门台位于围墙中轴线偏东,为巴洛克风格,青石门楣,上罩半圆形大门罩。门台与围墙为石英砂抹面,围墙下为青石台基,门台西侧院墙上正对正屋明间为一砖砌抹灰照壁。正屋为五间两层硬山顶砖木混合建筑,带前廊,二楼前廊为船篷轩形式。正屋中堂设十槅扇门,门后设楼梯通二楼,二层外廊设十字雕花式木栏杆。天井东西两侧分列两座厢房,单间硬山顶。后院有砖木结构门台和几何图案的院墙花窗。林氏民居格局完整,建造精致,具有民国建筑风格,时代特征明显,是我市近代较典

型的中西合璧民居建筑。



5
州治旧址


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谯楼北面,自东晋太宁元年(323)建永嘉郡以来,曾先后为郡治、州治、卫署、城守营、警察署等驻所。现存门台式建筑建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为五间两层的楼房。底层中间为拱门,屋面檐口饰件具有民间风格。警报塔位于旧址东北,共七层,高20 余米,亦为民国时期建造。




6
叶文定公祠


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鹿城区金锁匙巷50 号。为纪念叶适而建。原在松台山麓,清康熙九年(1670)知县陈圣俞迁建今址,光绪八年(1882)重建。祠为民居式平房,两进三间,坐南朝北,通面阔9 米,通进深22 米,穿斗式单层硬山顶木构建筑。青石横额阳刻篆书“宋吏部侍郎文定叶公祠”,左右门联“南渡文章,欧王鼎立;永嘉学术,郑薛代兴”,末署“后学孙衣言”。正厅面阔9 米,进深10 米。中堂原有叶适塑像,后毁。

叶适(1150—1223), 字

正则,永嘉人。淳熙五年(1178)进士第二,官至吏部侍郎。晚年定居温州城郊水心村,学者称水心先生。宋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永嘉学派的集大成者。在叶适手里,永嘉学派成为与朱熹道学、陆九渊心学,鼎立的三大学派。卒,谥文定。著有《水心先生文集》《习学记言》。




7
沧河巷金宅


市级文物保护点。位于鹿城区沧河巷24—28 号, 坐北朝南,临街而建,由门屋、厢房、正屋等组成合院式建筑。原有三进,第三进被改建。门屋面阔五间,进深约7.2米,为二层砖木混合结构楼房。正立面为巴洛克式风格,各间由壁柱分隔。大门呈八字形内凹,青石门框,上做有半圆形拱券大门罩。明间北侧做成贴壁式门台,通天井。正屋五间二层,砖木结构楼房。一、二层均带前廊,檐柱做成西式科林斯柱式,二楼用预制砼栏杆,样式为镂空几何、花草纹饰。前廊均与南侧东西厢房前廊相通,构成三面回廊。南侧厢房各三间二层,砖砌礓山顶建筑。此宅建成于1935 年。曾在1938 年间作为新四军秘密联络点与永嘉临时县委活动点。房主金沛树,永嘉乌牛人。其子金家麟为早期温州学运的领导, 浙江工商大学教授,全国价格学权威。



8
三官殿巷徐宅


市级文物保护点。位于鹿城区三官殿巷东段,坐北朝南,由门屋、正屋、厢房组成合院式建筑。前门台嵌于门屋明间,单开间,砖砌仿木构,筒瓦屋面,悬山顶。门屋面阔五开间,进深五柱九檩,前后分心造,明间为敞厅,其余各间以木壁分隔,槅扇门雕刻较精美。正屋面阔五开间,进深七柱十二檩,中柱落地。地面为三合土。屋面铺青瓦,灰塑屋脊,带勾头滴水。门屋与正屋均做成观音兜式山墙。前院两侧为三开间厢房。后院原有东西厢房,均改建。后门台嵌于后墙,单间砖砌,简易做法。该民居格局完整,梁架、门窗雕饰精美,为百里坊一带保存较好的传统民居。



市第一批历史建筑


曾耕西旧居


位于黄府巷24 号。坐北朝南,由门台、正楼、两厢组成合院式建筑。前开中门,门台砖砌而成,立面方形。门楣上方做成内凹匾额状,上有“居之安”三个抹灰字。正楼为五间两层砖木结构楼房,平面呈 “凸”字形。中间三间立面突出,并于底层、二层设前廊。天井地面错缝平铺方形块石,中央设条石甬道。天井两侧各有厢房三间一层,青瓦屋面,硬山顶。厢房梁架同正楼分开,·正屋 使平面布局呈“品”字型。




飞鹏巷黄氏民居


位于飞鹏巷86 号。坐北朝南,由门屋、前屋、正屋、前院厢房、后厢房构成合院式建筑。后院有水井一口及百年樟树一棵。门屋设于东南角,面阔五开间,进深五柱十架。前院地面为三合土,东西各三间厢房。正屋为二层楼房,面阔五开间,进深七柱十三架,分心前后双步梁带前后双步梁带前后双廊。前廊用方形砖柱,简化柱头做法,二层用木栏杆,十字雕刻花饰栏板。后檐砖墙上用巴洛克门套及窗套。正屋明间后门外有六边形砖井栏水井一口。后院有厢房四间,用木桁架支撑屋面,外墙开拱券窗。黄氏民居是温州旧城内保存较好,格局较完整的近代西式风格建筑。




黄府巷中国人民银行永嘉县支行旧址


位于鹿城区黄府巷50号。坐北朝南,由门台、厢房、正屋组成合院式建筑。门台为简单的几何造型,门框上方灰塑“中国人民银行”六字,再上为屋盖,檐下有齿装饰。天井东西各有三间厢房与正屋搭接,设前廊,用方形砖廊柱。红、青两色相间砖砌。用预制花格栏杆,水磨石扶手。楼梁用水磨石抹灰并做有花草纹饰。正屋面阔七开间,进深约12 米。房间朝天井开镶玻璃门,上有横披窗。屋面为四坡顶,铺小青瓦。东侧立面做有巴洛克式窗套。1951 年作为温州人民银行办公场所。旧址是温州旧城内建国初期的金融建筑,具有较高价值。




黄府巷吴氏民居


位于五马街道金锁匙巷社区黄府巷46 弄6 号,坐北朝南,由门台、正屋、厢房组成三合院式。门台平面呈八字状内凹,两侧有悬篮柱,为巴洛克式风格,夹杂竹节、扇形、回纹等中国传统元素。两侧为抹灰仿砖照壁,上有漏空院窗。正屋面阔五间,为传统的木构架,进深9 柱17 檩,二层柱头不用坐斗,出一跳斗拱,二层吊顶以上再做有阁楼,在屋面有两个老虎窗。二层为百页状栏杆,木梁外贴有滴水板。北侧二层用宝瓶式栏板。屋面为硬山顶,铺小青瓦。天井内东西各有两间厢楼,二层前廊用百页状栏杆。吴氏民居为吴博诚建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为温州旧城内较典型的中西结合风格的民居建筑。




黄府巷澹庐民居


位于鹿城区黄府巷23号。此宅为单独楼房带院结构,坐北朝南,南侧带院。五间二层,北立面作为西式装饰。一层明间进深五柱,天花做成粉白条吊顶。南侧设廊,明间为过道。明间北外立面做成门台式,分上中下三部分,直至屋顶;下部门框砖砌,石英砂抹面;中部作为字匾,有温州近现代著名书法家曾耕西所题“澹庐”两字。上部做成大拱券,中央开有圆形窗洞,门台上有“狮子戏球”等灰塑。一层北侧临街开窗,窗上做窗套巴洛克式装饰,两侧做有依柱装饰。二楼带廊。一层西尽间廊处设楼梯通上层,二楼房间布置简单,北侧窗台做有矩形框,带巴洛克式窗套。屋顶有女儿墙,高出檐面。建筑整体蔚为壮观,细部雕刻精美,对研究温州近现代建筑具有一定的价值。







街区内街巷弄里




广场路

城西街

仓河巷

嘉会里巷


三官殿巷

手肘头巷

 倪衙巷

金锁匙巷

飞鹏巷

道俗巷

黄府巷十二弄

黄府巷



温州的前世今生”系列专题

由温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东海网联合出品

美术编辑:芮熙

编辑:伟欢 高启新 陈瑞赞 叶青 云和

责编:王榕 蔡怡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