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吕后比戚夫人厉害在那里?

 华书馆 2016-06-06



刘邦自沛县起义,十几年鞍马劳顿,五十多岁以后,身体状况就已每况愈下,近年来,更是常为江山社稷忧虑,尤其对接班人的人选问题伤脑筋。为了皇权的巩固,刘邦费尽心机。


本来他年龄就大,在平定英布叛乱时又中了箭伤,到了长安病情加重。吕后找来名医,刘邦问他病情,医生说能治,刘邦一听口气,就知道不会好了,气得大骂医生:“以布衣提三尺剑取天下,此非天命乎?命乃在天,虽扁鹊何益!”说完赏赐给医生五十金打发他走了。 


虽然,吕后之子刘盈早就被立为太子,但刘邦一直不喜欢他,认为他生性仁弱,不像自己的性格,总想把他废掉,而多次夸奖戚夫人生的儿子赵王如意像自己。母爱子抱,在戚姬日日夜夜吹枕边风的情况下,刘邦换太子的念头日益坚定。两个母亲的较劲开始了!


很明显,戚美人不是对手。戚夫人致命的弱点是,她把刘邦当成了自己唯一的依靠。她自己既没有吕后那样城府韬略,也没有吕后那样强大的娘家势力及群众基础,除了刘邦以外没有人把她放在眼里

汉十二年,刘邦病情加重,愈想更换太子。留侯张良苦苦劝谏,刘邦执意不听,张良一看,无法改变刘邦主意,就托病不再理事;另一重要文臣叔孙太傅引证古今事例进行劝说,死命争保太子。刘邦口头上假装答应了他,但心里却打定主意更换太子形势对吕后十分不利。


但奇怪的是,不久,刘邦就打消了这个换太子的念头,这要归功于张良当初的计谋。事情缘起于一次家宴。当时,刘邦、吕后、戚夫人都在场,太子也在旁侍侯,太子身后立着四人,他们都是须眉洁白的老人。刘邦感到奇怪,问道:“你们是干什么的?”四个人向前对答,各自说出姓名,分别叫东园公、甪里先生、绮里季、夏黄公。


刘邦闻言大惊说:“我访求各位好几年了,各位都逃避着我,现在你们为何自愿跟随我儿交游呢?”四人异口同声地回答说:“陛下轻慢士人,喜欢骂人,我们讲求义理,不愿受辱,所以惶恐地逃躲。我们私下闻知太子为人仁义孝顺,谦恭有礼,喜爱士人,天下人没有谁不伸长脖子想为太子拼死效力的。因此我们就来了。”


刘邦一听此言,就说:“烦劳诸位始终如一地好好调理保护太子吧。”刘邦目送四人远去,召唤戚夫人过来,指着那四个人给她看,说道:“我想更换太子,他们四个人辅佐他,太子的羽翼已经形成,难以更动了,吕后就要成为你的主人了。”刘邦原话是:“我欲易之,彼四人辅之,羽翼已成,难动矣。吕后真尔主矣”。戚夫人一听,马上哭泣起来。刘邦说:“你为我跳楚舞,我为你唱楚歌。” 刘邦唱了一首自己做词的《鸿鹄歌》 :


  鸿鹄高飞,一举千里。羽翼已就,横绝四海。 

 横绝四海,又可奈何。虽有缯缴,将安所施! 


此诗用天空的大雁比喻太子刘盈,指吕后一党气候已成,难以动摇。刘邦面对戚夫人的哭泣,表达出自己爱莫能助、无可奈何的心情。刘邦把这首歌唱了几遍,戚夫人抽泣着伴舞,这两口子真是若中做乐,以歌舞泄愤,也是一景!


 比起《大风歌》,《鸿鹄歌》无论从哪方面来说,都要逊色得多。但它仍不失为一首言情述怀的优秀作品。它深刻反映了刘邦在立储问题上矛盾、痛苦的心情。刘邦最终没更换太子。 




 对戚夫人,吕雉当然是恨的,戚夫人不仅是情敌,更是她的政敌。所以,戚美人后来成“人彘”的结局就再所难免了。 其实说是情敌还过得去,因为刘邦的感情基本都给了这个女人;说政敌,两人实在不是一个档次。


无论是才智、计谋、威望,两人都不是一个重量级,对手,要旗鼓相当才行!


关于吕戚之争,众人都是站在失败者戚夫人一边。其实,政治斗争,不是你死,就是我活,尤其是中国,政治就是权术之争,估计赵王如意如果立为太子,戚夫人也不会对吕后手软,不过程度有轻重而已。


后世的文人都把一腔同情留给了戚夫人,如宋代诗人李觏《悯戚夫人》诗,这样写到:


 高祖废立惹恩仇,如意本可令诸侯。

 吕后残忍造人彘,当杀商山四老头。 


这个观点有点不厚道,这是刘邦的家事,跟刘邦有关系说得过去,跟人家商山四位老人有什么关系呢,还要闹出人命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