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冬春杂交

 老玉米棒 2016-06-01
  【转载】小麦育种中利用“冬春杂交”的一点理由

  lian 2014-09-16 22:35

  两年前,抱着玩玩儿的心理,做了几个冬小麦和春小麦的杂交组合,其中一个表现较好的组合现在已经有了几十个4—6代的品系(有经过加代的品系)。在这些冬春小麦杂交后代的种植和选择过程中,特别是当我在冬季将一些品系种植在家里的阳台上时发现,春性或近春性类型的适应性要比冬麦表现好,主要表现在:穗子发育正常;茎秆粗壮;在极端短日(一年中日照时数最短的时期,正是幼穗的分化期)情况下,开花习性好、结实率高。

  当我发现了这些很值钱的性状表现后,一激动,便查看了一些讲述关于春小麦温光反应特点的书籍。在金善宝先生(1895—1997年)著的《中国小麦生态》一书中说到:只要不因严寒或酷热伤害而使植株死亡,在全国各地不论播期早晚、纬度南边或海拔高低,田间温光条件都对完成生育进程起了保证作用。这句话什么意思呢?就是通过作者在1983—1985年设定的自北向南:黑河、北京、济南、南京、福州、拉萨共六个点,每点有相应的秋、冬、春、夏不同播期的春麦种植试验,基本上都能够抽穗成熟,不因为播种期和地域的不同而受影响。书中还说:春小麦的生育进程对温度的要求不严格,生育早期没有低温效应期;生育进程对日长也无严格要求,在一定的温度配合下,短日不一定延缓抽穗,甚至能缩短播种到抽穗的生育进程。书中还有一句话很重要:强春性小麦品种有着宽广的生态适应性。

  
  [1] 2 3 4

  推荐(0) | 引用(0) | 阅读(207) | 评论(0) | 举报

  下篇:乱炖

  上篇:小麦种质资源告别“拿”

  最近读者:

  金农夫 xiecj127@126 jfuxiaoyi lxs1208 zfnx03 秋秋 回家种麦子 abc8148

  评论: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