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蒲松龄作为座右铭的对联(2)

 高山仙人掌 2016-06-01
蒲松龄作为座右铭的对联(2)
  
   二
  
   蒲松龄(1640—1715)是一位仕途上彻头彻尾的失败者。明代末帝崇祯吊死在京师煤山歪脖树上那一年的前五年,山东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的一位蒲姓户主做了一个怪梦。他梦见一个瘦骨嶙峋的和尚,披着袈裟,病恹恹地走进了他妻子的内室,和尚敞露的胸前贴着一块铜钱大小的膏药。这位户主一惊而醒,顿时听到婴儿的啼哭声——他的妻子为他生下了第三个儿子。他连忙跑进来一看,新生儿胸前有一块青痣,大小与梦见的和尚的膏药一样。这个新生儿便是蒲松龄。——这是四十年后蒲松龄在《聊斋志异·自志》中对自己奇异诞生的描述。
   与其思索蒲松龄所说的离奇梦是真是假,倒不如把它看作是蒲松龄解析自己倒霉命运的原因。在先儒后商的父亲教导下,天资聪颖的蒲松龄在未成人的十九岁便以以县、府、道三试第一优异的成绩考取了秀才。当时的考官是文坛上与宋琬一起被并称南施北宋的施闰章。考试的题目是从《孟子》中拈出的“蚤起” ,才思敏捷的蒲松龄一挥而就,一气呵成,考官施闰章阅卷时拍案叫绝,批阅道:“将一时富贵丑态,毕露于二字之上,直足以维风移俗。次,观书如月,运笔如风,有掉臂游行之乐。”得到诗坛重镇施闰章的如此褒扬,周围的人都觉得蒲松龄从此会青云直上,他自己也觉得前途一片光明。然而,如杜甫诗所说,“文章憎命达” ,此后蒲松龄的十次科考却是场场落第,回回败北。四十岁以前四次科场的失利,使他终于悟到:“盖有漏根因,未结人天之果;而随风荡堕,竟成藩溷之花。茫茫六道,得可谓无其理哉!”于是,她才有了前述的前生为苦行僧之说。
   才华横溢的蒲松龄并非江郎才尽,科考受挫的原因主要是他再未碰到施闰章那样的伯乐。已经僵化了的科举考试完全无法真正地选拔出才能卓特的人才,蒲松龄这个倒霉蛋也并非是考场上绝无仅有的失败者,只是因为他在多年以后太为著名,所以他的遭遇更加广为人知。除了在没有遇到伯乐之外,蒲松龄还曾因为违反考试规则而“被黜” ,他四十八岁应山东乡试那一次,书写答卷时,忽然文思泉涌,禁不住一挥而就,但他飞快答题时忽略了书写规则,犯了所谓“越幅”的错误。所谓“越幅” ,就是写文章时不小心弄出了一张空白页,也就是翻页是翻夹了一页,这在当时就叫犯规,其结果就是被取消录取资格。他曾写下《大圣乐》词描述试后的懊悔心情,词中说:“得意疾书,回头大错,此况何如?觉千瓢冷汗沾衣,一缕魂飞出舍,痛痒全无。”一次无心的错误,再一次断送了他梦寐以求的金榜题名的前程,他沮丧地简直觉得“何以见江东丈老乎”!
   在蒲松龄知命那一年,他妻子见他实在考得太苦,就劝他别再参加什么科举考试了。命中只有八合米,走遍天下不满升,她认定蒲松龄命中注定没有功名,甘心与他共守布衣的生活。一开始蒲松龄听了进去,也觉得自己怎么努力都无法改变苦行僧的命运,便听从了妻子的劝告。但是,“五夜闻鸡后,死灰复欲然”(《寄紫庭》),修齐治平的儒家用世思想始终未能从他心底消失,五十岁以后,他还是义无返顾地多次走上了对她而言形同法场的考场。几次考试的内容都在花样翻新,而名落孙山的结果却一如既往。
   蒲松龄六十三岁时又参加了乡试,这大约使他人生中的最后一次科考。失败后他写下了《寄紫庭》三首,后两首说:
  
   不恨前途远,止恨流光速。回想三年前,含涕犹 在目。
   三年复三年,所望尽虚悬。五夜闻鸡后,死灰复欲然。
  
  三年前因为落第而洒下泪水的样子犹在眼前,三年后不幸再蹈覆辙,真真切切是“三年复三年,所望尽虚悬”啊!尽管如此,他仍然幻想着死灰复燃,幻想着月中折桂。
   宿命的有无一向让人怀疑,但是人在碰壁或失脚时,最喜欢用宿命来总结教训,那就是命该如此。而碰壁之余失脚之后,人们又总是重新萌发出希望,蒲松龄既觉得自己前生是苦行僧,又不甘失败,试图用“百二秦关终属楚” 、“三千越甲可吞吴”来振奋自己,不幸的是,他终生未能冲破科考的关卡,“秦关”不属于他,他的“越甲”没有收复任何属于他的地盘。
  
   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