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与《中国教师报》同成长

 木屋铃声 2016-06-05

生命中总有许多记忆永远抹不去,因为那是一种伴随生命成长的经历。如果一定要寻找记忆的起点,就让时间把我带回过去吧,回到我与《中国教师报》初识的地方,那就是我记忆最深的地方。   

那年,我刚刚从学校毕业,被分配到一所小学任教。懵懂无知、经验不足的我,就这样走上了三尺讲台。在告别最初的激动之后,迎来的则是困惑和迷茫。一个偶然的机会看到了《中国教师报》,他就像是一扇门,我不小心跨进去了,于是看见一片又一片的风景。我开始流连于每一期《中国教师报》的世界,深深地被他上面刊登的每一篇文章所吸引,尤其是他那贴近一线教师生活的那一篇篇教学心得,让我茅塞顿开,在教学上少走了很多弯路!

作为一名教师,在背负着压力的同时,更激励了我前进的动力,虽然工作了多年,还是有许多不适应。在《中国教师报》中,我学习到了很多教育管理方法,让我充满了自信与激情。他教会我教育教学活动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行为,同时也是一种相处、交流与管理行为。他让我明白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人,教师只是引导与组织者。

《中国教师报》就像我的良师益友,总能让我接触到许多先进的教学理念,每次品读时,我都要认真做笔记,有时还和同事共同分享他给我带来的快乐和收获,在《中国教师报》的帮助之下我很快的成熟起来。   

以往,我总抱怨自己备课辛苦,上课上的很累,埋怨学生不认真听课,不积极回答问题。自从有了《中国教师报》,我不再怨天忧人,首先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是不是我讲课不够精彩,不能吸引学生听,是不是孩子过于胆怯,缺乏自信。我懂得了学生需要我们去关心、呵护,去尊重、引导,我相信,真情一定能滋润孩子的干渴心灵,真情一定能让每个孩子盛开出智慧之花!   

现在都提倡赏识教育,但是长期下去,孩子在一味地表扬声中长大,可能会导致心理承受能力降低,要不然也就不会有一些孩子被批评几句就离家出走,要死要活。到底该怎样对孩子进行正常的赏识教育?这一大难题在《中国教师报》也寻找到了答案,我知道了赏识教育不是一味地、简单地对学生进行表扬、鼓励,针对学生身上出现的缺点和错误,也要大胆地批评。不过这种批评是学生乐于接受的提醒式,总的原则是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一晃多年过去了,如今的我在《中国教师报》的陪伴下,在教学中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充实和快乐,那一篇又一篇的文章,一个又一个的案例,使我对记忆中成长的定义,不只是一种形式,更是真实而有意义的内容。希望许多年后,我将以不懈的追求和努力,继续读报、继续工作、继续感动、继续收获……让记忆中的内容更充实、更美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