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拒绝被误导!古装神剧里的这些应该这样用!

 萨满巫师 2016-06-06

  近两年来,古装影视剧大火,《甄嬛传》《武媚娘传奇》《步步惊心》等优秀古装剧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的八卦热点。各位剧迷们在为各位皇帝、阿哥、娘娘、小主的曲折命运揪心的同时,也在不知不觉中接触到了大量的古代文化知识,尤其是关于皇帝的各种“号”——年号、尊号、庙号、谥号,简直让人傻傻分不清。别再让古装神剧误导你了,文化君帮你一一梳理这些“号”的正确用法和来历。



国号

指国家称号



  中国古代的国号就是朝代名称。历朝建国者第一要事即确立国号。国号很早就有,《史记·五帝本纪》载“自黄帝至舜禹,皆同姓而异其国号,以章明德” ,当然这里记载的国号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朝代,仅仅是传说时代的部落或部落联盟。实际上,中国的第一个国号是“夏”,由夏启所定。




帝号

对中国封建政权最高统治者的称号



  帝号分很多种类,一般包括年号、尊号、庙号、谥号。





年号

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



  一般由皇帝发起。先秦至汉初无年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始创年号为元狩,并追称“元狩”以前年号为“建元”、“元光”、“元朔”。此后形成制度。历代帝王凡遇到“天降祥瑞”或内讧外忧等大事、要事,都要更改年号。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如唐高宗有14个;明清皇帝大多一人一个年号,故后世即以年号作为皇帝的称呼,如永乐皇帝、乾隆皇帝、康熙皇帝等。



尊号

皇帝在位时的美称



  


  它由大臣们议定后上奏,经皇帝批准并向全国臣民公开发布。其政治上的用意是对在位皇帝进行歌功颂德,赞美他的文治武功。尊号起于秦始皇称皇帝。但自汉至南北朝尚未形成一种制度,它只是在某种特定的政治环境下所采取的改制措施。到了唐代,给在位的皇帝加上尊号却成为政治制度上的大礼,同时也是群臣尊君、庾君的一种时尚。自此之后,历代相沿成为定制而不变。例如唐玄宗于开元二十七年(739年)受尊号“开元圣文神武皇帝”,宋太祖于乾德元年(963年)受尊号“应天广运仁圣文武至德皇帝”



庙号

中国古代帝王死后追尊的名号



  一般开国的皇帝称“祖”,后继者称“宗”,如宋朝赵匡胤称太祖,其后的赵光义称太宗。也有个别朝代前几个皇帝皆称祖,如明朝朱元璋称太祖,其子朱棣称成祖。清朝努尔哈赤称太祖,福临(顺治)称世祖,玄烨(康熙)称圣祖。但是在隋以前,并不是每一个皇帝都有庙号,因为按照典制,只有文治武功和德行卓著者方可入庙奉祀。唐以后,每个皇帝才都有了庙号。




谥号

后人根据死者生前事迹评定的称号




  所谓“谥者,行之迹”,“是以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行出于己,名生于人。”谥号有帝王之谥,由礼官议上;有臣属之谥,由朝廷赐与。还有称谥,是门徒弟子或是乡里、亲朋为其师友加上的谥号。帝王将相之谥在西周时即已出现。秦时曾一度废除,汉代恢复,直至清末。私谥可能始于东汉,或谓春秋时期已有。民国以后,称谥在一段时间内仍存在。谥法有固定用字,如慈惠爱民曰文,克定祸乱曰武,主义行德曰元等,这是美谥;杀戮无辜曰厉,去礼远众曰炀,好祭鬼怪曰灵等,这是恶谥;还有表示同情的哀、愍、怀等。一般人的谥号多用两字,如岳飞谥曰武穆,海瑞谥曰忠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