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剧史 | 谭元寿回忆景荣庆先生

 lsjxs 2019-08-07

作者按:前几年,景老的女儿曾找到我,说起纪念景老的准备工作,因为我与上海的王家熙兄都是景老的崇拜者,交往多年,我曾一口答应。但是终因年逾古稀,难以兑现,愧对景老及景老家人。为此我将早期撰稿、至今没有脱稿的一篇书稿《百年英秀堂》找出,转发在此,以向景老及家人谢罪了。

景荣庆 张元智-野猪林 来自游心楼 31:16

1950年春节,天津的中国大戏院提出了一个新的方案,他们说解放了,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我们也成立一个“共和班”吧。这样他们就从北京和天津选拔了一批中青年演员,其中包括程派青衣新艳秋、铜锤花脸王泉奎、架子花脸景荣庆、武生演员王金璐、袁金凯、武丑张世年,而头牌老生就是谭元寿。他们在天津中国大戏院连续演出20天,初一到初五是日夜两场,一共演出了25场。大家不分名次先后,不分头牌、二牌,轮流唱大轴子,轮流唱开场戏,尽管都很年轻,但是很团结,互相捧着唱,各显其能,结果是场场客满,皆大欢喜。

京剧《逍遥津》景荣庆饰曹操

头天打炮,因为是春节,取其吉利,就是元寿先生和新艳秋、姚玉刚的《御碑亭·金榜乐·大团圆》,前边是王金璐、景荣庆的《战宛城》。这是元寿第一次看到景先生演的曹操,身上边式、干净,处处有戏,给元寿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说自己见识不多,在他看来,这出戏中,特别是《马踏青苗》那场,除了侯喜瑞和郝寿臣两位前辈,就要数景先生了。看景先生晚年演这出戏,拿捏得非常精确、细腻,已无出其右者。接着他们合作了《失空斩》、《战太平》、《连环套》等不少戏。

大家知道,马谡是个重要配角,难度很高,不易讨俏。但是景先生演的马谡,前头“失街亭”,后头“斩谡”,他都能叫得下好来,特别是“斩谡一场”的几个叫头,元寿先生一听他那凄厉、悲怆的声音,就会不寒而栗,唱到“家中还有年迈妈”时,元寿先生说他接着念:“斩、斩、斩”的时候,真是让他内心颤抖,上牙打下牙,难以启齿,显示出景先生非凡的艺术感染力。

《斩马谡》孙岳饰诸葛亮,景荣庆饰马谡

在《连环套》的“拜山”中,元寿先生与景先生一直是“台上见”,从不用排练,也不用对台词。那么碎的念白和盖口,一个语气,一个眼神,一个停顿,他们都配合得严丝合缝,说明这出戏他们都很实授,都有准谱。在他们天津合作这出戏的50多年后,中央电视台要在春节晚会上演出“拜山”这场戏,而且提出先期录音。按说这样的念白戏要按着录音对口型,很难那么准确。但是他们在录音棚录音时,一遍通过,录完后一片叫好声。

电视台的导演特意表扬他们事先的准备工作做得好,以为他们在录音前经过了充分排练。其实他们这一对黄天霸与窦尔敦已经50年没有见过面,都是拿起来就演,没有任何准备。这样的戏,如果临时排练再上场,是不能那么自然的,这是需要平时的琢磨和积累。正式演出时,观众看他们配合得那样默契,多次热烈鼓掌,竟然没有人看出他们竟然是对口型,可谓神奇之至。元寿先生总说,能遇到景荣庆这样的窦尔墩,真是棋逢对手,将遇良才,演出时他们都感到如临其境,非常过瘾。

2003年春节戏曲晚会,景荣庆先生与谭元寿先生合作演出《连环套·拜山》录像

当然,元寿对这出《连环套》也是狠下了一番功夫的。在科班时就演过,那是跟王连平王老先生学的,如果说比较“官中”的话,那么后来跟茹富兰先生和王金璐先生也都学过。后来又多次观摩“小振亭”孙毓堃和李少春的这出戏。“文革”中由于谭元寿先生的仗义执言,使高盛麟先生从武汉的“牛棚”调到北京五七大学任教后,他们有机会经常在一起喝酒、聊戏,聊到《连环套》时高先生非常认真,实际上高先生是一句台词、一个动作地给他“重新下卦”,对他真是倾囊相授。

算起来,元寿这出戏前后系统地学了三遍,又请三位名家给他全面加工,而以他的感觉来看景先生演的窦尔敦那么精彩、深刻,节奏掌握得那么张驰有度,与他配合得又那么精准、默契,元寿先生坚信景荣庆先生背后下的功夫绝对不会比自己少,对剧中人的理解和把握更是超乎一般人所想象的,如果说他们二位是心有灵犀一点通,毫不为过。所以才能把舞台上的“对手戏”演得天衣无缝,妙造自然。

京剧《连环套》谭元寿饰黄天霸

一天,是元寿先生的《战太平》,因为突患风寒感冒,嗓音失润,周身无力。大家一商量,把他的大轴与王金璐的压轴戏调换了一下,元寿也降低了一个调门。景先生的陈友谅,不但妥贴地配合着,还处处托着元寿。当然,天津观众对谭家也是特别关照,演出依然很圆满。为了报答天津观众,在元寿病好以后的告别演出时,他连演了两天双出,一天是前《战太平》,后《八蜡庙》;一天是前《捉放曹》,后与张世年的《三岔口》。景先生一直陪着他唱《战太平》,最后一场的对唱时他们互相咬着唱,衔接很紧,尺寸极快,合作极其愉快,台下的观众更是心潮澎湃,激动万分,叫好声震耳欲聋。

在这次合作中,元寿与王金璐有时合演《长坂坡》,有时合演《八蜡庙》等武生戏,因为王金璐特别想过过麒派的戏瘾,就与元寿先生商量贴出全部《徐策》,请元寿前面演《举鼎观画》,后面金璐就演麒派的《徐策跑城》。有时元寿前演正工老生戏《失·空·斩》,后接武生戏《三岔口》双出,那就是王泉奎先生的司马懿,景荣庆先生的马谡;后面是张世年的刘利华。有时元寿与王金璐、景荣庆合演《定军山·阳平关》。

天津演出后,元寿先生和景先生又一起到济南演出,那次,有朱玉良的铜锤花脸,武生是袁金凯、武净是袁金年,旦角是张曼君、丑角是冯玉增、老旦是孙玉祥、小生是刘雪涛。元寿先生平生第一次演出《打金砖》就在济南,而且就是景先生扮演的马武,他恰如其分的表演和烘托,使谭元寿唱得特别惬意,也使这出戏大受欢迎,从此这出戏成为了元寿先生的“撒手锏”。

景荣庆示范马武脸谱的勾法

由于景先生对元寿多方关照,陪着元寿唱戏从不讲条件。所以景先生提出请他在《通天犀》中帮忙演一个二、三路的配角老生、即十一郎的老家人程老学,元寿先生没有丝毫犹豫,满口答应,并马上向景先生学习,背词。

在演出时,元寿按原剧本唱的是昆曲《泣颜回》的曲牌,一个合头,一个合头地分着唱,诉说着他家主人遇难经过。每个合头都是翻着唱调面,非常响堂,效果极好,特别是当元寿先生唱完《泣颜回》的整个一支曲牌后,遂向徐世英诉说自己的主人十一郎明天午时三刻就要开刀问斩时,谭元寿使用了翻高念法,促使景先生扮演的徐世英大吃一惊,连人带椅子一起向程老学冲去,舞台气氛骤然紧张,竟然赢得观众齐声喝彩,这使景先生对元寿先生的配合与托衬很是感动。演出后对元寿先生再三致谢,连说:“让兄弟你受累了,我这谢谢啦!”元寿很爽快地说,咱们一是缘分,二是难得舞台上的默契,更是交情。

从天津、济南演出后回到北京,景先生参加了中国京剧院,他们合作的机会就少了。后来景先生继续向侯喜瑞先生和钱宝森先生求教,说明他在艺术上真正是精益求精的。他在戏班中,在剧团里,在角色安排,演出待遇上,从来没有提出过任何异议。确实做到了“让艺术压着钱”,而没有让“钱压着艺术”,这是戏班的一句老话,表现了一种崇尚艺术的宝贵精神,如果说切实做到这一点的,景先生堪称楷模。所以元寿由衷佩服他的艺术,更佩服他的人品。

京剧《赤壁之战》,景荣庆饰孙权

幸运的是在他们年逾古稀的时候,又多次得到合作的机会,一起演出了《阳平关》《连环套》《失·空·斩》等剧目。为了提携后进,景先生还陪元寿的孙子正岩一起演出了《阳平关》和《失·空·斩》,使元寿特别感激。同时元寿也感到景先生的艺术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他扮演的曹操一出场,就俨然是魏武王的威仪,而且没有一点火气,真是不怒自威。别看这一个出场的火候,那可是多少年锤炼的结果呀!您看他往台口一站,准备打【引子】时,竟然气压全场,台下鸦雀无声,这种震慑力,今天能有几人?然后,他的念白,字字千钧,震撼全场,这样的曹操谁能不信服呢? 

2008年景荣庆先生参加谭元寿先生八十岁寿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