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戏与流派】王金璐《挑滑车》

 水底鱼帽儿头 2016-06-03


王金璐《挑滑车》

中国艺术研究院1979年录制



谈王金璐的《挑滑车》姜永泰

《挑滑车》是一出唱念做打都很吃功夫的长靠武生戏。前辈名宿俞菊笙、杨小楼都因擅演此剧而得名, 并且创造了各自不同的路数和风格。在他们之后, 无论宗俞、宗杨, 都是名家辈出, 如高盛麟、李少春等同志的《挑滑车》就是誉满大江南北的。所以说, 这是一出深为观众喜爱而又十分难演的戏。而王金璐同志去年恢复上演这出戏时,已经五十八岁了。加上腰伤养病多年, 演出这样的戏, 不能不说是一个极其繁重的任务。因此, 据说在剧团讨论上演剧目时, 就有人关切地向他提出: “您还能演出《挑滑车》吗? 他的回答是: “能演!

金璐同志的演出的确没有辜负观众的期望。他扮演的高宠,高盔厚靴、背扎靠旗, 出场后随着“四击头”锣经的第一个亮相, 胸不扣, 腰不塌, 神情内敛而外透英气, 一下子就拢住了观众的“神”。接着, 后面的起霸、走边、开打、挑车的表演, 包括其中一些难度高的动作, 直至最后的“僵尸” , 都不丢不减, 一丝不苟, 而且身手矫健, 动作舒展圆活, 准确优美, 生动地表现了高宠的英武威猛的气度和狠勇刚强的性格。在整个演出中, 他的根基深厚的腿功尤其突出,每每激起满场的采声。在起霸和走边中, 他使用了各种踢腿动作:正腿够眉心, 旁腿、十字腿够太阳穴, 而且不闪腰借劲, 即可高抬过肩, 显得轻松、边式、游刃有余。挑车时的摔叉, 腾起后两臂横张,靠旗飞扬, 两腿前后撕开成一水平线, 极为美观, 取得了马仆人惊的强烈的舞台效果, 成功地把戏推上了全剧的高潮。

王金璐在今天还能胜任这样繁重的演出, 要归功于他幼功的扎实, 和数十年如一日地勤学苦练。拿金璐同志自己的话说, 他自在旧社会中华戏曲学校当学生的时候起, 对于自己所从事的艺术事业就一向爱“叫真” ,练功、演出, 都不吝惜力气, 不怕吃苦。那时学校的课程安排本来就是很紧张的, 可是他还要给自己加班, 无论冬夏寒暑, 每天他都要比别人早起一个时辰, 多练一趟功。练功的方法也尽量从难从严,譬如踢正腿吧, 总是左右腿接着踢, 中间不加垫步,也就是不给自己留间歇和借力的条件。对于演出,不管是不是属于自己的行当或者跑龙套, 都积极参加, 以增加舞台实践的锻炼。后来当了演员, 也有些名气了, 仍然保持着这种刻苦练功和勇于艺术实践的精神。如解放后他在上海工作时, 每天晚上演出后回到家里, 也总是一个人到楼顶的平台上, 把当天演出的戏再“拉”一遍。在中断了舞台演出的十几年中, 他也根据腰伤的恢复情况, 一直坚持着锻炼。粉碎了“四人帮” , 盼望己久的重返舞台的日子到来了。为了不辜负观众的期望, 金璐同志练功就更加刻苦了, 白天在剧团练, 晚上等邻居们熟睡后在家门口胡同里练, 甚至在等公共汽车的功夫也练, 以致弄得家里的人都有点不好意思和他一起出门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真正对观众负责、热爱艺术事业的有心人是绝不会怕下苦功夫的; 而他们在漫长的时日里所付出的辛勤劳苦, 也必然会孕育绚丽的艺术奇葩, 博得观众的赞赏。

 

人民戏剧     1979-02


阅读本文,您可以写下您的感受和点评

(将鼠标往下拉,在右下角点击“写留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