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专业好文】不可证实的信息披露有用吗?

 sinter 2016-05-31


前言

“如果时光能够倒流20年,你会对那时的自己说什么?” — 这是网络上一度很火的讨论话题。而最受欢迎的答案也异常直接:“赶紧买房!”。这个故事虽然简单,但是隐藏着很深刻的金融原理:信息就是价值。


相信多数人对“信息”并不陌生,事实上,身处这样一个大数据时代,我们的日常生活被海量的信息充斥,更多的时候,太多的信息让我们无所适从。所以对信息恰当的分类是非常必要的。粗略地讲,信息可分为可证实的信息和不可证实的信息。可证实的信息在我们的日常决策中所用甚广:例如,银行可以获得贷款人的历史信用记录、职业情况、收入水平证据,并依此进行贷款;投资者可以从公司的年报中准确地把握公司的财务信息,并依此进行投资。另一方面,生活中也存在着大量不可证实的信息:比如股市上的小道消息、某些人信誓旦旦的保证。

依照直觉,理性经济人似乎不应该参考不可证实的信息,更不应该用这些不可证实的信息来进行投资决策。但是,那些不可证实的信息真的没用吗? 

来自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的学者Jeremy Michels对于这一话题进行了创新性的探索。该学者在顶级期刊《The Accounting Review》上发表了题为《Do unverifiable disclosure matter?——Evidence from Peer-to-Peer Lending》(不可证实的信息有用吗?来自P2P平台的证据)的论文。这篇论文通过美国一家非常有名的网贷平台——Prosper来探究了主动披露一些不可证实的信息是否会影响借款人的借贷成本。

Prosper由克里斯·拉尔森(Chris Larsen)于2006年2月在美国加州旧金山市创立,是美国金融历史上的首家P2P平台。借款人可以在该平台上发布借款需求。作为借贷中介方,Prosper要求借款人必须披露以下个人信息:(1)姓名、(2)信用评分、(3)家庭住址、(4)就业状态、(5)出生日期(6)电子邮箱。除以上几项强制披露的信息外,借款人还可以主动披露以下几项信息:(1)贷款目的、(2)收入水平、(3)收入来源、(4)教育程度、(5)其他债务数额、(6)其他债务利率、(7)不良信用记录解释、(8)月消费列表、(9)借款者的个人照片。Prosper对以上9项信息不会进行验证,事实上其中很多项也无从验证。投资者可以在Prosper上看到借款人所披露的所有信息,包括强制披露但可证实的信息以及主动披露但不可证实的信息,并由此给出自己能接受的最低利率以及愿意出借的金额进行投标。

作者收集了Prosper平台上自2007年2月12日至2008年10月31日的全部无担保个人借贷数据。在此期间,该平台上共挂出246841例三年期无担保贷款,其中募资成功的有21450例,未成功的有225391例。作者在成功和未成功的交易案例中各随机选取了500个样例进行了研究。【注:在作者研究的时间区间内,Prosper采取的是独特的利率竞价机制,即:借款者在借款订单中提交自己所能承受的最高利率,而最后成交利率由投资者集合竞价而成。】


对借款者来说,主动披露一些不可证实的信息是否有用呢?为了回答这个问题。Jeremy Michels独创性地提出了测量信息披露程度的方法。他统计了每个贷款项目中自愿披露的不可证实信息的数量,每披露一个项目即得1分,将所有得分累加即得到该贷款项目的信息披露程度得分。作者发现:在P2P借贷中,如果借款人主动披露的不可证实信息越多,其借款利率也越低,吸引的投资人数也越多。事实上,量化的研究结果表明,一项额外的信息披露能够将利率降低1.27%,增加投标人数达8%。

谁更需要披露这些不可验证的信息呢?作者更细致的研究表明,主动披露一些不可证实的信息对信用评分较低的借款人帮助更大。这是因为信用良好的借款人只需要通过已被证实的信息,如信用评级,就能获得较低的利率和足够的投标;而信用较差的借款人则更多地需要一些未被证实的信息来说服投资者参与竞标。实际上,信用评分的高低更多地依赖于个人的可证实信息,而可证实的信息很多情况下取决于借款人信用历史的长短,因此,信用评分低的借款人往往更加缺乏可证实的信息,所以他们更需要披露不可证实的信息来获取投资者的信任。从这个角度来说,不可证实信息对于信用记录差的借款人而言,简直就是获得投资人信任的救命稻草了。

那么,从投资者的角度来说,面对不可验证的信息,是否应该选择相信呢? Jeremy Michels发现,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主动披露信息的借款人相比于吝于披露信息的借款人违约率要低。也就是说,虽然很多借款者披露的信息不可验证,但是其主动披露行为对投资还是有一定参考意义。

以上的结果带来了一个逻辑困境:虽然信息不可验证,但是借款者的主动披露对自己有好处,投资者也会相信这些信息;那么,借款人的最优选择就应该是更多地披露这些信息——无论这些信息是真是假!事实真的如此吗?令我们意外的是,即便不考虑信息的真实性,也并不是所有的借款者都会尽可能多地披露信息。推测起来,原因大概有三:第一是Prosper平台上的借款者可能并没有深刻意识到披露信息可能带给他们的收益;第二是很多借款人可能并不愿意用有误导性的信息来换取利率的下降——这说明,很多人是厌恶撒谎的,哪怕说真话有成本的,尤其是在征信体系十分发达的美国,说谎往往会得不偿失;第三则是“言多必失”, 敢于披露信息的借款人相较于别的借款人往往更有底气,但毕竟话说多了,漏洞也就多。那些完全造假、企图骗贷的投机客还是忌惮于过多暴露信息的。

但是,需要指出的是,这份研究是依照美国的数据完成的,如果将研究发现完全照搬到中国来未必是合适的。首先,中国的征信体系不够健全,并没有成体系的全民信用评价机制,所以没有足够的制度约束和威慑,可能存在不可证实信息的造假率偏高的问题。第二,中国的P2P市场首先不像美国那样是纯中介性质的,中国的P2P平台往往还承诺担保本金安全,以此来吸引投资者。由于一旦出现骗贷,损失的不是投资者而是平台本身,因此,在中国是平台更加重视借款者的信用问题,而投资者可能不太需要在意这些未经证实的信息。

但是这并不是说这个研究对我国毫无借鉴意义。从目前的发展状况来看,P2P平台去担保化是未来发展的大势所趋。可以想象,在不远的未来,投资者一定也会面临如何处理不可证实信息的问题;再者,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在当前阶段,我国P2P平台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这些平台良莠不齐,投资者不仅需要鉴别借款人的可信度,更重要的是还需要鉴别P2P平台本身的可信度,例如,很多P2P平台对其自身发布的信息和承诺就属于不可验证的信息,针对这些信息,投资人也应该擦亮自己的双眼——近期频繁跑路的P2P平台已经为我们敲响了警钟。


来源:未央网 / 作者:向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