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站桩四、精气之根、涌泉益人

 隐士的书屋 2016-06-05
当百会、脊髓、尾椎形成一体,就会形成巨大的气血扰动效应,气血左右循环,你就会发现脏器各种不同的硬、紧、软等等不同反应,所以,此时,气血就会遇到阻力,对于这种阻力不可强行逾越,尤其是心脑血管患者,强行跨越,就会有风险,如果稍加时日,待到阻力点融化,你会发现此处的阻力点松软之后,既是一片坦途,此为,再下一城。

 

可是对于心脑血管患者患者,需要亦步亦趋,逐步,缓慢前行,不可急躁冒进,其实,这种地方的化瘀,仅仅是舒缓或者消融,最堵塞、最狭窄处凝滞的气血,这里的气血通了,凝滞的阻力点没有了,也就没有了生命之忧,可是却不是彻底治愈,仅仅缓解了生命之忧,到彻底康复,仍然遥远不可触及。

 

如果把心脏的康复分为几个等级,第一:冠状动脉的最最狭窄之处的凝滞、固化的气血或者称为淤血组织,融化了,称为第一步的风险缓解。

 

那么,第二步,就是消融冠状动脉的淤血组织,也就是当冠状动脉的气血舒缓了,流量完全满足生命的供给,没有生命之忧了。真正的康复之路,才刚刚开始。那么,在冠状动脉的前端,这里的化瘀比较危险,因为,这里都是散点淤血,没有形成一个整体,这种散点淤血组织,极易脱落,所以,这是危险的所在,因此,这里的化瘀,要小心谨慎,生活中减少剧烈的活动,当感觉到明显的淤血松动,或者树叶状态的游离,或者犹如浮游的漂浮物,此时静养为宜。

 

第三步,当度过散点化瘀,接下来才是心智的考验,在这里很多人就放弃了,因为,你被凝固的整体化瘀打败了,所以,整体化瘀最艰难,完全是心智的历练,如果,你认为整体化瘀最艰难,其实第四步,当气血深入到心脏内部,以及心脏化瘀的时候,如果行走到这里,就太不容易了,一切皆是心之所行,因在其它博文中已有详细的记述,这里不在赘言。

 

当肝脏患者行走到这里,和心脏患者有着绝对不同的症状,虽然没有生命危险,可是却要经历巨大的身心痛苦,剧烈的排病反应,拖累的身心疲乏、身心交困,疲惫无力,每天都是一样的经历,没有办法,这就是肝病的症状。肝主大肠,便秘、拉稀、肠鸣、腹痛、、、、等等如是,交替进行,此起披伏、只有病者,才能感受如此的万般痛苦。

 

当度过剧烈的排病反应,巨大的、坚硬的病灶,就会露出庐山真面目,坚硬、巨大、硬胀、胸胁胀痛,胁满腹胀,甚至腹水兼而有之,这是最痛苦的因素。

 

可是,如此坚硬的肝脏,要融化掉,需要持久的恒心,而非耐心,肝病非恒心而无法坚持,几年如一日的站桩,对比冠状动脉化瘀,至少每过一段时间,会化掉一块或者一段斑块,可是肝脏绝对不是这样,甚至几个月,没有任何变化和感觉,甚至几年都会如此,有的人毕生站桩,也没有走出这种病痛的困扰,垂腕叹息,东琢磨西探查,希求化瘀之法,可是,病者永远想不到,任何疾病,病垢的背后,在微观空间是有生命的,这是红尘世事,绝对想象不到的事实,唯有修行才能化解如此坚硬固化的业力,所以这是站桩筑基演变为站桩治病的巨大悲哀。

 

肾病患者,与上述两者所引发的症状更不相同,有夜尿增多、水肿、腹水、尿频、急、痛、血尿、无尿、尿蛋白、高血压、乏力、消瘦、腰痛、、、、、等等不宜异同。甚至各种症状,随着站桩的不断深入,也在不断的加重,尤其是腰痛,严重到甚至无法正常行走,可是当度过排病反应,这些所有的症状,就会在无觉中缓慢的消失。

 

但是,很多——很多的站桩前辈,很多——很多的站桩先驱,都认为到了这里,就万事大吉了,就康复了,就没问题了,可是真正的情况,只有他心里清楚,虽然没有了性命之忧,可是病灶的痛苦,还在呀。因此,真正的治疗,才刚刚开始。

 

肾是诸病之源,肾脏失衡,诸病滋生,因此,排病反应不仅仅局限于肾脏,而且还有其它脏器的疾病因素,所以肾病患者往往伴有:喘咳,身重,寝汗出、两耳苦聋、时时失精、肌骨干枯、不能俯仰;轻者:多恶风寒,手足厥冷,呼吸少气,骨节烦疼,脐腹结痛,面色黧黑,两耳虚鸣,胸胁作痛,腰背强急,体重骨热,足下热疼、、、、、等等如是、不一而论。

判断是否是肾病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牙齿的变化,如果牙齿爆胀、热胀、胀疼、热疼、痒麻等现象,基本上是肾脏的问题,因为肾主骨。齿者骨之余,又为肾之苗。

 

判断是否是肝病的特点,就是细细详察眼睛的变化与特点,因为“肝开窍于目、肝气通于目”,故而肝脏排病期间就会发生眼睛闪光、假性花眼、假性近视,重者会有短暂失明或者假性失明,甚至白内障加重从而引发失明等等因素。但是,此时的假性,仅仅针对行者为假性,可是如果是非行者,就是疾病,或不得逆转。如果用肉眼,观察肝病康复进度的中医窗口——就是脚趾甲、或者手指甲不同的脱屑与异化。为何?因为“肝之合筋也,其荣爪也,其主肺也”。故而如此。

 

肝脏、肾脏还有心脏等等五脏六腑的排病,并不是独立存在的,他们相互依存,互相影响、彼此呼应,排病反应尤为明显。犹如一台巨大的机械,波动起伏,互有规律,相互影响,又如拼凑成机械的一个个齿轮。齿轮虽然有独立的个体,却是整体机械的组成部分,小齿轮如果偏离了整体机械运行的规则,就会被巨大的无形动力所克制,从而出现磨损,消耗,直至损坏。这种现象体现在五脏六腑,就是生病,灾难或者死亡;若所有的小齿轮,都偏离了整体机械运行的规则,那么,整体的机械就会崩溃,那就是不可想象的灾难。其实自然界也是一样,如果大规模的环境遭到破坏,污染,那么天灾人祸,诸种大规模的自然灾害,就会频繁发生,就会呈现出佛教所说成、住、坏、空的劫数。

 

因此,站桩的排病过程,又再印证中医的伟大与实证,可是,当世人皆不相信中医或者指责、谩骂中医的时候,千万不要责怪世人。为何?因为真正的中医被败坏了,才会如此,而非漫骂者之过,实属败坏者之过,是谁败坏了中医,是反思的根本,是问题的本源,故中医非挽救之能兴也?君不见十道九医者何?

 

行者化瘀,又称之为业力消融,肝脏僵硬自下而上缓慢融解,即便是佛力加持,这种缓慢仍然以月计数,数月过去,自下而上的消融后,又是巨大的硬物由周边开始向内部缓慢融解,当溶解到一定程度,这种巨大的硬物,会发生中间的裂变或者缓慢融解开裂,度过这个阶段,好像肝脏的消融消失了,停止了,其实不然,肾脏的排病就会凸显,所以接下来,肝肾心肺互为起伏,犹如孪生兄弟,配合慎密。直至肾阳岿出。

 

当肾病患者度过了排病反应,你就会感觉到两个肾脏犹如两块坚硬的石块,透出生生的胀痛,在这里,将开始漫漫的肾脏康复之旅。可是,肾脏的康复,远远超越了任何疾患之复杂,诸病康复了,诸病的根源也就出来了,所以,这个时候肾脏才开始显山露水。

 

可是——可是——可是——你永远想象不到,当你向西医去寻找答案的时候,也许只有当撒手尘寰的那一刻,你才知道,你找错了方向。可是世界上永远不卖后悔药、、、、、、、

 

当肝脏有问题了,根源在于肾,其实肾也病了,因为“肾生髓。髓生肝。肝生筋。母子之相生也”。当肾病了,五脏即会病之,因“肾为水脏。受五脏之精而藏之”。同理肾病了、心也就病了。故“肾之精液。入心化赤而为血。流溢于冲任。为经血之海。养肌肉。生毫毛。所谓流溢于中”。

 

所以,当经历百会的摇动与带动,阴阳失衡开始发生逆转,但是当百会带动脊髓,脊髓带动尾椎,或者尾椎联动脊髓等等如是之,一起联动的时候,所有的这些排病反应,将逐渐接近尾声,但是,仍然没有结束,当百会、尾椎的联动效应,排病效果不明显的时候,那么,就要启动双脚的五趾抓地,五趾一紧一松,舒缓缓慢,就会引动奇效,何为奇效?此奇效即:百会、脊髓、尾椎、涌泉上下贯通,犹如气血通道,又如联通的管道,一起联动。这种效果非同凡响,不但如此,五趾还会启动脚部六经,达于诸脉(六经分别是:足阙阴肝经、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光经)。五趾扰动足部六经,舒缓经脉,气血复苏、诸脉通达,所带动了康复效应只有实证方可表述,这里就不赘言了。

 

此时,你就会感觉到气血犹如一张网络,润布周身。不但如此,还会扰动手掌五指(实为牵动手六经之效应)以及劳宫穴,同步张合与鼓荡。不仅仅如此,五脏六腑皆于相应,此种互动效应,何虑疾患不愈也。

 

所以,人体很奇妙,涌泉穴确实是一个通道,当启动五趾抓地,张合有力,涌泉就会与脊髓、百会形成为一个整体,整体联动,上下贯通。这种自下而上的张合,古荡之炁行于周身,达于脏腑,犹如枯树生根,朽木发芽,内外相合、天人相应,阴阳均布,疏于经脉、气血通达、阳气复生、污浊融化,是治病养生之大幸也。

 

为何脚部的通达之气,如此卓效,因为“肾主下焦、又主两足” 如:《万病验方》云:脚为肾之外候,司于下体者也。故上古医言:足为精气之根。当站桩度过这里,你就会体验到精气之根之妙用,精气之根之坚固,精气之根之挺拔。故阳气复生、上虚下实,故生“夏不热、冬不冷”之效应。

 

五趾启动脚部六经,达于诸脉又与手的六条经脉相关联而循行周身,因此脏腑功能的变化均能反映到足上,尤其是当阴阳平衡之后,喉舌虚火覆灭,脚部的排病反应逐步显现,不同的部位,均反映不同的脏器生发特点,这是典型的特质,只要在生活中稍加注意,即会一目了然。故古有“头痛医脚,上病下治”之说。又有“人老脚先老”,“树枯根先竭,人老脚首衰”之理。

 

五趾各属其经、脚趾上有很多通及全身的穴位,清梁章钜《归田琐记·禀赋不同》:有百病从脚起之说,盖涌泉穴与心相通,寒最易入,故养生家皆慎之。上病取下,百病治足百病从寒起,寒从足下生、遇寒则滞 故一切寒邪、寒湿皆起于足下的原因,就在于此。下焦寒滞,湿邪淤堵典型的特点,就是命门淤积或是淤堵,命门又会与尾椎固为一体,结为底轮凝结,会造成典型的腰痛;然命门“人之初生受胎,始于妊之兆,惟命门先具。有命门,然后生心,心生血;有心然后生肺,肺生皮毛;有肺然后生肾,肾生骨髓,有肾则与命门合,可见命门为十二经之主,因此,命门为先天之太极,是人体精、气、神的根源,为五脏六腑之本,十二经脉之根,呼吸之门,三焦之源,水火之府,阴阳之宅,精气之海,死生之窦,其功能位于十二官之上。故集一身之太极。故,下焦无小病,不要漠视之。 

 

当启动五趾抓地,张合有力,涌泉就会与脊髓、百会形成为一个整体,涌泉穴与百会穴形成一个通道,故涌泉为人体元气之所在,属足少阴肾经,指体内肾经的经水由此外涌而出体表。本穴为肾经经脉的第一穴,它联通肾经的体内体表经脉,肾经体内经脉中的高温高压的水液由此外涌而出体表,故名涌泉穴。涌泉穴实乃是肾经的首穴,故有“涌泉益人”之说。

 

井泉相应之效

 

《灵枢·本枢篇》中说: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为井木。属于心肾两经的相接点。因此,涌泉穴具有益精补肾、滋养五脏六腑的作用,是人体长寿大穴,经常按摩此穴,有增精益髓、补肾壮阳、强筋壮骨之功和安眠的效果。

 

《黄帝内经》曰: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 意思是说:肾经之气犹如源泉之水,来源于足下,涌出灌溉周身四肢各处。所以,涌泉穴在人体养生、防病、治病、保健等各个方面显示出它的重要作用。

 

人体肩上有一肩井穴,与足底涌泉穴形成了一条直线。二穴是上下呼应,从上可腑视到泉水。有水则能生气,涌泉如山环水抱中的水抱之源,给人体形成了一个强大的气扬,维护着人体的生命活动。

 

百会、涌泉、劳宫之效

 

百会通天、涌泉通地,劳宫则是可由人体主控的出入气穴。

 

涌泉为足少阴肾经之起始穴,肾与心、肝两脏关系密切,心藏神、肝藏魂,肾主藏精,肝主藏血,精血同源,故两者相互资生。涌泉为足少阴之井穴,乃肾之根本,能滋养肾阴,温补肾阳,有开窍醒神,交济水火的功效。 

 

阴阳平衡之效

 

百会为天上阳火,涌泉为地下阴水,劳宫为人中之火,此天地人三才之义也。又百会天宫之土(头八卦百会属土),涌泉地宫之木(阴井五行属木),劳宫中宫之土(手八卦属土),故水火相济,天地相交,阴阳平衡。 

 

 

生死之重“穴”

 

涌泉穴可谓集多个重中之重于一身。 

 

第一,因为涌泉穴是肾经井穴,所以,它能治与肾系统相关的众多疾病。

第二,肾主水,水液代谢不利,会导致水沉下焦,积成死水一潭。

第三,心属火。水克火,涌泉穴好比灭火用的水龙头,正好把过旺的心火浇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