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超级妈咪速成法——每个妈妈都是天生的家庭领袖

 长沙7喜 2016-06-01


每天分享好书 周周免费赠书
精选有声故事 实用育儿信息
权威专家栏目 高效互助社区



文丨  窦珺Candy &  布丁 

来源: 饮食妈咪悟(ID:candydoujun &  

            布丁妈妈的亲子拾光(ID:bdmmdqzsg)

本文经作者授权发布

辞职半年后,与之前的团队一起吃饭聚会,上级经理问我:“在家与孩子相处的感觉是什么?”,当时刚读完《父母效能训练》的我开始卖弄,开始说起在家也是要用共赢的,要让自己满足让孩子也满足。上级经理听完后很感慨:“这么听起来,也像是在带领团队啊。” 彼时闲谈的一句话,最近却让我越来越有共鸣。

在职时,曾参加过公司组织的领导力培训,还记得在一个头脑风暴环节中让大家写出所有与领导力相关的词汇:倾听、沟通、影响力、激励、责任...,这些词几乎在每个组里都会出现,如今再看这些词,哪一个不是爸爸妈妈所需要具备的?

回到生活中,面对永无止境的洗衣、做饭、换尿布、脱裤子、洗澡、解决孩子之间的争执,我们总感觉应接不暇,每件事情的到来都如此紧急又重要,稍有怠慢就先是孩子哭闹紧接着大人跳脚,这些生活琐事、这些柴米油盐酱醋茶,领导力能帮到我们什么?


1
分清轻重缓急、找到主要问题

管理学中有个“轻重缓急四象限”的概念,简单说就是按照重要和紧急的两个维度将事件进行分类,可以将所有事件划分在重要并紧急、重要不紧急、紧急不重要和不重要不紧急的四个象限内,如下图:


这个四象限是管理时间的好工具。经常有父母感慨自己的时间都去哪儿了,为何单独时间这么稀缺。这个工具能帮我们开始真正思考自己的行动并进一步找到背后的需求,从而让我们对每日的琐事有个良好的判断,确定事情的轻重缓急。比如刷朋友圈这样一个行为,如果追溯需求,通常是休息、放松、独处甚至是社交等,看到这样的需求,再来找解决方法,可能就会看到良好的休息、或者是与闺蜜来个下午茶也同样可以满足,而且后两个能更为高效地满足我们队休息、放松、独处及社交的需求。

有时感觉很重要的事情,比如在孩子连续夜醒,妈妈睡不好觉的情况下,经过这样的四象限分析,就会发现或许吃什么、洗衣服的重要性远远不及一段亲子时光或者睡个好觉那么重要。与其烦躁地准备午饭或晚饭,并且将烦躁带入到与孩子的相处中,不如放下那一点小执着,与孩子一起讲个故事、玩个Zingo(桌游)、睡个午觉,然后坦然地定个麦当劳或者叫个外卖、把脏衣服留到明日。


布丁妈妈:

有时候事情一多,会觉得特别烦躁,“乱”是最要命的,如果能把所有事情理顺了一条一条过,心情便会舒畅很多。

这个四象限也是我一直在用的,我建议大家一定要写下来,写在纸上。每次觉得事情都挤在一起烦到不行的时候,把它们一项一项列出来,先做什么后做什么便了然于胸,发现原来需要马上解决的事情并没有那么多。

我一般会按这样的顺序来操作:
1.画出四个象限(以下的一二三四象限对应数学中的相应象限);
2.在第一象限写下很重要并且很紧急的事情;
3.在第四象限写下没那么重要但依然很紧急的事情;
4.在第二象限写下很重要但并不是很紧急的事情;
5.在第三象限写下既没有很重要也没有很紧急的事情。

好了,写完之后,也许你还需要稍微调整下,没有关系,调整后看看第一象限剩几件事情吧,统筹规划下先把这几件事搞定吧,也许顺带手还可以完成几件其他的事。(比如去超市的路上顺便把衣服送去干洗店之类的)



2
为每个人的成长制定整合性计划

每个孩子的每个阶段都似乎有其死结,比如分离焦虑、比如不愿意分享、比如竞争嫉妒,而这每一个问题如若想用一次倾听、一次我信息、一次第三法就来解决,那父母当得也太easy。

 这时,需要我们看到孩子所陷入的困扰,制定一个整合性的计划。以分离焦虑为例,在无问题区通过专门时间加强与孩子的联结,然后和其他孩子的看护人做好沟通,通过真正分离场景下对孩子的倾听来让孩子宣泄对分离的恐惧,并且在无问题区使用一些游戏来缓解孩子看不到家长的害怕。听起来,是不是很像商业机构中的一个项目的实施?


布丁妈妈:

这段话我想这样解读,孩子在某个阶段都会有让妈妈“很头疼”的一些行为。比如:他怎么老跟别的孩子抢玩具?他怎么老是哭?他怎么那么“自私”不愿意分享?

而每种行为表现的背后都有着多重因素,比如: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的陪伴,孩子的成长环境的影响(家庭客观的空间氛围、家庭成员的相处氛围、家庭里小伙伴的玩耍等),父母性格气质的遗传,还有某些行为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段经历。所以,不是某一个简单的“某某育儿大法”可以解决一个看起来似乎很小的问题的。(这里的“倾听”,“我信息”,“第三法”均为PET中的一些专有名词。)

这种情况下,我们与其焦虑烦躁,不如静下心来想清楚:

1.孩子的这个行为,我到底需不需要过多干预?(个人建议,如果是成长必经之路,顺势而为便好,无需过多介入;如果真的是需要强力纠正的,一旦介入,便要“温柔且坚定”。)

2.是孩子的行为让我头疼,还是孩子“不听我的话”让我头疼?(这个时候你需要不断提醒自己,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不可能每件事情都完全按照我们的想法去做。)

3.到底我是不接受孩子的行为,还是不接受家里某个成员的行为对孩子的影响?(有时候我们大人会把成人世界的情绪转嫁到和孩子的相处过程中。)

这些问题帮助你从“头疼”“烦躁”的情绪旋涡中暂时跳出来,使得你可以更理智地去想一些真正可行的方法,在某种场合下,采用某种处理方式,使得事情的处理让大家都更加舒服自在一些,便好。就像上面窦珺举的“分离焦虑”的例子,当你明确了在什么样的场景下应当怎样做,就可以直面孩子的这些问题,淡然处之。



3
倾听

一个具备领导力的人一定是善于倾听的。这是最基本、最必要的领导技巧。当孩子遇到困扰时,通过倾听来支持他走出情绪。对于一个能支持自己走出困境的人,我们总是会多一份信赖。如果我们回想一下对自己最具影响力的领导,那么你一定会发现其身上所具备强大的倾听能力。对于这样的领导,我们会更愿意跟随他。


布丁妈妈:

每个人都需要被“倾听”,当我们心中被满满地情绪堆满的时候,似乎任何事情都无法进行。

假如此刻有朋友愿意听你倾诉,让你把心中的所有委屈所有苦恼都倒出来,不会笑话你的狼狈,不会震惊于你的一些小阴暗,让你可以很有安全感地把自己内心最深最真的东西掏出来,我想我们每个人都会期待有这样一位朋友。

我们可以做孩子的“这个朋友”,帮他随时消化一些情绪垃圾,可以轻松前行。这才是我理解的“接纳”的真正含义,不是接纳他所有调皮顽劣的行为,而是允许他有各种情绪,可能是好的,也可能是坏的,允许他有他作为一个人会有的各种本能的反应。(你去抢小朋友的玩具,这个行为我是不允许的。但是我允许你不高兴,允许你哭,允许你有这些正常人都会有的“小脾气”,并且会陪着你释放这些坏情绪。)



4
不断进步

将自己视为家庭的领袖,并不意味着从此我就为神。我依旧是普通的人,也就是说依旧会犯错,而每次对错误的处理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及时道歉、寻求帮助、自我倾听,哪一个不是我们希望孩子能习得的?在这样的过程中,孩子跟随家长一起不断进步。


布丁妈妈:

我是妈妈,同时我也是一个普通人。也许很多人会说我是“超人妈妈”,但是超人妈妈也有很多办不到的事,超人妈妈很多时候也很无助,超人妈妈也会生气,也会有脾气,也会有一万次想揍孩子的冲动。

允许自己“自私”,允许自己犯错,接受自己的不完美。不要把时间花在愧疚与补偿上,我们希望孩子做的事情,我们自己首先要做到,这样才能给他们“榜样的力量”。在这个过程中,其实我们自己,也在变得越来越美好,有时你真的会忍不住爱上这样真实的自己。

我依然不完美,我依然会犯错,但是我也很清晰地看到自己越变越好!



将自己视作家庭领袖,我们就会将自己放在一个需要思考的位置,我们自会多一些思考:如何能让这个团体更好?何为这个团体的信念?这个团体的中长期目标是什么?这些思考会带着我们从一个新的维度看待每日的日常,而这新的维度带给家庭的会是一种力量与使命。

END


不管你身在何方,只要将作品打包发送到youzibookstg@163.com,邮件名标注“加入作品”奏可以啦。合适的小伙伴我们都将通过邮件回复联系。
或许,你就是下一个王牌作者
热情拥抱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