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经典阅读优秀文章展——《黄帝内经》心肾关系探析

 369蓝田书院 2016-06-06

中医认识生命现象和生命规律以五脏为中心,其内连形体官窍,外应四时阴阳,构成以五脏为中心的五大功能系统,体现四时五脏阴阳的整体观。藏象学说在《内经》理论体系中至关重要,心肾更是重中之重。《黄帝内经》中,心为君主之官,生之本,神之变也,统帅人之一身;肾为先天之本,肾主蜇,封藏之本,精之处也,肾精充盛可却病延年。细细品读《内经》,发现心与肾在经络、气机、功能、五行方面均有密切的关系,本文主要将其分析归纳为四个方面加以论述:


1
心肾经络相通,心肾同治
《灵枢·经脉》曰:“肾足少阴之脉,起于小指之下,邪走足心”,《灵枢·经脉》:“肾足少阴之脉......其支者,从肺出络心,注胸中”,说明心肾经脉相互通应。《素问·缪刺论》曰:“邪客于足少阴之络,令人卒心痛”,据此可知胸痹心痛乃邪客于少阴肾经引发。经文曰“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本病或因年老体虚劳倦,或因素体禀赋不足,肾气亏虚,邪客少阴。肾为元阴元阳之府,内寓真阴真阳,故肾阴肾阳的不足可致心失濡养,不荣则痛或不通则痛。《灵枢·厥病篇》曰:“厥心痛,与背相控,善瘛,如从后触其心,伛偻者,肾心痛也”,此厥心痛,大致与西医学的心绞痛相同,此胸痹心痛可从肾论治。临床上天王补心丹,左归饮,参附汤,右归饮,四逆汤等均可用于治疗胸痹心痛。宋亚妮等认为五气五味入肾脏且广泛应用于治疗胸痹的药如生地黄、熟地黄、玄的作用,人参、黄精、枸杞子、何首乌等具有抗动脉硬化,消除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作用。刘恩荣等选择联通心肾两脏的经脉上的腧穴如心俞,肾俞,神门,三阴交,内关,太溪等,针刺治疗失眠。


2
心肾气机相合,内外分治
《素问·刺禁论》曰:“心部于表,肾治于里”,《灵枢·阴阳系日月》曰:“其于五藏也,心为阳中之太阳......肾为阴中之太阴”,此乃从五脏气机升降角度论述其功能特点。《黄帝内经素问集注》曰:“心为阳脏主火,火性炎散,故心气分布于表;肾为阴脏主水,水性寒凝,故肾气主治于里。”心部于表,其华在面,心主藏神心主血脉功能正常则体表皮肤光泽,精神睡眠正常;肾治于里,肾主蛰,封藏之本,主人体的生长发育与生殖。经文曰“诸痛痒疮,皆属于心”,心火旺盛,灼伤津液,血脉不畅,肌表失养而变生诸病。马超等人认为用黄连阿胶汤来滋肾阴,清心火,可以治疗多形性红斑,慢性湿疹,皮炎,银屑病等,并且慢性皮肤病患者多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忧郁、睡眠障碍。


3
心肾相互为用,功能相关
3.1精血互生,精神互用
心主血脉,肾主藏精,血可养精,精能化血,精血互生;精能生神,神能驭精,相互为用。《素问·上古天真论》提出“积精会神”,一方面,精指阴精,阴精充盛,外养阳气,阳气旺盛,则精神爽慧;另一方面,肾主藏精,精可生髓充脑,亦可化血濡养脏腑官窍,复能化气生神,故气血充盛,脑髓充盈,神明自旺。精气亏损,神气衰弱,出现神志病证;神气过用,易耗损精气,精不足则神不旺。林佩琴在《类证治裁》健忘论治中主张,“治健忘者,必交其心肾,使心之神明,下通于肾,肾之精华,上升于脑,精能生气,气能生神,气定神清,自鲜遗忘之失”。

患者,女,65岁,素体多病,有高血压,冠心病,高脂血症,胆结石等病史,常年出入于医院,中药西药不断。近年来体质日衰,不耐劳顿,眩晕心悸,腰膝酸软,夜寐杂梦纷纭,不能安睡,健忘日增,纳谷不馨,神情忧郁,舌苔淡薄,脉沉而细。用药:女贞子18g,熟地12g,丹参18g,当归12g,白芍12g,天麻12g,钩藤15g,枸杞子12g,山茱萸15g,远志9g,茯神15g,桑葚子12g。本案患者多病久病,必导致气血俱虚,精气衰惫,心神失养。女贞子,熟地,枸杞子,桑椹子乃补肾精之品,又配合当归白芍补血,达到补精生血养神之效,兼以安神定志之品,精血生,心神安。

3.2心肾相交,水火既济
《素问·解精微论》曰:“心之精为志,火之精为神,水火相感”,陈旭认为促进心肾不交的机制有三,一肾虽为水脏,亦有真阳,蒸腾肾水上济于心,心虽为火脏,亦有真阴,牵制心火下潜于肾;二如“雨出地气,云出天气”,心肾相交依赖于阴阳交感的维持;三如黄元御之“肝升肺降,中焦斡旋”,此乃心肾相交之辅助。

肾阴不足,不能上制心火,心火独亢于上,可出现心烦失眠等心肾不交之象。如案:张某某,男,25岁,心烦少寐,尤以入夜为甚。自觉居室狭小,憋闷不堪,心烦意乱,常欲奔赴室外。脉数舌红,舌尖部红如草莓。刘渡舟投以黄连阿胶汤加竹叶,龙骨,牡蛎,服一剂则心烦减轻,再一剂即可入睡。此乃心火独亢于上不能下济肾水,肾水不足而不能上制心火,以致阴阳不交,心肾不能相通,形成水下火上不相既济之证,故用黄连清心降火,阿胶滋补肾阴,泻南补北,肾水足上制心火,心肾相交,诸证皆除。


4
心肾五行相应,乘克相依
《素问·五藏生成》曰:“多食咸,则脉凝泣而色变”,《素问·生气通天论》曰:“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味过于甘(《太素》作“苦”),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衡”咸本入肾养肾,但过食咸,则肾气受损,不能生髓充骨而致骨病,侮土则短肌,凌心则心气抑;过食苦则心气受损,鼓动无力,心胸喘满,心气不足,肾水乘之,克伐心火,寒凝血脉,面黑无泽。

《灵枢·五色》曰:“肾乘心,心先病,肾为应”,肾主水,阳虚不能制水,水气凌心,出现心悸,气喘促,水肿等临床表现。《伤寒论》中的苓桂术甘汤,真武汤正是针对脾肾阳虚,水气凌心而创的方剂,后世医家临证时使用甚广。王某,脉沉,背寒,心悸如坠,形盛气衰,渐有痰饮内聚,当温通补阳方复辟,斯饮浊自解。据此,叶天士用真武汤加人参,生姜改为干姜,加强了温补脾肾之阳的作用,肾脏温,阳气复,浊饮去,心悸消。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喜伤心,恐胜喜”。心在志为喜,肾在志为恐,《内经》根据五脏应五行主五志的理论,应用五行相克的规律,使用情志疗法治疗疾病。范进中举,喜极发疯,被他平素惧怕的老丈人打一耳光后,神志渐清,此乃巧用五行相克治情志病,体现了水能克火,肾能胜心,恐能制喜。


5
结语
《黄帝内经》经文言简意赅,取类比象,寓意深刻,给后人以启示无穷,理论学习,临证实践,无不有效。以经典为纲,从经典取材,于经典创新,方能学有所成,临证显效。《内经》曾写道“善言古者,必有合于今”,我们应从经典中借鉴,发挥经典,古为今用,学以致用。

(作者学校:安徽中医药大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