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凌云健笔意纵横

 贺卿书屋 2016-06-01

      

——红山区委区政府打造园区经济纪实

本报记者杨贺卿

五月里饱满而充盈的阳光浸染着古老的红山,绿风摇曳松州大地激荡着蓬勃的激情。

在那座著名文化之山的东西南三个方向,次第铺展的红山物流园区、红山经济开发园区和农畜产品加工产业园区的磅礴画卷,生动的诠释着红山人对区域经济发展独特的战略思考,也印证着追求发展园区经济,全力打造产业集群,推动地域经济发展新增长极的宏阔视野。

新兴业态抢占增长极推动高地,辐射蒙冀辽的区域性物流园区,让昔日有“拉不败的哈达”之美誉的赤峰,成为名符其实的汇天下物流,聚四海商贸,通关达海,纵横时空的“旱码头”和“草原驿站”。

5月16日,记者在物流园区大宗商品交易中心看到,交易活动十分活跃,以葵花为例,日交易2600批,交易额高达1800万元,以每百公斤812元收盘,显示出大宗商品交易的强劲魅力。2011年4月26日正式开盘交易的赤峰市第一家大宗商品电子交易服务企业正式入驻,标志着红山物流园区以不断的创新精神再一次赢得了发展先机,抢占新型业态制高点,成为内蒙古第一个敢于吃螃蟹的人。

它立足于赤峰丰富的能源、基础原材料、农副产品等良好的现货市场资源优势,依托物流园区这一物流集散地,为赤峰的优势大宗商品提供了功能强大、安全高效的集网上交易、电子结算、仓储物流、信息发布于一体的B2B交易平台。公司立志建成赤峰优势大宗商品的结算中心、定价中心、信息中心和资源配置中心,成为赤峰市优势产品网上交易的“阿里巴巴”。公司以“做大宗,为中国”的气魄,诚信运作,规范发展,为红山物流增添了推动性的新型业态,发展势头迅猛,交易量巨大,是具有空间聚集能力的朝阳产业。

在一楼的电子呼叫中心,记者看到,80多个呼叫席位正在紧张接转服务电话,业务一片繁忙。

赤峰百岁达科技有限公司作为中国草原绿色产品调度中心的运营载体,于2010年5月份注册成立。主营中国草原绿色产品调度中心、格日勒加盟连锁品牌、呼叫中心的承建及运营、信息服务、农牧产品销售等业务。

“格日勒”全国连锁加盟品牌,于2009年12月份启动运营。凭借丰富的呼叫中心平台运营经验、内蒙古得天独厚的产品优势以及调度中心基地红山物流园区健全的物流仓储配套设施,最大程度整合实力强、诚信度高的内蒙草原产品供货商,进行内蒙草原特色产品的规模采购、质量监控、集中配送、连锁运营、产品组织、销售策划等一体化服务工作。中国草原绿色产品调度中心正在建立起内蒙古牛羊肉等特色产品直供全国消费者餐桌的“绿色通道”,打造赤峰草原绿色产品标准,在保证草原绿色产品的价值提升的同时,拉动整个产业链的延伸和发展。截至2011年2月份,中国草原绿色产品调度中心共完成销售额2100多万元,利税190多万元。

发展新兴产业将为建设低碳园区、创新园区、生态园区打下坚实基础,让红山物流园区站在更高的层次上向内蒙古服务业集聚区、全国一流物流园区迈进。新兴业态区内的服务外包业基地项目已于2010年正式启动建设,基地总体规划80亩,计划总投资 1亿元。正在建设的自治区第一座新兴产业的孵化器--青年物流信息创业大厦,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可以同时容纳近2000人就业。建成后可满足现代信息产业发展需求的5000座席大型呼叫中心基础平台及现代化网络平台。

2006年经自治区发改委批准建设的红山物流园区,如今已累计完成投资65亿,园区建成区面积达到7500亩,入驻企业172家,形成了物流配送、物资仓储、汽车贸易、专业市场、新兴业态五大业态功能区。2010年,园区完成交易额90亿元,实现税收2.4亿元,安置就业1.2万人。到今年年底预计实现交易额120亿元,税收3.2亿元,安置就业达到1.5万人。

园区经济兴红山。这些新型业态的布局,给红山物流启动了经济发展新引擎。红红火火,蓬蓬勃勃发展图景背后,彰显的是红山区委政府推进产业结构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区域竞争力的大智慧和长远谋划。

红山经济开发园区把功能定位于:赤峰市百万人口城市产业功能扩展的主要承载区,优质产业的集聚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核心区,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的示范区。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基地,构建“北方锌都”的优良平台,蒙、特、新药生产研发中心。

走进红山工业经济开发园区,林木掩映,绿风拂面,道路纵横,厂房林立。从园区建设的开篇之作,到以上功能的准确定位,这是红山区委政府从战略层面构思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又一宏篇巨制。

红山经济开发区党委书记崔振龙自豪地告诉记者:今年1—4月份,开发区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57.28亿元,工业增加值17.06亿元,上缴税金1.05亿元。而去年全年上缴税金是2亿元。今年的预期目标是:完成工业总产值200.55亿元,完成工业增加值60亿元,实现利润16亿元,上缴税金4亿元。

看似一组简单的数字,却印证着园区经济蕴含的巨大的潜能、蓬勃的活力和无限的精彩。

作为一种战略选择,红山区园区经济起步于2002年,当时的赤峰红山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后改名为赤峰经济开发区红山园区,加之5年前破土动工的内蒙古红山物流园区,去年新建的红山区农畜产品加工园,三个园区已成为红山区的三艘经济航母。

作为最早建设的红山经济开发区,规划建设面积43平方公里,现已完成建设8.5平方公里,基础设施建设覆盖15平方公里。入驻企业87家,安排就业2万余人,形成了冶金、医药、机械、农畜产品四大主导产业。建设了机械加工制造园、循环经济产业园、有色金属产业园、医药产业园、农畜产品加工产业园等特色园区。

园区经济是一种集约经济。工业企业的入园生产,使得各类资源可以充分利用。一区多园的运营方式,让同类企业聚集在一起,实现产业集群垂直和水平整合,节约了土地,减少重复建设成本,企业之间的资源也得到了互补,用于服务园区的管理成本也大为减缩。

园区经济产生有利于促进产业成长发展,使得谋划产业成为可能。四大产业基地中,依托大兴安岭的矿产资源带,兴起了金属冶炼业:年产锌产品30万吨、硫酸60万吨的赤峰中色库博红烨锌业有限公司;年底可达产钢铁300万吨赤峰远联钢铁有限责任公司;开发区首个年产值过百亿的企业赤峰金剑铜业有限责任公司;依托红山地区传统制药产业,兴起的赤峰迪生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维康生化、天奇药业等企业。依托赤峰风能资源兴起机械制造业,赤峰中凯风电装备制造有限公司,年产400套风机塔筒、法兰、转子、定子等设备。依托我市农畜产品资源优势,连续两年位居赤峰市出口创汇企业第一名的内蒙古自治区最大的羊剪绒制品生产企业——维信(赤峰)羊剪绒制品有限公司。还有依托古老深厚文化资源,兴起的以力王公司为主体的国家级高新技术文化企业。正在兴建的北京产业园,是红山区扩大开放的标志,承接从北京转移出来的一批项目。

园区经济扩大了招商引资的渠道。除了园区经济的优惠政策外,主要源自于园区经济模式本身产业衔接的影响力。同类别的企业在园区内得到人力和技术的互补,不同类别的企业在园区会在产业链上进行有效衔接。

“十二五”期间,开发区将打造三个年产值超百亿的企业,进入国家级开发区的行列。

特色产业向特色区域集中,优势产业在优势地域整合。循环、低碳、绿色、节能。一个规划在“十二五”期末,布局合理、配套完善、功能齐备、管理先进、层次较高的自治区独具特色、充满活力的现代化农畜产品加工专业产业园区,正在红山大地上精心描绘。

红山区农畜产品加工产业园区是赤峰市红山区委、区政府按照“一区多园”发展战略构想,于2009年4月启动建设的又一个专业化产业园区。

产业园区规划总面积15000亩。经过两年的建设发展,产业园区一期500亩基础设施配套已全面完工,实现给水、排水、供电、供暖、网络通讯、道路和厂区平整“六通一平”,内部道路形成“三纵一横”格局。

目前,入驻企业21家,合同引资2.1亿元,项目达产后,年可实现产值8亿元,利税1.6亿元,安排就业千余人。

现在已建成并投产的企业有瓜子张、蒙淳酒厂、禾士淀粉糖、大中高科技饲料等10家公司,已开工在建中的企业有伊佳、金葫芦食品、隆恺商贸公司。二期已签约或有意向入驻的园区企业共约26家。

利用红山区周边丰富的农牧业产品资源,让以原料形式出售的初级产品,通过专业园区企业的农产品深加工,成为高附加值的品牌产品,形成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农牧业现代化格局。

农畜产品加工产业园区的最新最美的图画,刚刚勾勒出浓墨重彩的第一笔,那幅绿色的产业长卷也必将在红山人的手中辉煌诞生。

三大园区,红山区经济发展的强力支撑。新型业态的前沿制导,资金人才洼地的聚集效应,优质企业的有效整合,多元产业群的迅速集结,企业成长的低成本优质服务,园区经济的战略平台,为开放红山、魅力红山书写出区域经济发展的锦绣华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