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全国体育学院、音乐学院、美术学院排名】

 仓汉码头 2016-06-02
  本帖最后由 沙城狂吹 于 2016-6-1 09:49 编辑

  一、中国十大体育学院排名

  第一名 武汉体育学院 22.0 -- 3.10 37.31 44.21 14.32 11.84

  第二名 北京体育大学 21.0 -- 10.31 12.92 52.21 16.23 21.57

  第三名 上海体育学院 17.0 -- 8.52 16.51 48.41 9.53 8.76

  第四名 成都体育学院 13.0 -- 3.07 10.00 39.81 10.22 10.24

  第五名 天津体育学院 12.0 -- 2.98 8.40 40.58 8.02 8.70

  第六名 首都体育学院 8.0 -- 2.39 11.43 3.91 9.35 11.64

  第七名 广州体育学院 5.0 -- 1.91 2.69 2.61 7.71 10.04

  第八名 南京体育学院 5.0 -- 1.37 2.82 0.56 7.37 11.08

  第九名 西安体育学院 4.0 -- 1.65 2.17 2.44 8.47 7.09

  第十名 沈阳体育学院 4.0 -- 1.87 1.11 2.68 8.14 8.83

  二、中国九大音乐学院排名

  1.中央音乐学院,简称央音,位于北京。

  2.上海音乐学院,上海市属高等院校,位于上海。

  3.中国音乐学院,是以中国传统音乐教育和研究为特色的综合性高等音乐学府,位于北京。

  4.武汉音乐学院,坐落在历史悠久的武昌古城,老校区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解放路255号。

  5.四川音乐学院,院位于成都市,截至2014年,学院拥有校本部和新都两个校区。

  6.星海音乐学院,位于广东省广州市,是华南地区唯一的高等音乐专业学府

  7.天津音乐学院,位于天津市,前身是1950年创办于天津的中央音乐学院。

  8.沈阳音乐学院,位于沈阳市,是中国东北地区唯一一所历史悠久、具有光荣传统的高等音乐艺术院校。

  9.西安音乐学院,简称“西音”,坐落于世界历史名城古都西安,其前身是1948年贺龙元帅在晋绥边区创建的“西北艺术学校音乐部”。

  三、中国九大美术学院

  1、中央美术学院,位于北京

  2、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位于北京

  3、鲁迅美术学院,位于沈阳

  4、天津美术学院,位于天津

  5、湖北美术学院,位于武汉

  6、中国美术学院,位于杭州

  7、广州美术学院(前身是位于武汉的中南美术学院),位于广州

  8、四川美术学院,位于重庆

  9、西安美术学院,位于西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38-1945“民国十大学府” :

  国立中央大学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国立浙江大学

  国立武汉大学

  国立交通大学

  国立西北大学

  国立四川大学

  国立重庆大学

  国立北洋大学

  国立中山大学

  --

  信而达礼,敏而好学,廉而知耻,毅而弥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国立西北联合大学

  简称“西北联大”或“联大”,为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创立的一所综合性大学,学校从合到分,存在了不到一年时间。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平津被日本侵略军占领,北平大学、北平师范大学、天津北洋工学院(原名北洋大学)三所院校于9月10日迁至西安,组成西安临时大学。太原失陷以后,西安临时大学又迁往陕南,不久改名为国立西L北联合大学。这时全校共设6院23个系,教学开始步入正轨。   西北联大的领导体制为校务委员会制。由原北平大学校长徐诵明、北平师范大学校长李蒸、北洋大学校长李书田等组成校务委员会,上述3人为常委,管理校政。学制一般为4年,医学院为5年。此外,还附设大学先修班,招收高中毕业生,学习一年,成绩优良者,可保送上大学。其他中学毕业生则需经过国家大学统一考试才能入学。   1938年7月,工学院单独设立,称西北工学院;农学院也单独设立,称西北农学院;教育学院改称为师范学院。1939年7月,西北联合大学改称为国立西北大学,共有文理学院、法商学院、师范学院、医学院4个院。不久,师范学院和医学院又相继分别独立为西北师范学院和西北医学院。文理、法商学院组成西北大学。1941年起,西北师范学院陆续迁往兰州。抗战胜利后,部分师生返回北平复校,称北平师范学院,1948年底恢复北平师范大学校名。1946年西北大学迁往西安。

  1946年初,西北工学院大部分师生返回天津,与泰顺北洋工学院、北洋工学院西京分院、和北洋大学北平部等合并复校,并复名为国立北洋大学,部分教师仍留在当地担任西北工学院教师。1951年9月22日,北洋大学与河北工学院合并后,更名为天津大学。

  同年,西北师范学院学校师生亦大部分陆续迁回北平复校,部分教师留在西北,充任西北大学、西北师范学院教师。国立北平师范大学至此得以复校。1949年9月,北平改名为北京,学校也正式更名为北京师范大学。

  西北联大农学院的复校过程颇为曲折艰难。在校友会的不断努力下,多次与北大校长胡适联系、协商,达成共识,原北平大学农学院得以在原址恢复重建,改属北京大学,成为北京大学农学院。1949年,北京大学农学院、清华大学农学院、华北大学农学院、辅仁大学农学系合并组建北京农业大学(今中国农业大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北平大学

  1927年,北洋政府因为连年军阀佂战,国库空虚,且因为各大学科系重复设置,资源重复浪费,下令将北京九所国立大学合并为京师大学校。年尾国民政府北伐完毕,南京教育部计画采取法国拿破仑时代之大学院制(拿破仑时代全法国只有一所帝国大学,该帝国大学除负责大学教育外,还身兼教育部功能,管理各级学校),将全国分为数个大学区,各设一所大学,先在北平,江苏,浙江,广州试办,在北平,除先前北京九所国立大学外,天津的北洋大学,河北保定的河北大学亦在合并之列,预定组成国立中华大学,旋因北京大学抗议,改为组成国立北平大学,预定组织方式为:

  北京大学文学院,保定河北大学文科合并为『北平大学文学院』

  北京大学理学院改为『北平大学理学院』

  北京大学法学院,北京法政大学,保定河北大学法科,天津法政专门学校合并为『北平大学法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改为『北平大学第一工学院』

  天津北洋大学,天津工业专门学校合并为『北平大学第二工学院』

  北京农业大学,保定河北大学农科合并为『北平大学农学院』

  北京医科大学,保定河北大学医科合并为『北平大学医学院』

  北京师范大学改为『北平大学第一师范学院』

  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北京女子大学合并为『北平大学第二师范学院』

  北京艺术专门学校改称『北平大学艺术学院』

  不过北京大学师生持续反对,经过一两年后,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天津北洋大学、北京艺术专门学校、保定河北大学、天津工业专门学校、天津法政专门学校先后退出,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另组国立北平师范大学、保定河北大学农科改为河北省立农学院、保定河北大学医科改为河北省立医学院、天津工业专门学校改为河北省立工学院、天津法政专门学校改为河北省立法商学院,国立北平大学至此剩下医、农、工、法、女子文理五个学院,国立北京大学则拥有文、理、法三个学院。抗战时国立北平大学、国立北平师范大学、国立北洋大学三校内迁合办西北联合大学,伪政权在北平开设伪北京大学(有文、理、法三个学院)及伪北平大学(有医、农、工三个学院),后伪政权将伪北京大学及伪北平大学合并为伪北京大学(有文、理、法、医、农、工六个学院),胜利后伪北京大学被改组为北平临时大学补习班,

  伪北京大学理学院改组为第一分班

  伪北京大学文学院改组为第二分班

  伪北京大学法学院改组为第三分班

  伪北京大学农学院改组为第四分班

  伪北京大学工学院改组为第五分班

  伪北京大学医学院改组为第六分班

  (北平临时大学补习班第七分班是伪北平师范大学,第八分班是伪北京艺术专门学校)

  1946国立北京大学复校,接收北平临时大学补习班第一、二、三、四、六分班,第五分班改为国立北洋大学北平部,1947国立北洋大学北平部亦并入国立北京大学。

  另外1949以后国立北平师范大学演变为北京师范大学、河北省立农学院演变为河北农业大学、河北省立医学院演变为河北医科大学(迁石家庄)、河北省立工学院演变为河北工业大学;河北省立法商学院於1938被废。

  在文化古城时期,北京地名改为“北平”,而且成立了一个“北平大学”。抗日战争胜利之后,“北平大学”没有了,消失了。半个多世纪过去了,现在人们了解北平大学的人已经不多,青年朋友看书遇到这些旧事时,又常常把“北平大学”和北京大学混淆起来,这是不对的。因而介绍文化古城时期大学概况,在谈完北大、清华、师大之后,接下来就应当把北平大学介绍一下。

  要弄清北平大学,首先应该明确两个问题,即一要明白北平大学是一个组合体,而且是一个十分松散的组合体,原不是一个学校,也不在一个地方,是一个时期,隶属于一个校名的几个学院。二要明白当时的历史条件,学校制度。即大学体制,每个能称作“大学”的高等学校,必须要有三个学院,而每个学院,又必须有三个以上的学系。而“大学文凭”与“学院文凭”,对于一个毕业生说来,不只是名义上好听不好听,而且在正式薪金待遇规定上,也大不一样。因而把几个学院组合起来,共同戴一顶“大学”的桂冠,而且又是“国立”的,这对学生、教员、校长说来,也都是各有利弊的。对学生说来,利多些;对各校校长说来,就不免还有不便之处。

  北平大学是那几个学院的组合体呢?即工学院、医学院、农学院、法商学院、女子文理学院,这五个学院,各有各的校址,各有各的历史。简述之,即工学院创建于清末光绪三十年,北洋政府初期叫“北京工业专门学校”,后期叫“北京工业大学”,校址在西北城祖家街端王府夹道,清末由农工商部直辖,民国后改隶教育部。医学院创建于民国元年十月,最早叫“国立北京医学专门学校”,一九二四年改名为“国立北京医科大学”,一九二七年改名国立京师大学校医科。校址在和平门外后孙公园。农学院创建于清末光绪三十一年一月,初名京师大学农科,后来改名为北京农业专门学校,后来又改名为北京农业大学,校址在阜成门外罗道庄。法商学院是由北京法政专门学校,后来改名北京法政大学,以及其它学校法科、商科等合并组织起来的。历史悠久的也创建于清末光绪三十一年,校址在国会街。女子文理学院原来是女子大学,校址在朝内大街北小街。另外后来北平大学在李阁老胡同还有本部,也有不少学生。因此可以看出所谓“北平大学”是庞然大物的多元复合体,但其组织又是松散的,矛盾也是很多的,在它由成立到结束的不到十年中,闹过许多学潮、新闻。要约略介绍其经过,还得要从历史背景的演变说起。先引一小段文献。一九三一年八月三十一日刘半农先生写的《五年以来》一文中道:

  “那时国立九校还没有合并,北平有九个国立大学校校长。私立大学也比现在多到一倍。却因国立大学的经费积欠至数年之多,私立大学本无固定经费,以致北平的大学教育,整个儿的陷于不景气的状态之中,讲堂老是空着,即使有教员上课,听讲者也不过二三子而已。牌示处的教员请假条,却没一天不挤的水泄不通。现在的北平各大学。虽然还没有整顿到理想的境界,比到从前,已经大不相同了。”

  这一小段文字,概括地说明了文化古城时期前一阶段学校情况的变化。先说“那时”两字,是指什么呢?是指北洋政府的最后阶段,在武力上,皖系失败,直系疲敝,奉系较强,奉系军阀张作霖得势的时期,张学良为奉军第三军团长,张宗昌为奉第二军团长,直系王怀庆为京师卫戍总司令,处决京报主笔邵飘萍、递捕世界日报主笔成舍我,刘半农编副刊,为此也离家躲了起来……总之,这个“那时”是文化事业奄奄一息,十分恐怖的时期。那时的所谓“国立九校”,就是北京大学、师范大学、女子师范大学、工业大学、农业大学、法政大学、医科大学、女子大学、艺术专科学校。这九所学校都由教育部拨款,因而谓之“国立”。其时尚有以“庚款”为经费的“清华”、外交部办的“俄文专修馆”、交通部办的交通大学、财政部办的税务专门学校,这些学校各有专款,只叫“公立”或“部办”,而不叫“国立”了。“清华”也直到后来,才加“国立”二字。

  张作霖一九二七年六月,自称安国军大元帅,从北沟治顺成王府设立大元帅府,来到中南海怀仁堂就职。俨然国家元首自居,因为他是想要作“大总统”的,先仿照孙中山先生的先例,称为“大元帅”。潘复在张宗昌、孙传芳推荐下组阁,任内阁总理,外交王荫泰、内务沈瑞麟、财政阎泽溥、教育刘哲……这时张作霖下了一条特殊命令,让刘哲执行,就是合并“国立九校”为京师大学校,以刘哲兼任校长,以胡仁源、张贻惠、毛邦伟、孙柳溪、林修竹等为各院院长。宣布了一系列的禁令:禁止使用白话文、禁止学生集会请愿、教员缺课要扣发薪金、处罚学生可用戒尺打手心等等……北京学界一时笼罩在武装力量压迫的阴云之下,著名学人纷纷离京南下,或出国考察,林语堂、鲁迅等人,早在一九二六年夏、秋间已先后离京,胡适也已出国,顾颉刚一九二七年也已到了广州中山大学,四月廿八日写给胡适的信道:

  “从仰之处知道先生将于四月底到上海,此信到时,想来先生已归国了。我以十年来追随的资格,挚劝先生一句话:万勿回北京去。现在的北京内阁,先生的熟人甚多,在这国民革命的时候,他们为张作霖办事,明白是反革命。先生一到北京去,他们未必不拉拢,民众是不懂宽容的,或将因他们而累及先生。”

  从顾氏信中,可见当时北京学界的情况。张作霖作大元帅时,也正是北洋政府穷途末日,财政极端困难时期。他手下大将长腿将军张宗昌霸占山东、直隶(河北)两省,一九二七年不到一年,用去五千多万银元军饷,都是用公债、地亩捐、直、鲁军用票从农村敲诈来的,只供他挥霍,而兵士们照样欠饷。张作霖的内阁只有八十万行政费,他的总理兼财政总长把财政部的人员裁撤的只剩下二十人,成为笑话奇谈,在行政费这样紧的情况下,“国立九校”不合并没有钱,合并了还是没有钱,经费名义上有,但无钱发,只是“欠”着,这就是刘半农信中所说的“国立大学经费积欠至数年之多”的实际情况。

  经费问题,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北洋政府后期,因军阀连年混战,官僚贪污,钱都被打仗和贪污弄光了,教育经费,长期拖欠,丝毫没有保证。北伐胜利,军阀垮台,张作霖大元帅作不成了,匆匆离开北京,回东北老家,在皇姑屯被日本人炸死。南京派阎锡山军队接管京、津,宣布北伐成功,全国统一。在此新旧交替之际,北京各学校经费更无人来管。直到一九二八年七、八月间,才把经费来源具体落实,即李石曾与宋子文谈判商定:由天津海关和长芦盐务署按月拔三十万元,经北平各大学作为固定经费,这样直到“七七”事变,北平几所国立大学的经费,得到较长时期的保证,但这是与北平大学的建立,有直接关系的。其远、近原因有如下述:

  在北伐军在长江流域节节胜利时,国民党元老李石曾即筹划如何在军事胜利之后,取得北方教育大权,便与张静江、吴稚晖等仿效法国大学区的办法,在中国建立大学院、大学区。李石曾名煜瀛,“石曾”是字。是清代同治帝老师李鸿藻的第五个儿子,清末留学法国,加入了同盟会。在法国办过“勤工俭学会”、“里昂中法大学”等,在政治上、教育界,以及兴办各种事业上,均有一定声望。北伐时,已是国民党中央委员。南京政府成立之初,于一九二七年六月间,先设立了“大学院”,以蔡元培为院长,请了一些只发干薪,不必上课、上班的教授,鲁迅先生就是其中之一。《鲁迅日记》一九二八年一月三十一日记云:“下午收大学院泉三百,本月分薪水。”

  同年六月,李石曾与易培基提出建议,改北京大学为“中华大学”,分设文、理、法、工、农、农六学院,北上接国立九校。后因北京大学师生坚决反对,通电抗争。李石曾又建议因北京已改称北平,便应改北京大学为北平大学。后又确定全国划四个大学区,北平、江苏、浙江、广州四区。以北平、天津、河北、热河为“北平大学区”范围。大学本部总管全局,管理各高校,各校合并统一称为“北平大学”,下设学院,其计划合并之学校及新名称如下:

  北京大学文学院、保定河北大学文科合并为“北平大学文学院”,院长陈大齐;

  北京大学理学院改为“北平大学理学院”,院长王星拱;

  北京大学法学院、北京法政大学、河北大学法科、天津法政专门学校合并为“北平大学法学院”,院长谢瀛洲;

  北京工业大学改为“北平大学第一工学院”,院长俞同奎;

  天津北洋大学、天津工业专门学校合并为“北平大学第二工学院”,院长石树德;

  北京农业大学、河北大学农科合并为“北平大学农学院”,院长崔步瀛;

  北京医科大学、河北大学医科合并为“北平大学医学院”,院长徐诵明;

  北京师范大学改为“北平大学第一师范学院”,院长黎熙,后改张贻惠。

  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北京女子大学合并为“北平大学第二师范学院”,院长徐炳昶;

  北京艺术专门学校改称“北平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徐悲鸿。

  另北京俄文专科学校改为“俄文专修馆”,北京大学预科改为“北平大学文理预科”,还有国学研究所,分别由段憩棠、刘复(半农)、沈兼士主持。

  北平大学校长办公处在中南海怀仁堂西四所,校长李石曾,副校长李书华,先是萧瑜代理秘书长,后来由成舍我任秘书长,以上这些人选,不少都是留学法国的。

  以上是最早“北平大学”的组织机构和人选。但这并未成为事实,因遭到强烈反对,不久就同“大学区”的实施失败一样,被迫取消了。后来“平大”即本文前面所说的各个学院了。

  北京大学、师范大学护校成功,脱离“北平大学”自去恢复各自的老传统,这些情况,在前面已作过介绍,不再赘述。剩下其它一些学院,仍用“北平大学”的名称,但因各自原是独立的,自有其历史及人事基础,勉强合并在北平大学的名义下,是困难重重、矛盾百出的。其中有几件闹的比较严重的事,分别略作介绍。

  一是女子文理学院和法学院争校舍案:

  一九二五年五月间国立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因反对校长杨荫榆,闹的不可开交。以章士钊为总长的教育部下令停办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并将改设女子大学,布告云:

  “查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业经令行停办,派员接收到案,本部现将该校改设女子大学,筹备处正在积极进行……”

  在女子大学开办的同时,另一方面有教授和学生联合抗争,组织校务维持会,仍然继续女子师范大学的名称,一度在宗帽胡同租房子临时上课,后又回到石驸马大街原址,这时章士钊等人已下台。但女子大学一方面,又不肯让步,一些学生反抗女师大,两次呈请警察厅驱逐女师大,发表宣言要索回校址。这样在一九二六、一九二七年之间,北京就有两所女子高等学校:一是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一是北京女子大学。到了“北平大学”时代,女子师范大学后来并入师范大学去了。女子大学就成了问题了。经过请愿交涉,也是一次风潮,最后取得不拆校、不并校,保持原组织的胜利。周作人《知堂回想录》在“女子学院”一文中记这一段史实道:

  “因为女子学院乃是后来改定的名称,它的前身实在即是章士钊、任可澄在女师大的废墟上办起来的那个女子大学。……北京旧有的学校也经过了一番改组……大学各学院长乃由李石曾派下的国民党新贵来担任。经利彬做了理学院长,张凤举做了文学院长,但是他们却不能一帆风顺地到任,因为政府取消了北京大学的名义,北大出身的都很反对,而且有些人在国民党政府里颇有势力,所以这种气势是不可轻视的。因此北京男女师大及以农工各专科已经次第开学,北大的文理两院拒绝新院长去接收,一直僵持着,院长不能到院倒已罢了,中间却有第三者也吃了亏,这便是预备着归并到北大文理两院里去的旧女子大学学生了。因为当时有历史的关系,既然不能把她们并在女师大,只得将她们分为文理两组,并合到北大里边去,现在北大不能开学,所以她们也连带的搁了浅。新院长聘定刘半农为国文系主任,温源宁为英文系主任(余从略),预备先办文学分院,给她们上课,校址设在西城根的众议院旧址。但是刘半农辞不肯就,张凤举和我商量,叫我代理半农的主任职务,安排功课,我就答应了。随后半农给我打电话来,说女子大学是我们所一向反对的。怎样给他们去当主任?责备我不应该去;我当即答复他,从前虽然女子大学可是现在改组了,我们去接收过来,为什么去不得?我还劝他自己去,可是他还是不同意,但是没得话说了。后来他究竟去做了女子学院的院长,可是并不固执原来的意见了。这个机关起头叫作文理分院,里边两个院主任,分治其事,随后在保存北京大学后,作为北平大学女子学院,又改为女子文理学院,但那时我却不在那里了。

  “文理学院的开设是在众议院旧址,那就是后来法学院的第一院,可能是一时借用的,可是法学院一再要求归还,因为难找到适宜地方,迁延下来到第二年春天,那即是民国十八年(一九二九)也就是五四年的十年了。法学院终于打了进来,武力接收了校址,教员们也连带的被拘了小半天,给我有写一篇愉快的散文的机会?而学校却因祸得福,将破烂的众议院换得了一座华丽的九爷府,本是前清的旧王府,后为杨宇霆所得,女子学院由杨家以廉价租来的,至今岿然在朝阳门大街的北边,是科学院的一所办公地址。担任过女子学院院长的有经利彬、刘半农、沈尹默,那是以北平大学校长兼任的,最后是许寿裳,随后这学校即就没有了。”

  当时法政大学武力接收女子学院占用的众议院,似乎收复失地一样,是十分热闹的一件新闻,周氏有一篇“在女子学院被囚记”专记此事,写的十分有趣,无冲淡风而有辛辣味,是苦雨斋另一种风格的文字,在此未便多引了。当时被拘的教员除周氏外,尚有沈士远、陈达、俞平伯、沈步洲、杨伯琴、胡濬济、王仁辅、溥侗,以及唐赵丽莲、郝高资二女士,这些人因被无理拘留,还特地去质问过北平大学副校长李书华,但无论怎样逼,也没有一句负责的话,如同泥塑木雕的菩萨,客人种种责难,主人还是毕恭毕敬的陪着,到深夜而无倦容,涵养功夫是十分了不起的……年代久远,早成历史,当时被拘的人,现在均凋谢殆尽,鲁殿灵光,只剩下一位俞平伯老先生了。

  其二在女子文理学院被武力接收校址事件而外,尚有“俄文专修馆”一次波澜,这原是外交部办的一个学校,并入平大,开始仍叫原名,学生反对,要求升为学院,且反对李石曾派来的段憩棠接收,也闹罢课,天天派代表请愿,闹到深夜,最终获得解决,改称为“北平大学俄文法政学院”,后来也没有了,至一九三六、一九三七年之际,只有“北平大学法商学院了”。

  另外的一些纠纷,也不必一一细述了。当时除“军阀”之外,还有“学阀”的名称,即凭借教育界的势力,掌握一些学校,操纵一些教员、学生,形成力量,兴风作浪,你争我斗,北平大学是几个不同学校的组合体,所以大小争斗的事件更多,一九三二年六月间钱玄同写给胡适的一封信,有几句道:

  “说也好笑:今午在一个地方吃饭,有人卒然问曰:北大闹学潮了吗?怎么忽然登《晨报》停止招生呢?我闻而大惊,索《晨报》阅之,果见大学广告,因有某君先入之言,竟对于那么大的一个‘平’字熟视而若无睹,以至急急忙忙地打电话问你,岂不可笑!实在也因为这两天我心乱急了,愤慨极了。常常想:平大要轰沈尹默,干师大底事;师大要易寅村等人做校长,又干平大底事!师大要易与平大驱沈,又干北大底事!而他们竟联合战线的那样闹,实在可恨之至……我只希望北大永保其不牵入此无聊之学潮中……”

  从钱、胡信中,亦可见当时北平大学之混乱情况了。这种情况到一九三四、一九三五年之后,相对稳定一些了。当时在国立各大学中,平大比较好考一些,在一九三五年时,其在校人数据资料记载,是这样的:

  李阁老胡同北平大学本部学生一千六百余名,和平门外后孙公园医学院一百二十多人,阜外农学院二百二十多人,国会街法商学院五百一十多名,端王府夹道工学院二百八十多人,女子文理学院人数不详。

  北平大学几年中还是培养了不少学生的。“七七”之后,内迁到西北,抗战胜利,未能复校。工、农、医三学院并入北京大学,国会街法商学院作为北京大学先修班,文化古城和“北平大学”均已成为历史名称了。

  北平大学几个学院,实际是各自独立的几个学校,为了清楚,现把各院简史略后,作为本文附录:

  法商学院:清末将大仆寺街进士馆,改为法政学堂。民国元年,合并法政、法律、财政三校为北京法政专门学校,邵章首任校长。民国十二年,改组为北京国立法政大学,江庸任校长。十四年拨顺城街虎坊桥参、众两议院旧址为校舍,大仆寺街原址设预科。民国十五年,解散中俄大学,收编该校学生为俄文政法系。民国十七年,北平大学成立,改为北平大学法学院,谢瀛洲任院长,设法律、政治、经济三系。民国二十三年合并商学院,改组为法商学院,白鹏飞任院长。

  工学院:校址在北沟沿祖家街端王府。光绪二十九年筹建京师高等实业学堂,于神机营分所建校舍,绍英为监督,分机械、电气、矿学、化学四科,学生先补习二年,再转入正科三年毕业。民国元,年,改为高等工业学校,校长洪(钅容),分机械、电气、化学三科,后又增机织科。民国十二年改组为工业大学,十三年开学,俞同奎任校长。民国十七年,北平大学成立,改为北平大学工学院,院长先为马君武,后为张贻惠。

  医学院:最早为前清医学实业馆,地址在虎坊桥西北,正门在后孙公园,民国以后,汤乐和创办医学专门学校,后门在八角琉璃井。有解剖实验室、化学实习室、病理组织实习室、内科检查室、助产练习所。民国十三年改为医科大学,洪式辟为院长。民国十七年后改为北平大学医学院,徐诵明为院长。民国十八年拨背阴胡同审计院旧址筹办附属医院,是当时北平仅次于协和的一所设备较为完善的医院。徐任平大校长后,医学院院长吴祥凤继任。

  农学院:前清宣统元年,学部奏拨望海楼附近罗庄官地一段,办农科大学,民国元年,校舍落成。民国三年,改为农业专门学校。分农科、林科,有图书馆、林场。农科分农业经济学、农业化学、植产学、牧学四门,林科分林政学、造林学、利用学三门。民国十一年,购南口三岔峪等处土地一千一百亩,筹建第二林场。民国十二年改组为农科大学,制定组织大纲,设农艺、森林、畜牧、园艺、生物、病虫、农业、化学等系。十八年扩充现在是国宾馆的钓鱼台为院址。因为钓鱼台在辛亥后还是满清宫廷内务府掌管的产业,溥仪未出宫前,把这里赏了陈宝琛,陈宝琛在此请过客,作过诗。一下子成了农学院院址。伪满溥仪又委托他的代理人要求收回。为此还闹过交涉。民国十九年农学院增加预算。时许璇任院长。后刘运筹继任。

  女子文理学院是合并女子大学和女子高等师范而成,最初校址在石驸马大街原女高师旧址,后租朝内大街孚王府,俗称“九爷府”为院址。民国二十年改称北平大学女子文理学院。二年后确定办学规模五系二专修科。五系:哲学系、教育系、经济系、数理系、化学系。两专修科:音乐、体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