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化史常识】书法文化杂谈:文房四宝

 RK588 2016-06-02
原创 2016-06-02 唐之鸣 吴启雷国学工作室

文房四宝

中国传统的书画艺术,在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中,形成了一套固有的、富有强烈民族特色的程式。文房四宝作为文明的载体,将先辈的风采与创造得以延续和发展。依靠这笔、墨、纸、砚四宝,中国的灿烂文化才得以恣肆发挥,生生不息。缺其一,则无以成就中国书画艺术。

笔、墨、纸、砚,雅称文房四宝文房四士。前者源于梅尧臣《再和歙州纸砚》诗:文房四宝出二郡,迩来赏爱君与予。后者出自陆游《笔砚纸墨戏作》诗:水复山重客到稀,文房四士独相依由于文人雅士珍爱文房四宝,所以也赋予了它们很多雅号。


这里的笔是特指毛笔。这是我国古代最常用的书写工具,并冠以四宝之首。早在仰韶文化时期就已被先人使用,但当时的制笔模样现已无法得知。秦名将蒙恬取兔毫竹管制笔,是史载最早的造笔之祖。不过现在出土的战国笔1954年在长沙市左家公山的战国墓中发现)已证明,最早在战国时代就已有笔。

秦汉时代的毛笔主要用作书写简牍、縑帛,或契刻器皿、石碑前施以笔痕,称书丹。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写《兰亭序》,已采用鼠须笔,后人因他的书圣之名,也偏爱这种笔。

唐代时,毛笔的制作已相当精致,当时的制笔中心为安徽宣城,所制的笔称为宣笔。到了宋代,歙州、黟州等地制笔业兴起,浙江湖州崛起成为新的制笔中心,所制的笔称为湖笔。元、明以后,制笔技术愈加精湛,笔的实用工艺性得到了进一步的强调。


毛笔是由笔管和笔头组成。笔管有竹、木、瓷、牙、漆、珐琅、玳瑁、骨等材料制成,以竹管最多,其形状多圆柱形,亦有菱形、锥形等,有图案装饰。制笔头的毛取自山羊毛、黄鼠狼尾和兔脊毛,此外还有鼠须、鸡距、虎仆、牛耳、猩猩、麝鹿等,还有以初生胎儿发制笔的。现存的唐以前的笔,多以兔毫为主。清代起盛行羊毫。毛笔按毛质可分为柔毫、健毫和兼毫三种。羊毫性软,吸水量大,弹性弱,属柔毫;狼毫与兔毫性硬,吸水量小,弹性强,属于健毫兼毫则刚柔相济,另有一种效果。

古代称毛笔为毛颖管城子中书君不律等,制笔也称茹笔


三千多年前,墨就产生了,并与笔相提并论,如《庄子·田子方》所云:宋元君将画图,众史皆至,受揖而立,舐笔和墨,在外者半。


古时写字用的墨,有的以竹梃点漆,后来磨石炭为汁。商代甲骨文已经有墨书,用的就是石墨。

墨因其基本原料不同,分为松烟、油烟两大类,每类又有多档级别。人工造墨约始于汉代,最早有记载的制墨家是三国时的书家韦诞,被称为一点如漆,后世称之为制墨鼻祖。五代南唐的李廷珪是第一个采用桐油为烟的墨工,他造出的墨丰肌腻理光泽如漆,世称李墨,受到李后主的赏识。

宋代是桐油烟制墨的兴盛之期,著名墨工有张遇、潘衡、叶茂等,其中胡景纯专取桐油烟制墨,称桐花烟。也有蒲大韶采取油烟、松烟相拌而制墨。到元明,松烟制墨法废止,专门用油烟制墨。

明代的制墨业多集中于皖南地区,形成歙县的程君房、方于鲁为代表的一派,和休宁的汪中山、邵格之为代表的另一派。其中,程君房创“漆烟”制墨法,方于鲁造九玄三极墨,汪中山则是集锦墨的创始人。这时,墨又成为具有高度欣赏价值的工艺品。

清代制墨有曹素功、汪近圣、汪节庵、胡开文四大家,他们的影响至今不衰。


古人论墨色认为,紫光为上,黑光次之,青光又次之,白光为下,光泽与墨色缺一不可,光色久而不渝为贵。墨以陈墨(至少30年)最好,陈墨的发墨性与使用效果比新墨好。烟墨色黑,但缺少光泽,胶质轻;油墨质地优良,坚实细腻,乌黑发亮,宜于作书。


造纸术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过去传统的说法是东汉蔡伦发明造纸术,但从新疆、内蒙古和西安出土的实物看,造纸术的发明可能要比蔡伦早出200多年。

中国的书法、绘画用纸都是特别的传统手工艺产品——由青檀树皮制成的宣纸,其产地在安徽泾县、宣城、宁国一带。隋唐时,这些地方均属宣州管辖,这种纸张又在宣城集散,故而得名宣纸

除了宣纸,唐代还产生了硬黄薛涛笺云蓝纸等名纸。宋代的澄心堂纸横纹皮纸以及元代的皮纸等,都以制造工艺精湛著称,它们也都适宜书画之用。


宣纸不易蛀腐,水浸日晒不易变色,因而有寿纸千年,墨韵万变的美誉。这种纸组织细密,坚韧柔软,洁白平滑,吸墨性好。按吸水性来分,宣纸可细分为生宣、熟宣和夹生夹熟宣。生纸直接出自帘、壁(使湿纸干燥平滑之设备)之品,熟纸则再加以不同浓淡之胶矾而成之品,生纸着以水墨则吸收渗化,熟纸因其所用胶性物之多少,其渗化程度亦异,甚至不吸收。另有旧称蜡笺之纸,乃于纸上加添胶、粉,致使光滑。其金笺则于纸上施胶后贴金或洒金。此类之纸,皆不吸墨,墨浮纸面,干后有光。略同现今机制之铜版纸。宣纸中的露皇宣是一种特大巨型宣纸,俗称丈六宣纸,因古代皇帝所戴的皇冠帽得名,被誉为宣纸之王


如同墨一样,宣纸也以陈纸为贵。除安徽宣纸外,浙江、江西、四川、河北等地也有生产,由于生产工艺、技术、原料各不相同,纸的品质、性能都不及安徽宣纸。


砚是我国传统的书画用器之一。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一种由石磨盘和石磨棒组成的研磨器,可视作的早期形态。因此,砚又有之称。有关砚的最早记录始于汉代,说的是天子以玉为砚。

古时,除了玉砚以外,还有铜砚、铁砚、陶砚、瓦砚、澄泥砚以及不同质地的石砚。砚的造型繁多,但以圆形、方形最为普遍。好的石砚具有坚实、滋润、发墨、不伤笔毫等优点,因此,隋唐以后的文人特别喜爱石砚。黄庭坚次韵黄斌老所画横竹》诗:晴窗影落石泓处,松煤浅染饱霜兔。苏轼则称砚为黑白月,其《龙尾石月砚铭》云:萋萋兮雾毂石,宛宛兮黑白月。砚形似月,分割为磨墨和盛水两部分,前者黑,后者白,故有此称。

石砚的制造因之大盛,工艺水平也大大提高。一块优质的砚石,一经高手精心雕琢,便成了既实用又美观的工艺品。

砚林之中,以温润如玉的广东端砚、发墨如油的歙砚、色气秀润的甘肃洮砚、色彩丰富的鲁砚最为著名。古时,砚有许多别称,如墨候、万石君、瓦砚、陶泓、砚台、石友、砚田、砚池、砚山、墨海、润色先生、铁面尚书等。

 

唐之鸣老师介绍:



唐之鸣老师是我的书法老师。我就读于上海师范大学时候,曾有幸师从于唐老师学习书法。毕业之后,我与唐老师也时常就书画方面的话题交流。每次交流,都是我去唐老师府上,喝喝茶,聊聊书画。唐老师府上好茶不断,我每次前去求教,也落得好茶吃,乐哉乐哉。

唐老师精于金石、书画,其作品也多次入选全国性的书画展览。这些年,唐老师在紫砂方面颇多研究。以后有机会,在得到唐老师允许后,我们也可以发一些唐老师紫砂方面的研究文字。

今年,唐老师与我合著的《琢墨》一书将由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出版,这本书主要介绍历代书法名作,教给大家如何欣赏书法作品,当然也连带着介绍一些书法文化的常识。唐老师主要负责先秦、秦汉、清代书法的内容撰写。此书不面世,还请大家多关注。


工作室名师介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