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
尤泉山人 传奇《梦中因》解读(之四)
张英基
第十出 送春
【双劝酒】(小旦引老旦上)疏帘月芽晴空如画,(老旦)你看此月嗄,东墙半遮,照着你晚妆初罢。(小旦)羞覩那孤影帘下,教人掩上窗纱。 (小旦)夜已深了,我与你各自睡者。(老旦)小姐往常爱月眠迟,今日为何早早欲睡?(掩窗介)(小旦入帐睡介)(内起更介) 【普贤歌】(丑露顶,提诗巾偷上)黄昏换得小袈裟[1],暗里寻春满眼花。这边不意咱,那边疑是他。揉碎了梅花没处查。 来此已是花园墙了,俺不免跨将过去。(踰墙介) 【好姐姐】趁着风前月下,撒开了心猿意马[2]。这石壁苍萝,聊当小巫峡[3]。(跌介)哎哟好跌,自古道能在花下死,作鬼也风流。我了空既欲贪花,(指头介)钟情大,一任葫芦坠高架,不断情根再吐花。 (低语介)穿了许多花木,才来到这座高高大庭,想就是小姐绣房了。俺把这门儿轻敲一下,他若惊觉,再把这诗儿投在那门缝中,他自然出门相迎了。(敲门介)(小旦)呀, 【前腔】才灭红窗绛蜡,问何响叮咚帘下。(老旦)敢是那花叶敲窗。(小旦)总然夜雨萧萧,不落春月叶。(老旦)魂惊怕,谁念嫦娥月中寡。拂动寒空桂树花。(小旦)伴香,你试看来。(丑低语介)不好,使出人来,这便怎处?且向花木下躲避躲避。(老旦持灯照介)什么动静?呀,那花木下有一影儿,待俺前去看来。(丑见老旦,蒙头越墙跑下,慌落诗巾介)(老旦)明明有个人儿在此,竟自踰墙走了。(照见巾介)什么东西落在这里?(拾看介)呀,原来一顶巾儿。(又拾笺介)又是什么东西?呀,还有一幅笺儿。这个贼倒像个文墨人。(小旦)什么响?(老旦)有贼。(小旦)贼在何处?(老旦)贼已走脱,只有赃在。(小旦)拿来我看。(老旦呈上,小旦看毕,沉吟介)好奇怪!(老旦)有何奇怪?(小旦)数日以前,偶得一梦,梦见独步花园,忽然风落一巾,俺抬头看时,墙上有一书生大叫:还俺落巾来!此巾即是梦中巾,此诗即是梦中事,岂不是奇?(老旦)真真奇怪。(想介)这诗巾到底是何人的?哦,是了,我想墙外即是胡相公书房,这件事定非外人了。(小旦)休得胡猜,我看此诗非胡生不能。此番行径,又恐胡生不肯,若喊叫起来,恐生谣诼[4]。伴香,只许你知我知,休与外人知。(老旦)小姐既有怜才之心,何不步韵[5]一绝,待俺伴香送去,倘后日稍有会合,岂不是梦里奇缘,且听俺一言。 【江儿拨棹】猛得个少小乘龙客[6],温柔占凤家[7]。天公撮合巧姻娅[8],良宵好事多风雅。况胡相公嗄,长杨献赋旧司马,尚少个文君嫁。七字吟成了百合花,一纸书敌过千金价。 【前腔】(小旦)说甚么香暖描眉笔,情浓系肩纱。良媒只可借红叶[9],香闺何事通青札。风情事乱了家法,怎好殷殷劝驾。渡蓝桥,不必劳乌鸦,牵翠屏,何须觅红纱。 (老旦)这事小姐方才说过,只是你知我知,再有谁知。(小旦)说那里话,俺虽容姿无艳,也是千金之体,这等事,如何做得?你去睡罢,不必多言。(老旦)好缘空使心如许,不作双文待月家。(先下)(小旦瞧介)你看伴香竟自去了。唉,俺飞香已至破瓜之年[10],岂无牵情之处,但言传六耳[11],便生物议。俺纵欲寄情,怎好使伴香知道。(场上设鹦鹉一架作鸣介)你看鹦鹉尚醒,俺一腹心事,难对人言,不免向他一诉罢。 【玉抱肚】情来天大,睡魔中怜咱爱咱。教人儿百般牵挂,这云笺又何吹下。相逢咫尺似天涯,谁作张骞泛汉槎[12]。 有了,吾闻瑶池王母曾教青鸟[13]通音银汉,天孙[14]亦使乌鸦寄信。看起来,女子之情借鸟以通也是有的。俺欲次韵一首,即教这鹦鹉送去便了。(写诗念介)春到当春不是春,先春梦得玉精神。而今参透菩提果[15],说到无因搃是因。唉,鹦鹉鹦鹉,我有云笺一纸,烦你寄于胡郎,那胡郎非远,即在这花园以外也。 【前腔】柔情非假,鸳衾边魂花眼花。半篇儿一点真话,答萧郎一片丰雅。烦君一去寄瑶华[16],诉到相思是妾家。 (内打五更介)你听夜已五更,东方将晓,鹦鹉鹦鹉,今要烦你前去,你须小心在意者。(放鹦鹉介) 【余文】解鹦架漫喧譁[17],依遍栏杆终不罢,翼尔[18]重来尚唤茶。 笑尔瞿昙[19]枉采花,无端夤夜[20]入邻家。 看来不及灵禽好,暗里传情向绛纱。
尤泉曰:色即是空,释子[21]常言耳。使众头陀各具慧眼[22],天下尚有何色非空哉?如了空者,未悟是空,是亦未能了了。呜呼,出家者且然,何况生而愿有家者哉!
【注释】 [1] 袈裟:梵文的音译,原意为“不正色”,佛教僧尼的法衣。佛制,僧人必须避免用青、黄、赤、白、黑五种正色,而用似黑之色,故称。 [2] 心猿意马:比喻人的心思流荡散乱,如猿马之难以控制;亦指这种流荡散乱难以控制的心神。 [3] 巫峡:战国宋玉《高唐赋》记楚襄王游云梦台馆,有楚怀王梦与巫山神女相会的故事,后遂以“巫峡”称男女幽会之事。 [4] 謡诼:造谣毁谤。《楚辞·离骚》:“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謡诼谓余以善淫。”王逸注:“謡,谓毁也。诼,犹谮也。”洪兴祖补注:“言众女竞为謡言,以谮愬我。” [5] 步韵:用他人诗作韵脚的原字及其先后次第来写诗唱和。始于唐白居易同元稹的互相唱和,至宋代而大盛,亦称次韵。 [6] 乘龙客:比喻得佳婿。明汤显祖《牡丹亭·闹殇》:“恨不呵早早乘龙。夜夜孤鸿,活害杀俺翠娟娟雏凤。” [7] 凤家:比喻婚姻关系中的男方。汉司马相如《琴歌》之一:“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凰。” [8] 姻娅:亦作“姻亚”、“婣娅”,有婚姻关系的亲戚。 [9] 红叶:唐代有“红叶题诗”的佳话,后因以“红叶”为传情的媒介。 [10] 破瓜之年:古称女子十六岁为“破瓜”。“瓜”字拆开为两个八字,即二八之年,故称。 [11] 六耳:谓第三者。佛教指不能当着第三者传道;亦谓不能与第三者共机密。 [12] 槎:竹筏、木筏。 [13] 青鸟:神话传说中为西王母取食传信的神鸟。后遂以“青鸟”为信使的代称。 [14] 天孙:星名,即织女星。《史记·天官书》“婺女,其北织女。织女,天女孙也”唐司马贞索隐:“织女,天孙也。” [15] 参透菩提果:参透,犹参破,透彻地领悟。菩提,佛教语,梵文Bodhi的音译。意译“觉”、“智”、“道”等。佛教用以指豁然彻悟的境界,亦指觉悟的智慧和觉悟的途径。 [16] 瑶华:亦作“瑶花”,比喻诗文的珍美;亦用以对人诗文的美称。 [17] 喧譁:声音大而杂乱。 [18] 翼尔:鸟张翼疾飞貌。此指鹦鹉。 [19] 瞿昙:释迦牟尼的姓。一译乔答摩(Gautama),亦作佛的代称;此借指了空和尚。 [20] 夤夜:深夜。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三折:“谁着你夤夜入人家,非奸做贼拿。” [21] 释子:僧徒的通称,取释迦弟子之意。 [22] 头陀各具慧眼:头陀,亦作“头陁”。梵文dhūta的译音,意为“抖擞”,即去掉尘垢烦恼,因用以称僧人。慧眼,佛教语,五眼之一,指二乘的智慧之目;亦泛指能照见实相的智慧。
第十一出 还珠
【绕池游】(小生上)问柳寻花,我辈真情在。病相如文园[1]怎耐,浓情如呆,热心如呆,何日重登弄玉台。一缕春情拨不开,高堂赋就在阳台。谁人识破春消息,空使襄王只自猜。小生自记梦以来,日日将巾比诗,夜夜将诗比巾。两相珍惜,未肯轻抛。谁知枕中之秘,竟有意外之虞[2]。昨夜诗巾,不知被何人盗去。一个好好奇缘,忽尔牵断。唉,天嗄,教我向何处寻来。(寻介) 【绕红楼】苦杀俺谈《心经》小秀才,静悄悄闷上心怀。门儿半开,人儿不在,那偷香韩寿[3]何时来? 寻找半日,并无一点踪迹,且向书舍以外,细细寻找一番则个。(出寻介) 【前腔】步碎花砖踏碎苔,仓猝猝漫自徘徊。脚踪儿歪,心窝儿骇,忽金铃响渡小茅斋[4]。 (鹦鹉飞介)(小生)好奇怪,俺正闷闷不乐,忽一鹦鹉自花园而来,飞来飞去,不离俺这左右。唉,鹦鹉嗄鹦鹉,人人都说你是个灵鸟,俺的心事你能说么,你能解么,你能知么?(引介) 【黄莺儿】红翠满瑶台,一声欢一声哀,一声声叫破烟花界。君呼我来,我呼君来,呼来个雪衣娘[5]在强安排。叮咛细语,拨俺这沉埋。 (鹦落笺介)(小生)一发奇怪了,你看他飞来半日,忽然掷下一纸条来,甚么缘故?待俺拾来一看。呀,原来一幅云笺,真果奇怪。小生的云笺你怎么含去,来来来,俺要问你个明白。(鹦去介)呀,他又竟自去了。唉,这件事教小生如何解得。诗巾原合在一处,如何今日只送到这幅笺儿?那巾到底哪里去了?罢罢罢,有这笺儿也算得赵城归璧[6],合浦还珠[7]了,那巾且搁在一边罢。 【金络索】从头韵又谐,飞下风流债。半点功夫得自栏杆外,何需踏铁鞋。(待俺看来)(启笺惊介)呀,怎么笔迹全不对。也罢,且看诗句如何?(读前韵介)呀,怎么韵则犹是,词则已非,教小生一发可疑了。真多怪,暗里谁移这爱胎,平分好月一团镜,改断明珠两股钗,益惊怪,佛墙疑有玉人来。遥向那露下花阶、月下瑶台和俺八斗之才。 这诗究竟何人作的?(想介)哦,是了,这诗中分明说到梦得玉精神,且鹦鹉又从花园而来,这诗定非外人了,或是那黄家小姐和来的,也未可知。唉,我想小姐呵, 【前腔】皱眉并托腮,定有轻盈态。嚼碎梅花,结下同心带,殷勤秘自裁。你看这诗,叩虚课寂,不落尘凡,真乃参透菩提果也。这诗才直闯莲花九品台[8],团香造出连珠格,镂雪妆成比目胎[9]。真堪爱,倡和结个女朋侪,逗得个痴呆形骸,美满心怀,白占一座天台。 且住,还有可疑。俺的诗巾如何到那小姐手中,或是这鹦鹉作怪,含将去的。那鹦鹉是个小小羽族[10],诗纵然含得去,那巾如何含得去,其中必有个人儿送去的。唉,此人叫小生如何想得出。 【簇御林】花三径,闲挂牌。夜三更,静掩柴。纵然情寄深如海,也不作那好色登徒派。细疑猜人儿若个道不出姓名来。 唉,此中也不必苦苦追求了,那巾虽落在他人之手,这诗终归于小生之身,也是天作之合,人谋岂能到此。 【尾声】湘花江草美人藏,不敌湘江一纸来。今后呵,凭空又筑个连环寨。 这件事忽得忽失,令人料想不到。自今以后,须索牢牢重封,益不可漏泄春光了。正是, 失马遭逢漫自猜,九天降下好春来。 惟凭一点桃花纸,不羡人间玉镜台。
尤泉曰:鹦鹉能言,不离飞鸟。是鹦鹉虽慧,犹一物耳。何驯养至熟,遽然可为情驱。噫,物之慧,不几为滛之媒与?然吾犹幸飞香贤媛[11]也。不然,彼西厢待月之句,又何尝必假羽族哉?
【注释】 [1]病相如文园:文园病,《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载,汉司马相如曾任孝文园令,“常有消渴疾”。因此称病闲居,后遂以“文园病”指消渴病。 [2] 虞:忧虑,忧患。 [3] 韩寿: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惑溺》:“韩寿美姿容,贾充辟以为掾。充每聚会,
贾女于青璅中看,见寿,悅之。”后因以“韩寿”借称美男子,多指出入歌楼舞榭的风流子弟。 [4] 茅斋:亦作“茆斋”,茅盖的屋舍。斋,多指书房、学舍。 [5] 雪衣娘:即雪衣女,白鹦鹉。《太平广记》卷四六○引唐胡璩《谭宾录·雪衣女》:“天宝中,岭南献白鹦鹉,养之宫中。岁久,颇甚聪慧,洞晓言词,上及贵妃,皆呼为雪衣女。” [6] 赵城归璧:谓原物归还本人,用蔺相如完璧归赵事。 [7] 合浦还珠:即“合浦珠还”。合浦,古郡名,以产珍珠著名。《后汉书·循吏传·孟尝》:“(合浦)郡不产谷实,而海出珠宝,与交址比境……先时宰守并多贪秽,诡人采求,不知纪极,珠遂渐徙于交址郡界。于是行旅不至,人物无资,贫者饿死于道。尝到官,革易前敝,求民病利。曾未踰岁,去珠复还,百姓皆反其业。”后以“合浦珠还”,比喻人去复归或物归旧主。 [8] 九品:古代官吏的等级。始于魏晋,从一品到九品,共分九等。 [9] 比目胎:即比目鱼,常以喻情爱深挚的夫妻。 [10] 羽族:指鸟类。汉枚乘《忘忧馆柳赋》:“出入风云,去来羽族。”刘逵注:“羽族,鸟也。” [11] 贤媛:贤惠美貌的女子。
第十二出 练阵
【点绛唇】(生、末黑甲,蚁头盔扮二将上)铁戟连标空中绕,阵新巧,龙吟虎啸,惊破江天晓。 (生)俺乃槐安国元驹[1]队一个头目是也。(末)俺乃槐安国蚍蜉[2]队一个头目是也。(拱手介)请了。(生)今乃练阵日期,俺已排下队伍,但等大王校阅如何,至今未到。(末)想也不久来临,只得在此等候。 (净黑面蚁头盔,皂甲四卒引上)(生、末跪接)(净登坛介)笑他孙武是儿曹,别有新军着战袍。檄下华胥[3]皆破胆,腰间新拭鸊鹈膏[4]。自家槐安国搂义王是也,孤家建邦以来,俗皆尚文,久有时术之妙,人又好武,更有兼弱之知,也是个晓君臣的大邦。今又闻得华胥国,俗更淳朴,俺久有垂涎之意,因此操弓试马,练成阵式,正好与兵前去。左右,(生、末)有。(净)军马俱以整齐么?(生、末)整齐多时,但听大王发令。(净)两队各持令箭一支,着他营中起鼓三通,一通鼓绝,两队各试技艺;二通鼓绝,两队各斗勇力;三通鼓绝,两队摆开阵式,如有违者,以军法从事。(生、末)得令!(各持令箭向内吩咐,内三次应介)(生、末)营中起鼓。(起鼓毕,内呐喊介)(生率小生持鎗自右上,习毕入右;末率小旦持藤牌自左上,习毕入左;生复率副净持刀叉自右上,习毕入右;末复率贴持藤牌自左上,习毕入左;生复率丑持棍自右上,习毕入右;末复率旦持藤牌自左上,习毕入左;生复率副末持刀自右上,习毕入右;末复率老旦持藤牌自左上,习毕入左,兵皆着蚁头盔皂衣皂袴)(生、末)启上大王,各试已毕。 【上小楼】(净)妙嗄,俺则见玉马金镳[5],俺则见玉马金镳。一霎时鼓鼙声闹,一个儿各展六韬[6],一个儿各展六韬。这都是先声前导,俺便是横海将军[7]夜渡辽,又则似伏波[8]铜柱标。(合)全借你气震云霄,全借你气震云霄,狼烟冲破咽喉道。 (生、末)再起鼓。(起鼓毕,内呐喊介)(生率小生自右上,末率小旦自左上,合斗勇力,斗毕分下,四次合斗,皆生、末率上,两队分下,斗毕)(生、末)启上大王,合斗已毕。 【前腔】(净)妙嗄,齐整整霜刃星旄,齐整整霜刃星旄。一霎时风雷斗巧,他那里各逞英豪,他那里各逞英豪。没有个临阵先扰,好一似赤壁鏖兵[9]夜伏曹,又一似汉家霍嫖姚[10]。(合)全借你气震云霄,全借你气震云霄,狼烟冲破咽喉道。 (生、末)三起鼓。(起鼓毕,内呐喊介)生率小生等自右上,吊场入左;末率小旦等自左上,吊场入右;复两边齐出两队,分劈两旦入右;两生入左,齐下复齐出,自上而下,摆一圆阵兵,皆负皂旗。生、末持大旗,分立阵中摆毕。(生、末)启上大王,阵成。(净)什么阵式?(生、末)九曲贯珠阵。(净)好一个九曲贯珠阵也。 【前腔】黑漫漫后劲前矛,黑漫漫后劲前矛。一霎时旗旗照耀,果然是分外骁骄[11],果然是分外骁骄。无一点弥缝不到,好比那背水新军战鏖,又比那长蛇几曲遥。(合)全借你气震云霄,全借你气震云霄,狼烟冲破咽喉道。 (净)你看艺尽奇妙,阵无渗漏,两下队伍各赏百只羊肉,俱着飨膻去罢。(生、末)即此撤阵。(兵各呐喊齐下)(净)左右,(生、末)有。(净)孤家自建国以来,苦守旧封,未尝稍展寸域,于心憾焉。今闻华胥国,土饶民富,孤家正欲兴兵前去,夺他花花世界。今日即点你二人为先锋之职,功成之日,还要进爵加官,须索小心在意。(生、末)得令。(净)正是, 指定功成汗马劳,连天皂帜壮风涛。 黄沙丹水寻常格,不敌明珠九曲高。
尤泉曰:蚊之睫,尚可巢居,安见一枝独不可借哉?尔乃不知自检,遽矜武略[12]。鸣呼,不待其师之出,已卜尸之兆矣。何也,首事者不利,此春秋二百四十年中,必严兵端,有以夫。
【注释】 [1] 元驹:唐苏鹗《苏氏演义》卷下:“河内人并河而居,见人马数千万,皆如黍米,游动往来,从旦至暮。家人以火烛之:人皆是蚊蚋,马皆是蚁。故今人呼蚊蚋曰黍民,名蚁曰元驹也。”后因以指蚂蚁。 [2] 蚍蜉:大蚁。《礼记·学记》“蛾子时术之”。汉郑玄注:“蛾,蚍蜉也,蚍蜉之子微虫耳,时术蚍蜉之所为,其功乃复成大垤。” [3] 华胥:华胥氏之国:《列子·黄帝》:“(黄帝)昼寝,而梦游于华胥氏之国。后用以指理想的安乐和平之境,或作梦境的代称。 [4] 鸊鹈膏:亦作“鷿鹈膏”,鸊鷉的脂肪。古人用以涂刀剑,使不生锈。 [5] 金镳:金饰的马嚼子,借指装饰华美的马匹。 [6] 六韬:亦作“六弢”,兵书名。旧题周吕望撰。 [7] 横海将军:汉将军名号,谓能横行海上。《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载,将军韩说,元鼎六年,以待诏为横海将军。 [8] 伏波:汉将军名号,西汉路博德、东汉马援都受封为伏波将军。《汉书·武帝纪》《后汉书·马援传》均有载。 [9] 鏖兵:激烈地战斗;苦战。 [10] 霍嫖姚:指西汉抗击匈奴名将霍去病,以其受封嫖姚校尉,故名。 [11] 骁骄:勇猛骄纵。 [12] 武略:军事谋略。
第十三出 招赘
【一剪梅】(外上)天台何日遇刘郎[1],白卧云乡,红醉仙乡。谢家何日得王郎[2],翠倚梅妆,素点梨妆。 小女年已及筓[3],尚未订婚。前岁留下胡家年侄,暂开绛帐[4],看他才学相貌,俱与小女相匹。今岁又是大比之年,吾想蛟龙得水,不久上腾云霄,老夫欲赘为婚,不知他意下如何,已差院子请他前来,等他来时,俺自有道理。 【前腔】(小生引副末上)桂树浓开月殿妆,争道花芳,又道花香。檀心熏透合欢床,才识春狂,又识春长。 小生苦守寒窗已经一载,今来棘围[5]渐近,俺欲赴京应试,尚未与年伯相商,适值年伯见招,正好前去一议。院子,通报。(通报相见介)(外)不见几日,面上书气英发,古人云相别三日,正当刮目相待,这话真个不虚。(小生)小侄技是雕虫[6],才非绣虎[7],百斛之鼎[8]难扛,五凤之楼[9]何就。今来就见,抱愧良多,何有寸进。(外)我看世兄,三河[10]少年,五经博士[11],正是万选万中之时,且听老夫一言。 【黄莺儿】苦志在寒窗,对青萤几点光。功成绣出新花样,嫦娥暗想,天孙[12]不忘,香名久寄金花榜。趁槐黄[13]红绫宴上,添个少年狂。 【前腔】(小生)束发走名场,拆袜[14]才无一长,禹门[15]恐污桃花浪。(外)世兄说那里话,速速趋装才是。(小生)孤灯惆怅,孤衾渺茫,纵然名列孙山[16]上,插花香销金帐里,谁唤状元郎。 (外笑介)世兄何必虑此,自古金榜题名,洞房花烛,原是一套的事情。世兄若得意而归,何愁无攀缘之人。(小生)小侄室家寒素,西席仅容东床,谁设那姻缘分上,是无半点期望的。(外)不妨就在老夫身上。 【皂罗袍】蚤有云英相让,何劳玉杵臼[17]捣尽元霜。助你金钗十二行,显君豪气三千丈,俺红脂筵上椒浆桂浆,翠裙堆里兰汤蔻汤,但等个画眉夫婿如张敞[18]。 (外)老夫自择婿以来,佳者殊少,惟世兄一人甚慊鄙意,倘蒙不弃,自此重结新盟如何? 月上海棠,(小生)凤求凰。千秋惹下风流场,况萍踪过客,只守青箱[19]。纵道小阿娇金屋宜藏,无奈小伎俩玉堂未上,月老虽相访,那一线多长,怎系住潘杨党[20]。(外)世兄,我与你通家旧好,今日重定新婚,正是天经地义,何必如此过谦。 【江儿水】(外)说甚千金体百宝妆,定名儿怎劳过让,纳采儿怎劳过奖,这不过向平才了儿女账。院子,取白金二十两来。(副末取与介)(外)这是囊金数两,酒肆茶房好助你文场跌宕[21]。 (小生)小侄风尘过客,既蒙年伯许为娇客,又赠行金,是人有一天,小侄独有二天也。(外)好说。(小生)闻得明朝即是吉辰,正好起程,小侄即此拜别了。(叩谢介) (小生)燕约莺期催晓装,(外)归来应带一枝香。 (小生)芙蓉镜下芙蓉褥,(外)好设王家坦腹床[22]。
尤泉曰:世之谛姻者,多垂涎于声华阗咽之门[23]。噫,何其鄙也!昔九方歅[24]善相马,相赏在牝牡骊黄[25]之外,而真马始出。噫,相壻而取豪华,是相壻并马之不若矣,何壻之有?
【注释】 [1] 刘郎:指东汉刘晨,借指情郎。云乡,白云聚集之所,指深山中道士修炼或高士隐居之所。仙乡,仙人所居处;仙界。 [2] 谢家句:谢家,指晋太傅谢安家,亦常用以代称高门世族之家。 [3] 及筓:笄,发簪。女子年满十五为及笄。《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郑玄注:“谓应年许嫁者。女子许嫁,笄而字之,其未许嫁,二十则笄。” [4] 绛帐:《后汉书·马融传》:“融才高博洽,为世通儒,教养诸生,常有千数……居宇器服,多存侈饰。常坐高堂,施绛纱帐,前授生徒,后列女乐,弟子以次相传,鲜有入其室者。”后因以“绛帐”为师门、讲席之敬称。 [5] 棘围:指科举时代的考场。 [6] 雕虫:比喻从事不足道的小技艺,常指写作诗文辞赋。 [7] 绣虎:《类说》卷四引《玉箱杂记》:“曹植七步成章,号绣虎。”绣,谓其词华隽美;虎,谓其才气雄杰。后遂以“绣虎”称擅长诗文、词藻华丽者。 [8] 百斛之鼎:重鼎。百斛,泛指多斛。斛,量具名。古以十斗为斛。 [9] 五凤之楼:指五凤楼,古楼名。唐在洛阳建五凤楼,玄宗曾在其下聚饮,命三百里内县令、刺史带声乐参加。梁太祖朱温即位,重建五凤楼,去地百丈,高入半空,上有五凤翘翼。见《新唐书·元德秀传》、宋周翰《五凤楼赋》。后喻文章巨匠为造五凤楼手。 [10] 三河:汉代以河内、河东、河南三郡为三河,即今河南省洛阳市黄河南北一带。 [11] 五经博士:教授五经的学官,汉武帝始置。五经,五部儒家经典,即《诗》《书》《易》《礼》《春秋》,其称始于汉武帝建元五年。 [12] 天孙:指传说中巧于织造的仙女。 [13] 槐黄:槐花黄,古代指士子忙于准备科举考试的季节。 [14] 拆袜:拆袜线,歇后语。袜子上拆下来的线,都是短的,用来讥讽人没有一点长处。 [15] 禹门:即龙门,指科举试场。 [16] 孙山:宋范公偁《过庭录》:“吴人孙山,滑稽才子也。赴举他郡,乡人托以子偕往。乡人子失意,山缀榜末。先归,乡人问其子得失。山曰:‘解名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后以孙山作为考末名的代称。名落孙山、孙山之外,皆谓不中。 [17] 玉杵臼:玉制的杵和臼。唐裴铏《传奇·裴航》载,唐长庆中,秀才裴航经蓝桥驿,遇一老妪,有孙女名云英,艳丽殊绝,欲娶之。妪索玉杵臼为聘礼,航后以重价访得,更为妪捣药百日,然后与女成婚,终成上仙。后以“玉杵臼”喻难得之物。 [18] 画眉句:以黛描饰眉毛,张敞为妇画眉典见《汉书·张敞传》,后以“画眉”喻夫妻感情融洽。 [19] 青箱:收藏书籍字画的箱笼。 [20] 潘杨党:《文选·潘岳〈杨仲武诔〉》:“既藉三叶世亲之恩,而子之姑,余之伉俪焉……
潘杨之穆,有自来矣,矧乃今日慎终如始。”吕延济注:“謂岳父與仲武祖舊相知好,況今日我與仲武順祖父之好如始也。”后因以为典,潘杨党,代指姻亲交好关系。 [21] 文场跌宕:文场,科举的考场。跌宕,指文笔、笔法豪放,富于变化。 [22] 坦腹床: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郗太傅在京口,遣门生与王丞相书求女壻。丞相语郗信:‘君往东厢,任意选之。’门生归,白郗曰:‘王家诸郎,亦皆可嘉,闻来觅壻,咸自矜持。唯有一郎在东床上坦腹卧,如不闻。’郗公云:‘正此好!’访之,乃是逸少,因嫁女与焉。”后称人婿为“令坦”或“东床”。 [23] 声华阗咽:声华,犹言声誉荣耀。阗咽,堵塞;拥挤;喧闹。 [24] 九方歅:《淮南子·道应训》《列子·说符》载,春秋时人,善相马。相传伯乐推荐他为秦穆公外出求马,他不辨毛色雌雄,而观察马的内神,因得天下良马。伯乐称他“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后用以喻善于发现人才的人。 [25] 牝牡骊黄:《列子·说符》载,古代善相马的伯乐年老,推荐九方皋(按《淮南子·道应训》《吕氏春秋·观表》等作“九方堙”、“九方歅”)为秦穆公访求骏马,三月后于沙丘求得之。穆公问为何马,回答说是“牡而黄”;穆公派人去看,却是“牝而骊”。于是责备伯乐。伯乐喟然叹息说:“若皋之所观,天机也。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若皋之相马,乃有贵乎马者也。”意思谓九方皋所注意的是马的风骨品性,其外表他已不去留心了,这正是他善于相马的证明。等到马取来,果然是天下稀有的良马。后以“牝牡骊黄”,喻指非反映事物本质的表面现象。
2012年6月15日 张英基 2016-6-3
|
|
来自: 昵称12061330 > 《个人文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