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豆是日本传统的发酵食品,已有长达上千年的历史,日本人喜欢将纳豆搅拌产生粘稠的丝状物,并配搭白饭食用,是民间广泛用来预防心血管疾病的有益健康的传统食品。不过,由于它带有一股特殊的酸腐味,很多人都不敢品尝。直到1980年,须见洋行博士(Dr.Hiroyuki Sumi)于美国芝加哥大学的研究发现,纳豆含有一种能快速且有效溶解血栓的“纳豆激酶”,证实食用纳豆的确有改善心血管疾病的好处。 纳豆(natto)是一种传统的黄豆发酵食品,在制作上是把蒸煮过得黄豆接种纳豆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natto),黄豆会在纳豆菌的发酵催化之下,产生纳豆特有的拉丝粘性物质,它是由氨基酸组成的高分子聚合物,在纳豆的品评标准中,这些黏性物质越多,其品质就越好。 酸腐味但营养丰富 虽然纳豆具有一种特殊的酸腐味,但却是营养丰富的养生食品,经发酵后的纳豆会产生很多有益健康的活性成分,包括,多种有助消化的消化酵素、有助抑制坏菌的抗细菌素、强化骨质的维生素K2、预防高血压的天然ACE抑制物质、改善心血管疾病的血栓溶解酵素等,有不少学术研究指出长期食用纳豆,能够有预防心血管疾病、改善肠胃道健康、降血压或其它保健益处。 在纳豆的活性成分当中,最受瞩目旳要算是具有溶解血栓能力的“纳豆激酶”(nattokinase),血栓是由于血液中帮助止血的纤维蛋白(fibrin)在血管内凝结和堆积成硬块,血管被血凝快堵塞就可能引发心肌梗塞或脑栓塞等生命威胁,纳豆激酶是一种能够有效溶解纤维蛋白的酵素,溶解堵塞在血管中的血栓,保持血液通顺。在各种黄豆制品当中,就只有纳豆含有豆激酶。就像一般的酵素一样,活性是一个重要指标,豆激酶的活性和催化能力是以FU(fibrinolytic unit)这个单位来表示,数值的高低代表了纳豆激酶纤维蛋白(血栓成分)的溶解能力。 要让纳豆激酶发挥预防血栓的效果,一般要吃多少才能有效呢?日本人每日大约食用一盒约50克的传统纳豆,所以日本纳豆激酶协会(JNKA)对纳豆激酶的建议摄取量,是以每日食用大约50克的纳豆来估算纳豆激酶的摄取量,但由于一盒50克的市售纳豆所含的纳豆激酶活性大约由1400~2000FU不等,因此纳豆激酶的建议摄取量为一天2000个FU或以上。目前市面上也有经过浓缩的纳豆激酶产品,对于不喜欢纳豆味道但又想预防血栓的朋友是多了一项选择,但建议要注意包装标示,了解食用量是否达到每天2000个FU。 食用豆激酶有哪些注意事项吗? 不少人会为了求好心切,常常以为有益健康的食品,每天多吃一点应该会比较好,虽然豆激酶有助预防血栓,但要注意并非吃得越多、血管就越健康,特别是食用含有高单位的纳豆激酶胶囊产品,要特别注意剂量,正常一天摄取约2000个FU就可以。台湾在2007年就曾发生过一名患有痔疮的男性病患,虽然只是一般的痔疮问题,却造成肛门大量出血,后来发现患者有长期食用豆激酶胶囊的习惯,纳豆激酶胶囊本身无问题,但问题就在于患者连续一年多每天服用超过建议剂量数倍的纳豆激酶,影响到身体的凝血功能,停止服用一周伤口渗血就明显改善并顺利康复。特别提醒在手术开刀前后、孕妇、拔牙、服用抗凝血剂药品等症状,最好是暂停服用,或是先征求医生的意见。另外,刚中风的病患由于血管需要时间复原,也不宜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