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透过结构看世界》W61_Day1

 有毒鸡汤 2016-06-06
2016-01-04 22:43:22

R61D1
I:
目标:与人沟通中思路更有条理,说话更有说服力
关键:有结论有依据
步骤:
1、给出一个明确的结论
2、在这个结论下给出与其相关的理由
3、父理由下面可附加子理由

A1:
元旦回去,和一好友谈心。15年年初他辞职创业,然而一年过去创业不见任何起色,第一步尚未迈出去。我奉劝他立刻收手。第一问,我问他世界上创业成功率最高的地方在哪里?他摇摇头,“美国硅谷”,我回答道。“即使是像硅谷这样的创业风水宝地,能一次创业就成功的概率和自己在马路上被车撞的概率差不多。”我拿出了《浪潮之巅》中作者用于给创业者泼冷水的事实。第二问,我问他现在是否有超出同龄人平均水平,比较突出的技能。他摇摇头。第三问,继续创业能否看到希望。他还是摇摇头。总结一下我劝他暂时放弃创业的理由就是:1、一次创业成功概率超低 2、没有强有力的技能做支撑 3、资源支持不够,看不到希望

A2:
和上级汇报工作的时候,采用1个结论+3个理由的方式

2016-01-05 13:52:51

2016.01.04 《透过结构看世界》WEEK DAY 1

I 以上统下,结论先行
Q:
下属向上司汇报工作时,下属总觉得上司不尊重自己,总打断自己的观点,不停地问这问那,上司也抱怨下属,听他说报告太痛苦了,找不到事实依据,那么如何避免这样的情况呢?
A:
一 以上统下,结论先行
就是说大量事实或者依据时,可以先给出结论;或者是说观点时,要给出事实做依据,做支撑。
概括起来讲,就是3部分:
(1)有结论
(2)有理由
(3)结论和理由相联系
结论与理由,通常用“因为”“所以”来里;连接。
①若先说结论,应该用因为来连接,然后再说理由,比如,(结论)你真的太好了,(理由)因为你总是在我有需要的时候帮我
②若先说理由,应该用所以来连接,然后再说结论,比如,(理由)你总是在我需要的时候帮助我,(结论)你真的太好了。

组织简单的对话和交流时,可以理由先放在前面,复杂的对话时,则是结论放在前面。

A1
我现在习惯的做法就是先结论后理由,一般我的格式都是总结一段话,然后分点说明,因为我知道结论先行的好处,既可以很快抓住对方的注意力,又可以使对话有效进行。
写作业或者写文章时,也是这样的思考习惯,凡事3个理由,也是先结论后理由的以上统下,结论先行的应用。

A2
有以上统下,结论先行的意识很重要,也要多练习,让结论和理由更精简。

2016-01-05 17:25:02

I:
主题:以上统下
要点:
1.有结论
2.有理由
3.结论和理由相联系
步骤:
1.说出结论
2.用事实和依据支撑结论
3.总结
A1:
自身想不到什么案例,就直接拿乔阳的案例直接用吧,我的观点是,创业继续坚持下去,理由如下:1.创业是最大最快提高个人综合能力的方式
2.通过创业能接触到更多的工作内容和职场前辈,即时不能成功也能给自己进一步择业提供参考
3.创业的成本可能并不高
A2:
当自己给出一个结论时,必须找出3个理由来说明

2016-01-05 21:22:19

I部分:

S: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需要让别人接受自己的结论的时候。

C:我们讲了许多,别人却不知所云或者不断质疑和挑战,不愿接受我们的结论。

Q:该怎么做才能说服别人接受我们的结论呢?

A:采用以上统下的方法,最重要的是:1)有结论;2)有理由;3)结论和理由之间有联系。根据沟通对象和场合,可以选择先结论,后理由或者先理由,后结论。复杂的问题可以逐层展开,但都需要相互联系和支持,才能道成最终的目的。

A1部分:

今天刚巧就有一个例子:我的同事听说单位里要成立一个新部门,就非常想调过去。我就问她为什么想调过去,她的理由有三条:1)新部门可以学到技术;2)新部门的收入可以和现在持平或者更高;3)新部门也不会太忙。因为我知道她孩子小,父母身体也不好,自己也没很强的进取心,就建议她再认真思考一下,据我的了解 新部门的工作性质决定了他们会比我们现在的工作要忙,而且经常会面对一些突发性工作,时间要求很高。总体收入持平的情况下,单位工资实际是降低的;新部门的新东西刚学起来是很新鲜的,时间长了,总用同一种方法做事情也会觉得厌烦,我们部门想学也有很多东西可以学的……最终那个同事权衡利弊之后决定放弃转部门的想法。

A2部分:
正好在参加定制2016额活动,可以把自己的年度关键词展开,找到支撑他们的理由来说服自己。不要为了活动而活动。

2016-01-05 21:27:54

I部分:
大家写的都很清晰.

A1部分:
@银色羽毛:非常有针对性地三个理由。
@张颢腾:直接在乔阳的案例上发表自己的主张,有点打擂台的感觉啊!
不过我觉得还是需要知道当事人对于创业的真正诉求是什么,才更能对症下药。

A2部分:
@张颢腾:直接切入生活。好象以前那个片断也拆过凡是都有三个理由的。

2016-01-06 15:51:11

【I】:
S:汇报的两种方式
常见方式:导出论点。先描述出足够的铺垫,然后期盼中象小说影视中各种悬疑片段一样,倾听者能够在我们给出的各种原因和引导描述中,层层剖析出我们早已知道的答案,结果一亮,皆大欢喜。后来我们发现,通常过程总是导不出想要的结果,因为人的思维太发散了。
建议方式:证,以上统下。先亮明观点,再说明理由。每一层为上一层作注释,即上一层理由也可以作为下层的观点。例:出门请带把伞(观点),今天会有雨(理由,同时也是观点,“有雨”这个观点由下一层解释为什么我会知道“有雨”),因为我刚听了电台天气预报,也用墨迹天气验证了一下,同时报纸上也是这么说的(三个方面的理由,解释了为什么“我知道有雨”)。

C:以上统下虽然观点明确,但仍然有时候受众方依然会提出疑问。
——我们的听众抛出了更多的超出我们准备的疑问。例如,我们说今年收益情况一般是因为成本投放不足,但领导偏说为什么不去分析分析渠道开拓和产品设计的情况。
——我们的听众很不耐烦的打断甚至离席而去。例如,刚刚声情并茂的开了个头,领导就开始说“这我都知道赶紧往下说”,结果加快速度往下一说,领导又说这个相互之间关系是怎么得出的,我们只好再翻回去讲。领导又不耐烦了,片子怎么这么没有逻辑性,你们好好准备一下再汇报吧。
——我们的听众自行导出了一个完全不同的结论。例如,我们说今年收益一般是因为今年投入的成本不够,明年要增加预算。结果他居然认为明年可以减少,因为他置疑今年的投放效果,要求分析这些成本哪些是无效的,有多少是可以剔除的。

Q:之所以描述方与倾听方产生了分歧,出现了不同的思路,无外乎就是一个原因,“下”(论据)未能足够的支撑“上”(论点)。为什么没能支撑呢?

A:基本上是三方面出了问题,一是横向不广,即更多的原因没有涉及到(比如渠道和产品);二是纵向不深,找到了问题,但问题没有讲透(成本投入有问题,但有可能是多少的问题,也可能是好坏的问题);三是关系不够,原因与解释之间因果关系不密切,让人产生疑问(比如我们的收益与投放成正比?哪一年的数据能证明这个关系?)
1、确保因果关系。
上下之间要有强烈紧密的逻辑关系,即结论在前,就可以用“因为”来联系下面的描述,如果论据在前,就可以用“所以”来联系下面的描述,这种因果关系是以上统下的基础。
2、确保横向覆盖。
如果覆盖面不足,就会出现刚才讲到例子中的现象,“领导会问为什么不分析分析别的方面”。因为要尽量多的把涉及到的方面解释清楚。一般来说1+3的逻辑是比较合理的,即每个结论至少有三个论据支撑。
3、确保纵向讲透。
按照层层分析、步步深入的方法,把每一个观点都逐级讲透,这样不仅有利于我们分析清楚,更有利于说服喜欢深揪原因的受众方。比如刚才下雨的例子,我们可以更深层次的为三个理由准备下一层说明,墨迹天气是当前天气预报产品中下载量最大的,所以值得信任;报纸是某地的日报,是各级机关必备的,所以值得信任等等。

【A1】
上周有一个周例会,我决定暂停一周。不过要和领导口头汇报一下,我照这个方法理了下思路,抽空进行了一分钟汇报。本周例会是不是可以不开了?一是各中心没有特别紧急的事情,二是主管们都在忙于准备本周的工作会材料,三是本周有一个专题会已经将重要的工作布置完了。
同时,我也预备了下一层的说明理由,关于各中心,我们已经一一沟通过了;关于主管们的工作,统计了一下平均每人都有三件以上紧急事情;关于专题会的内容,领导是亲自参加过的。

【A2】
一个小伙伴希望参加我们的拆书活动,我打算先让他练一下拆书,就借用这个片段,请他“以上统下”详细说明一下他的理由吧。

2016-01-06 17:51:48

【I】
Conclusion:给出结论时也要给出理由。
Reason:有结论没理由支撑不足以说服人。
Notice:理由简单放在前面说,理由较多结论先行,即避免头重脚轻。
拓展:今天看到一段话如是说,年会上老总让大家提问题,每个人七嘴八舌陈述不尽的问题;老总让说说原因,还有一半人侃侃而谈;老总让提些建议方案,还能有几个人发言;老总让承接项目,只有一个半敢担当。——对事情我们不能总习惯于停留在表面,要深挖掘事情背后的因素。因为有果就有因,找出因才能解决根上的问题。
【A1】
跟冯老师汇报工作我常常仅是陈述进展或提出建议,他总是问“还有么”或者“说说理由”,然后我就发现了自己“心虚”的地方——没根据。
一个好朋友有这样习惯,总喜欢让人做什么事但都不讲原因。经常被叫去陪她做这做那,不分场合不分轻重,最后我终于反抗,除非她讲出原因,否则我就不会听从她的“指挥”。
有一次我对舍友说橘子热着吃更酸。第一反应是:你瞎说。感觉很受伤,就专门查了一下,给出理由:加热酸电解出更多H+离子所以酸。
【A2】
前几天看吴晓波谈优秀企业家的三个品质之一是,对得起你的好奇心。
今天就有了具体方法,有结论要多问理由:
对自己认为永远做不到的一些事,深挖掘理由;
推荐书或者别的东西,给出理由和自己的见解;
为自己每天做的事找理由支撑……

2016-01-06 18:08:28

【I】
@朝阳-好一个确保联系,横向覆盖,纵向深切的理由递进法。
【A1】
@乔阳-我对创业的支持理由:1.小概率不代表没希望,不去尝试肯定不会有成功;2.每个人的潜力都是无穷的,现在不凸显不代表永远会埋没;3.就是一切没有才有进去的动力,毛爷爷说了,没条件就创造条件出来。4.年轻不闯将梦想带进坟墓么?
@颢腾-哈哈,对呢,也许没想象的那么困难呢,不要被想象的困难吓倒。
@紫色夜幕-这理由破解深入啊
【A2】
@婷婷-先说结论不是老外的一种习惯方式嘛,理由是直接。我觉得理由先行也是一种委婉表达。

2016-01-07 06:28:35

I:
WHY:
以上统下有三个方面非常重要:1)有结论。2)有理由。3)结论和理由相联系。
结论与理由通常用'因为'、'所以'等因果链接词连接。

WHAT:
以上统下的思维

HOW:
简单对话或问题的时候,可以把理由放在前面。
当问题复杂、理由较多的时候,先从结论开始,随着观点或结论的步步深入,用事实和依据层层做支撑,即用结论统帅事实和依据,最后得出结论,然后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出来。

A1:
前几天带着团队进行了2015年回顾和2016年愿望清单。当时,自己陈述在辞旧迎新之际为什么做这个动作的时候,就讲了三个理由:1)AMBR;2)平衡轮;3)强关系、弱关系。效果很好。

A2:
团队进行业务汇报的时候,我们经常先分析数据或陈述事实,然后得出结论。在以后团队进行汇报的时候,要求他们先说结论,然后再陈述理由。
在家里和女儿对话,也有意识地引导她建立这样的说话习惯。今晚回家就试一试。

2016-01-07 21:02:03

# I:**以上统下**
- 在描述一件事情的时候我们要把结论和相关的理由同时阐述。在描述层层递进的结构时,其中的理由和结论是相对的。
- 在描述简单事情时我们应该先说理由再说结论;复杂的时候正好相反,以免听者抓不到重心和不耐烦。

# A1:
对于结论和理由的顺序方面,我觉得很受益。因为我习惯先理由后结论因为这样很符合逻辑,但是面对复杂事情的时候这样就很容易造成听者抓不到重点和因此而来的不耐心。

# A2:
针对事情复杂的程度来选择理由和结论的顺序。

2016-01-07 23:09:54

【I】
证:支撑结论的依据

“证”的重要性:
1 理清自己说话的思路
2 让对方在听了之后对你的话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3 以上统下,形成牢固的金字塔结构。

关键点:依据要是结论的依据
具体方法:
1 若先说结论,则用“因为”链接,然后说理由。适用于组织简单的对话或是问题时。
2 若先说理由,则用“所以”链接,然后说结论。适用于问题比较复杂的时候。

运用举例:
1 结论:请你带把伞
理由:因为天气预报说今天有雨
2 理由:现在已经进入信息时代,企业离不开互联网
结论:所以企业需要建立信息系统。

【A1】
这样的方法,用在写文章里特别适用,特别是在写议论文的时候,要保证自己的每一个结论都是有理有据的,不然别人也不会相信你或者是同意你。有一次写文章,老师看到一个点就问我,你的这个结论是在哪得的,有相关的数据或者是文献证明吗?我无言以对,老师告诫说写文章就是要有理有据,否则那就都是你的设想,既然是设想,那你的文章又有什么值得别人看的地方呢?

【A2】说话写作都是需要有依有据的,不然说了话就像是没说,写了文章就是假设的堆砌,没有任何意义。想起以前自己对自己的一个要求,凡是做事说话,要给自己至少三个理由。继续做这样一个工作。

2016-01-08 11:35:50

I部分
主题:以上统下的思维方式
概念:根据事物的结构可分层次的原理,我们再认识事物或论证事物时,需要层层分析,纵向推进,使问题深入下去,最终揭示事物上下之间、相互之间的联系。
方法:结论+理由+结论和理由相联系的方法,当组织简单的对话或问题时,把理由放在前面;当问题比较复杂,理由比较多的情况下,先讲结论,再讲若干条理由。
拓展:3是一个神奇的数字,理由一旦超过三条容易让人忘记前面的内容,而层次如果超过三条,也容易让人产生混路的感觉。
A1部分
在做2016年计划的时候,我就是在想,2016年我希望成为什么样的人,为什么希望成为这样的人,然后列出理由,根据每一个理由去确定自己的行动计划。
A2部分
用这个方法继续完善2016年的计划。

2016-01-08 11:47:31

I部分推荐
@银色羽毛 非常简明的阐述了原文;
@我的读书小窝 QA逻辑清晰;
@张灏腾 加入了步骤;
@紫色夜幕 描述了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风之弈语 的SCQA真的太赞了,感觉对原文有进行了扩展;
A1部分推荐
@银色羽毛 逻辑很清楚的奉劝,每个问题都支撑了一个原因,很赞;
@紫色夜幕 根据同事提出的理由进行了解释,逻辑很清楚啊;
A2部分推荐
@银色羽毛 运用在了工作中的汇报;
@风之弈语 直接让别人运用这个片段说明想要拆书的理由,够虐!

2016-01-09 11:00:06

【I】证,以上统下
三方面:

1. 有结论
2. 有理由
3. 结论和理由间的逻辑联系

我的理解:
原文片段的逻辑是有问题的,原因如下:

1. 片段将原因—理由、总论点—分论点混为一谈。

全文上部分讲的全部的“证”,作者的理解是由理由支持结论,而后文中的关于国民经济的调整的例子里则是总-分-分的逻辑关系,也就是国民经济的调整包括哪些方面的调整,细分下去,农业调整等又包括哪些。而按照片段前部分的逻辑,在将国民经济调整时,下面应该讲的是为什么要进行调整,比如谈产业结构是如何不合理、不合理给我们带来哪些问题等。
2.“ 证,以上统下”里是需要有结论的,结论就语言架构而言应是一个完整的句子,而关于国民经济调整这个例子却并不然,“国民经济调整”并不是一个结论。这里如果说“国民经济调整有其必要性和紧迫性”,那久是一个结论。
综上所述,因作者混淆了因果、总分间的关系、所举例证的结论不成其为结论,我认为作者的逻辑不够严密。

【A1】
我自认为自己在“证,以上统下”这方面还是做得还是不错了(结论),大概的原因如下(原因):

1. 教育背景:在大学和研究生阶段我受的是相对比较西式的教育,叫讲究逻辑
2. 阅读:看了一些西方的书及国内的逻辑性较好的书
3. 写作:自己写东西时会仔细思考上下文的逻辑,以免读者挑战

结论:在需要的情况下,我可以做到“证,以上统下”。

【A2】

1. 思考如何保证结论和理由间的逻辑联系,有时间的话,进行这方面的主题阅读,与群里的小伙伴进行交流,因为在让学生写作文时常出现的情况是有理由,有原因,没联系。
2. 写作后用以上统下的标准来自查。

2016-01-09 11:26:49

W61D2
【我喜欢的I】
@乔阳:思路清晰,简洁明了
@泡妈:A部分很的沟通对象、场合、问题的复杂度来分类很赞
@朝晖:A部分分析得太深刻了,膜拜中!另外, “每一层为上一层作注释,即上一层理由也可以作为下层的观点”的说法也很有道理,很喜欢。

【我喜欢的A1】
@朝晖:下一层的理由说明太好了,你这样的要求神一样的领导也拒绝不了啊!
@海燕:很喜欢你在日常生活中不断练习以上统下的做法
@水煮猴:很棒的思考,学习

【我喜欢的A2】
@泡妈 给自己的年度目标加上理由,这个太赞了,我也要这么做。
@海燕: 对自己认为永远做不到的一些事,深挖掘理由
@阿尤:把这个用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

【下一步行动】

1. 向泡妈学习:思考年度关键词,给每一个年度目标加上五条理由
2. 学习朝晖:每一个为什么后再深挖几个为什么
3. 学习海燕: 对自己认为很难做到的一些事比如学车,深挖掘理由
4. 学习阿尤:先说结论,再说理由
5. 学习水煮猴:思考我希望 成为什么样的人,为什么希望成为这样的人

2016-01-09 15:29:34

【I推荐】
@我的读书小窝:这三句话挑选的果然是简明扼要啊——有结论、有理由、结论和理由相联系(通常用“因为”“所以”连接)
@海燕SP:我看着这个案例,感觉好眼熟啊,这基本上就是社会企业的通病。“大家提问题每个人陈述不尽的问题;让说原因还有一半人侃侃而谈;让提些建议方案还能有几个人发言;让承接项目只有一两个敢担当。”

【A1推荐】
@银色羽毛:我记得有一次,听一个亲戚劝他的父母不要远行去外地创业时,也采取了这种办法,从年龄、行业、资源几个方面,印象中除工作外见过的最成功的说服。

【A2推荐】
@张颢腾:我也模仿一下这句话——当自己决定用一个结论去说服别人时,必须至少找出3个理由来说明这个结论。

2016-01-09 17:17:13

我喜欢的I
@风之弈语:个人比较喜欢先说观点再说理由的方法,晖哥给的理由很喜欢:听众的思维太发散。
@tt 分析很有条理,喜欢。
@海燕 分析问题莫要停留在表面,要善于挖掘问题的本质。
我喜欢的A1
@海燕 冯老师好像是有点严苛,加油!

2016-01-10 22:26:15

I:
WHAT:表达时只有辞还不够,还必须要说明这个结论的理由。
WHY:有了理由的结论才能成立,因为这样才有说服力,可以理解为以上统下。简单说,理由是我们对结论“为什么”的回答。

HOW:
有结论,有理由,结论和理由相联系。组织简单的对话或问题时,我们可以把理由放在前面。当问题比较重杂,理由较多的情况下,还是先讲结论,再讲若干条理由,显得更有条理,论据更充分,也能避免听者的猜测。

A1: 儿子有时不好好吃饭,吃饭时跑着玩,我平时的做法是警告:快过来吃饭,别人都吃呢,你再不吃我揍你了!效果不怎么好。有一次,同样的情况,我说快过来吃饭,不然一会凉了!我吃饱了就出去玩了,没吃饭的,不带他去!这次他吃的比谁都快!结论、结果很重要,但能使结论结果成立的理由更重要!

A2:给孩子定目标,每次进步后给相应的奖励!
好好学习,学习好了你才有更好的未来,每次进步后我都帮你实现一个小愿望。

2016-01-10 22:33:07

《透过结构看世界》W61.day1
I:【正,以上统下】
一句话重点:通过所描述的事物的层层结构的分析,推进,给出理由,论据,从而使结论有据可寻,更能说服别人。
具体说明:
what:通过“以上统下”,建立层次结构,给出有理有据 来支撑的结论。
以上统下:即从结论开始,随着观点或结论的步步深入,用事实和依据层层做支撑,即用结论统帅事实和依据,最后得出总结论,然后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出来。
三个重要方面:1.有结论
2.有理由
3.结论和理由相联系
How:两个句式:1.结论,因为+理由(适用于问题复杂,理由较多时)
2.因为+理由,所以+结论(适用于简单的对话或者问题)
Why:结论具有说服力,表达起来非常清楚。
A1:这个跟之前有提到过的观点+事实的方法有异曲同工之妙。突然记起上次一位学姐请吃饭,偶遇她的室友,我觉得她的声音真的很好听,我很想表达出来,但是我又想,别人正聊着天,你很突兀的来一句“学姐,我觉得你声音真的好好听哦,真的诶。”其实会让气氛会显得尴尬起来。然后我又联想到与请吃饭那位学姐的初次沟通,于是我先给出结论“姐,我觉得你们宿舍的声音都好好听啊”然后我紧接着给出了理由支撑:“我还记得我大一的时候,第一次跟姐联系的时候,我就被姐的声音给吸引住了,我觉得声音真的超级温柔的,让我感觉很温暖很安心。”后来姐还自己给出了一个别人也夸她声音好听的例子出来。我觉得那次的夸奖别人总算不是特别生硬了,但是,我犯了一个特别大的错误是,我无意识的伸出了中指指着她们说的,还好旁边一起的小伙伴快速的提醒……
A2:结合文中所举出的例子,我觉得挺适合写论文,正好这个假期要准备第二学位的答辩论文,尽量将这个方法用进去吧。

2016-01-10 22:33:42

《透过结构看世界》W61.day2
【我喜欢的I:】
@银色羽毛:看了最后的一个图,想了半天没有想好怎么描述,这个“父理由下面可附加子理由”,很恰当。
@风之奕语:1.我们所要面对的很多事,不是像小说,影视的悬疑片段。没有人会有那个闲功夫去进行脑洞大开。所以以上统下的方式很重要。这个引出很赞啊。
2.“每一层做为上一层的注释“,这个提示符合联想型思维模式,还有助于思维能力的提高呢。
3.这三个对以上统一的具体运用是会出现的情况,真的挺现实,看到的时候,有点吃一惊,又恍然大悟的感觉,果然朝晖哥思维缜密呀。然后再给出一个下(论据)不敢支撑上(论点)的结论,还给出了具体原因分析,解决方法。
@海燕:“对事情我们不能总习惯于停留在表面,要深挖掘事情背后的因素。因为有果就有因,找出因才能解决根上的问题“,这话很赞呢。
@may:不说什么了,只想点个赞。
【我喜欢的A1:】
@银色羽毛:这个“打击”真的很实在呀,之后遇事也可以问自己三个问题的:1.这样做的结果是什么?2.你有什么可以足够支持你做这个的?3.就目前而言,你对未来的展望是什么?
@tt:结论先行的好处是,可以很快抓住对方的注意力,又可以使对话有效进行。
@张颢腾:真的各自有理,说的都是挺对,得结合自身情况自我分析啦。这种与对方的案例做出探讨的方式还不错呢。
@紫色夜幕:我们往往都会犯只看表面,忽视本质的错误。
@海燕:我也害怕冯老师的一句话就是:“还有吗?继续”,“恩,继续”……
就喜欢海燕这种有理有据的坚持原则。
@阿尤:这三个理由,让我感觉也很好,不知道原文是个怎样的体验呢。
@水煮猴:没有想过3这么重要呢。
【我喜欢的A2:】
@海燕:这三个问题很赞,我也收来用用啦。

2016-01-10 22:38:55

I:
S:企业员工抱怨领导不会倾听自己的声音,经常挑战自己的观点。
C:企业领导认为员工只会提一堆结论,却缺乏理由,所以不愿意听。
A:表达了结论,还需要配以理由。理由和结论要有联系。
如果理由多,可以结论先行,再细数理由。

A1:
之前我跟老板提辞职,就是用了结论先行。
老板,听说出入证名额只有一个,我考虑再说,我得告诉你,我不太想继续干了,别浪费这个名额。
1.离家太远,我回家太晚,对孩子休息不好。
2.我觉得我干不好组长这个职位

A2:
我想找开发总结下为什么一个功能点需要花3个月时间,3个月到底可以做多少事情。我想告诉开发,这个开发效率客户是无法接受,我们又如何提高效率?
1.从利润考虑:需要领导大致评估下这个功能点客户大概支付多少费用。50000?
如果是50000,/3:16700/月,支付工资都不够,公司是亏损的。
2.从功能实现过程分析:前2个月一直都在开发,需要开发统计下代码行数,计算下日代码量
之后是测试联调,每天都有很多问题,需要分析问题分类:流程、属性格式、外部接口内容等。
集中在哪些分类上? 造成的原因是什么?今后如何避免?
下周讨论。

2016-01-11 08:00:41

I
目的:以上统下,结论先行。与人沟通时更好地表达。
方法:
1 给出一个明确的结论
2 给出形成结论的理由
3 给出形成理由的子理由

A1
其实我还算是一个干脆的人,经常早就先把结论说出来了,但有时候还是会先说理由才讲结论的。比如向领导汇报一个事项的完成程度时会这样说:
因为自适应的页面样式我现在不确定时间,程序那边的效果还没找到,我也检测不了,而且编辑不那边的内容现在也没确定下来,所以这个项目的最终完成时间我暂时不确定,需要一小时后才能确切地告诉你。
现在想想,真的苦了耐心听我讲的领导了。

A2
结论先行。
下次汇报时可以按照这个格式来写了。
1 结论
2 理由1,理由2,理由3……
3 理由2的理由①,理由②,理由③……

2016-01-14 23:24:33

I:主题:以上统下要点:1.有结论2.有理由3.结论和理由相联系步骤:1.说出结论2.用 ... 张颢腾

同意创业也有对自身发展有益处,如泡妈所说,还要考虑当事人的诉求。我这朋友家庭负担不小,其实不用我给意见他已暂时放弃创业,当然只是暂时。个人觉得创业还是需要根据自身能力和家庭支持情况综合考虑

2016-01-14 23:26:28

【I】@朝阳-好一个确保联系,横向覆盖,纵向深切的理由递进法。【A1】@乔阳-我对创业的支 ... 海燕SP

难得有妹子支持创业的,现在妹子吐槽创业的不少,最典型的莫过于这句:“上辈子造孽,这辈子男友创业”=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