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欧界:跨境电商还能这么玩?东南亚跨境电商可行性有多高

 布川內酷 2016-06-02




跟 你 说 个 秘 密 千 万 不 要 和 别 人 说

“   盆 友 们 都 关 注 了 电商EMBA ”


      ■

戳「阅读原文」,提交信息,获取干货H5!

欧界报道


截止5月8日,跨境电商新政(即跨境电商进口零售商品开始执行新的税收政策)正式实行已经有一个月,规模小一点的跨境电商企业已经在悄悄转型,大一些的企业看似运转正常,实则库存已经不多。可以说此次新政的实行对整个跨境电商行业绝对是打压式的冲击。


新政存在的问题不仅仅在税收类目增多、牵涉部委增多、交易额限制增加、对跨境电商定位不清等方面,其制定的“正面清单”(全称:《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商品清单》)更是把畅销产品诸如化妆品、保健品、食品、母婴用品等通通拒之国门外。这也直接导致跨境电商进口单总量锐减。



行业的惨淡促使跨境电商开始往新的领域探索,那么东南亚市场能否取得跨境电商的青睐,其优势又何在?


东盟自由贸易区作为全球范围内的第三大自由贸易区,却无人问津。首先,越南取代中国成为全球代工基地的可能并不是说说而已,在低端生产和组装方面的竞争以及全球电子科技产业的投资方面,越南的优势已经逐渐显露出来。可以看出,东南亚国家拥有充足的廉价劳动力和仓库面积可以满足许多海外大企业的生产需求。其次,东南亚国家逐步成为全球代工基地的同时,其国内的企业也在谋求发展,这也是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的重要原因,拉动中国和东盟的多边贸易发展,达到互利共赢。再者,由于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政策保护,90%以上的进出口商品基本实行的是零关税政策。现今已经不存在数量限制,非关税壁垒也在逐步取消。



一种全新的自由贸易和跨境电商相结合的模式正在开发和探究。现如今跨境电商的发展速度惊人,但是在新政的遏制下小企业几乎濒临灭绝。此次提出的东南亚跨境电商,该猜想的参考原型是杭州为促进跨境电商发展而申报的网上自由贸易试验区。东南亚跨境电商完全可以在已有的有利政策保护下,积极大胆学习杭州自贸 电商新模式的经验,从跨境电子商务变成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打造全面运作一般出口、直购进口、网购保税等新型通关模式。在应对国际贸易新秩序的同时,推动外贸稳增长、促转型,从而促进跨境电子商务的自由化、便利化、规范化发展。所以搭建一个全新的东南亚跨境电商平台是整个模式得以运作的关键。


而在东南亚进口的商品中,红木和食品两分天下。很明显,红木在中国也不是能大范围销售的方便运输的畅销品。根据新政的要求,食品需要通过食药监的检测通过方能入境,这里有一点需要注意,在自贸区的政策下,东盟商品是能获得关税减免的,通过食药监检测的食品入境,在国内市场的性价比优势一下就能体现出来。此外,母婴用品里最畅销的奶粉,也属于食品范畴。越南的G7咖啡、Tipo饼干、鱼露,泰国的榴莲制品、药油等本土具有号召力的产品在中国也同样拥有极大吸引力。而且,越南、泰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已经是全球服装产业和电子产业的代加工基地,服装和电子产品很有可能成为东盟的优势产品。


既然东盟自贸区政策这么好,却还是没有人选择做东南亚跨境电商。原因是,尽管东盟的商品拥有政策庇佑,却依旧没办法获得好的销量,这和东盟本土牌子的影响力不足有着分不开的联系。东盟国家还处在较为初级的发展中国家阶段,本土企业哪怕在国内有名气依旧没办法走出国门,那么其在中国市场更是处在无人问津的尴尬境地,自然也不能吸引中国企业的关注。


就拿跨境电商主攻的化妆品领域来说,东盟本土的化妆品也就仅仅是泰国的彩妆护肤产品、越南的香水能稍微摆得上台面一点。水果或者水果制品作为东南亚的特色产品在运输保存上有较大困难。这也是东南亚跨境电商在甄选商品时候的尴尬之处,特色产品难卖,别的产品又没特色。最首要也是最重要的还是平台问题,东南亚跨境电商的平台尚未建立、健全和完善,制度也不清晰明确,这给想要加入该领域的企业带来不小的风险和挑战。



其实在期待新政能做出适应调整的同时,跨境电商企业也应主动去寻求出路。东南亚跨境电商不止是一种新的设想和思路,还会是一种跨境贸易加电商的全新模式。



欧界出品 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