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商山四个老头就让刘邦不敢废太子?离奇故事背后到底真相是啥。

 正哥与泪痕春雨 2023-09-01 发布于山西

                扁舟听雨秦汉系列

            汉帝国的建立之荡平天下(八十二)

史书在张良传记中,记载了一件非常有传奇色彩的事,这个故事引出了著名的“商山四皓”:

吕后乃使建成侯吕泽劫良,曰:“君常为上谋臣,今上日欲易太子,君安得高枕而卧?”

良曰:“始上数在急困之中,幸用臣策;今天下安定,以爱欲易太子,骨肉之间,虽臣等百人何益!”

吕泽彊要曰:“为我画计。”

故事大意就是由于刘邦坚决要易储,于是吕后急得不行。

世人都说张良计谋天下第一,于是吕后就派弟弟吕释之去找张良问计。

《史记》和《汉书》里都记成传话的是吕泽,但是吕泽此时已死,而且吕泽也不是建成侯,所以故事里的对应人物当指的建成侯吕释之。

张良一开始是拒绝的,当年刘邦在打仗,随时随地都处于危险和困境,所以愿意用我的计策,现在老大想废太子那都是因为个人的喜好,那都是皇帝的家事,我们这些臣子就算有一百个人不同意,那又有啥用呢。

张良虽然拒绝了,但吕释之却继续缠着张良非得让他出主意。

良曰:“此难以口舌争也。顾上有所不能致者四人。四人年老,皆以上嫚娒士,故逃匿山中,义不为汉臣。

然上高此四人。今公诚能毋爱金玉璧帛,令太子为书,卑辞安车,因使辩士固请,宜来。

来,以为客,时从入朝,令上见之,则一助也。”

于是吕后令吕泽使人奉太子书,卑辞厚礼,迎此四人。四人至,客建成侯所。

张良说皇帝想要易储,那是皇帝和皇子们的家事,我们这些外人靠口舌争辩根本没法让皇帝改变主意?

不过既然将军您苦苦求我,我就给你指一条明路。

当今天下有四个德高望重的老前辈,分别叫园公、绮里季、夏黄公、甪里先生。

颜师古在为汉书作注时说他们被称为“商山四皓”。

四皓因为刘邦个性粗鲁爱骂人,所以逃入山中不肯出来做官。

但是刘邦非常尊敬这四位老前辈,一直想要让四人出山辅佐他。

现在将军只要能以太子的名义请四位出山,再时刻要他们跟随太子朝见刘邦。

等刘邦看到太子居然能请动这四位老前辈,多半会自愧不如,不敢再废太子。

吕释之闻计大喜,立即派人卑辞厚礼恭请这四位神秘的老前辈。

最后居然给请动了,然后四人就都留在吕释之团队作为门客。

接下来正是四个人出计,搅黄了刘邦想要太子将兵平叛的大事。(见链接:《出征风波

再往后就将迎来故事的戏剧性高潮:

汉十二年,上从破布归,疾益甚,愈欲易太子。

良谏不听,因疾不视事。叔孙太傅称说引古,以死争太子。

上阳许之,犹欲易之。

刘邦打完英布回来后,病情越来越严重,内心深处也越来越想要废掉太子。

张良、叔孙通等都坚决反对,叔孙通甚至以死相谏。

但刘邦只是暂时没有硬来,其想要废掉太子的决心仍然不变。

及宴,置酒,太子侍。四人者从太子,年皆八十有余,须眉皓白,衣冠甚伟。上怪,问曰:“何为者?”

四人前对,各言其姓名。上乃惊曰:“吾求公,避逃我,今公何自从吾儿游乎?”

四人曰:“陛下轻士善骂,臣等义不辱,故恐而亡匿。

今闻太子仁孝,恭敬爱士,天下莫不延颈愿为太子死者,故臣等来。”

上曰:“烦公幸卒调护太子。”

直到有一天刘邦宴饮群臣的时候,太子也侍立当场,刘邦突然发现有四个仙风道骨的白发老人站在太子身边。

刘邦很好奇,就问四个老人你们都是谁啊?四人分别回答了自己的姓名,刘邦这才发现原来这四老就是自己一直求而不得的商山四皓。

刘邦大吃一惊,我这么苦苦求你们,你们不来,怎么今天跟随太子了?

四老回答说,刘邦你这人喜欢骂人,脾气不好,所以天下有德之士都不屑为你效力。

但是太子不同啊,太子礼贤下士,鸟生鱼汤,我们都非常愿意为他效劳。刘邦听后,认真地请四老今后一定要好好调护太子。

四人为寿已毕,趋去。上目送之,召戚夫人指视曰:

“我欲易之,彼四人为之辅,羽翼已成,难动矣。吕氏真乃主矣。”

戚夫人泣涕,上曰:“为我楚舞,吾为若楚歌。”

曰:“鸿鹄高飞,一举千里。横绝四海,又可柰何!虽有矰缴,尚安所施!” 歌数阕,戚夫人歔欷流涕。

寿宴结束后,刘邦感慨不已,觉得太子已成大器,不能再换了。

刘邦预感到自己想要立为太子的赵王和其母亲爱姬戚夫人前景凄凉。

于是就对戚夫人说,我虽然很想废掉太子,但没想到他有商山四皓作为辅助,太子羽翼已成啊,我没法动他了,吕氏才是将来的真主啊。

戚夫人听后嚎啕大哭,刘邦便让戚夫人跳舞,自己唱歌相和,唱着唱着戚夫人哭得更厉害了。

后世读史者根据这个故事大多得出结论:

看到商山四皓后,刘邦知道太子羽翼已成,不是自己所能替换的。

所以他才和戚夫人悲歌,用高飞的鸿鹄比喻太子。

刘邦为不能保护好爱妾和爱子惭愧万分,感伤不已。

问题是,这种主流看法毫无逻辑。太子刘盈有没有鸿鹄高飞,一举千里?有没有羽翼已成?

显然没有,刘盈登基以后,身为皇帝却一直缺少实权!甚至司马迁作《史记》都没有惠帝的本纪,直接算在《吕太后本纪》里,换言之,司马迁干脆认为惠帝就是个傀儡。

所以刘邦这得弱智到什么程度,这才能认为太子刘盈已经横绝四海,我无能为力了?

刘邦的政治观察能力只怕要降到幼儿园水平,才看不出来太子现在是傀儡。

即便故事里反复强调刘邦商山四皓和太子的关系,强调刘邦看到商山四皓跟随太子有多么的震惊。

可故事里也不得不承认,商山四皓是建成侯吕释之的门客。

商山四皓在阻止太子亲征时,也不是直接去找太子或者吕后,而是通过吕释之。

这充分说明商山四皓从来不是太子的部下,甚至都没资格直接联系太子和吕后!

试问,四个吕释之的门客和太子又有什么关系?试问刘邦连查明商山四皓只是吕释之门客,并不从属于太子都不会?

这可是涉及到是否易储的天大的事,刘邦连去查下商山四皓在哪个单位都不做?

张良传记所说的故事里细节错误还有很多,比如称始终代表吕后与群臣接触的人是建成侯吕泽,可是一来当时吕泽已死,二来建成侯明明就是吕释之。

后世学者大多认为这是史书传抄过程中抄错了,但一个简单的名字,没理由《史记》和《汉书》都抄错。

尤其是汉书写于东汉,隶书已经成熟,吕泽与吕释之这俩名字抄错可能性实在太小。

真实原因是扁舟一直强调的,该故事来源于后人回忆录或者名人传记。

司马迁和班固作为优秀的历史学者,不会去随意篡改史料原文。既然二手史料说是建成侯吕泽,我就原文摘录。

至于原文是否有误,为何有误,留给后人分析,后人也能根据原文更好的判断史料可信度如何。

正因为如此,司马光在编撰《资治通鉴》时才明确指出:所谓商山四皓的故事根本是一派胡言,毫无可信度可言。

时大臣固争者多;上知群臣心皆不附赵王,乃止不立。

《资治通鉴》里就没记载这个故事,《考异》里明言刘邦停止了废太子行动是由于心知群臣都反对这个决定。

扁舟一直强调,这些故事化的二手史料内容往往有很多夸大、隐瞒和传播失真。

但故事也往往包含某些不被官方史料记载的真实事件的零碎片段。

竟不易太子者,良本招此四人之力也。

司马迁和班固都根据史料传闻,指出商山四皓背后代表的是张良。刘邦最终停止易储,张良的态度起到了很大的影响。

应该说,司马迁和班固的看法是有道理的。

所谓的商山四皓根本只是吕释之的门客,对皇帝的决定不会产生半点影响,唯一能对刘邦构成重大打击的事,只有商山四皓背后站着的是张良。

刘邦心里很清楚,商山四皓是和张良关系密切的人,这四个出现在宴饮上,代表着张良的立场。

明白了张良与商山四皓事件的关系,我们可以进一步做些有趣的探索。

刘邦见到了商山四皓,真的会像故事里那样,心知其意,黯然让步么?

扁舟万分肯定,故事里的事是绝不会发生的。

这个故事多半来源于后人写的回忆录或者人物传记。

写故事的人多半是政治经验非常一般的文人,把历史当小说写。

相信大家都看过很多讲宫斗、权斗的小说,电视剧,小说和电视剧里的宫斗、权斗大多都这样云遮雾绕,看上去环环相扣,神妙异常。

但问题是这些都是不符合基本政治常识的生编硬造。

最近几年大家应该都看过一些自媒体流行的笑话。

你以为的商战,自然都是小说和电视剧里那样,神鬼莫测,妙绝人寰。

现实的商战,什么抢印章,打架,举报,下毒,总之都是些既不上台面又粗浅得似乎毫无技术含量的手段。

可问题是,现实中你要是学小说和电视剧里神妙异常的招数去“商战”,你大概率很快成为周边的笑话。

这些年爆出来的这些看似粗浅的东西,才是真实有效的东西。

看似粗浅的手段背后实际难点在哪不是本节重点,我们言归正传。

真实的历史必然是:刘邦非常明确、坚决且多次逼张良表态。

不管张良愿不愿意,张良一定被刘邦逼得非常明确的向其表明了态度,绝不是故事里这样云山雾罩!

只要你没明确表明态度,只是做些暗示,就代表你态度不明,就代表你有谈条件的空间。

一个合格的政治人物,必然是反复的,软硬兼施的采用各种方式方法与你接触。

总之,只要你没有明确站队甚至只要你没有向对方交出投名状,我都必须视你为可能的我方阵营成员!

可能有朋友会问,不是说聪明人要读懂别人的暗示吗?

别人暗示代表别人的喜好,强行要求别人改变会给人以不好的印象。

如果只是些所得很有限的小事,确实不如得到别人的好印象。

可在一些事关重大,可能决定你一生的大事上,那完全是两码事。

很多朋友很奇怪,大家都是人,混屯初起时大家都差不多,为什么这么快就分出了君臣草民?最大的原因往往就在这些基本常识。

决定是龙是虫的时候,你和人说一遍就拉倒,听人暗示两下就退缩,可别人看似毫无技术含量的千百遍劝说。

那即便你比他聪明百倍,最后输的99%是你。

因为研究早就表明,千百遍的劝说足以让绝大部分人改变立场。

是不是扯远了,言归正传。只要看看后面的历史就知道,张良毫无疑问是吕后的坚定支持者,以至于吕氏倒台后张良后裔也深受其害。

所以张良后人不会据实反应张良如何在刘邦支持下直接支持吕后,于是整些云遮雾绕的民间故事文过饰非,避开关键事实,塑造一番张良的得道高人形象。

看到张良坚定支持吕后与军功宿将,想必很多朋友会有所困惑。

毕竟当初张良和陈平都是军功宿将排挤的对象(见链接:《功臣榜可现在张良和陈平却都成了军功宿将的支持者,从后续可以明显看出他俩一直毫无顾忌的和吕后及军功宿将合作。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