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湖北书法百人工程-----谢春华

 百了无恨 2016-06-07


湖北书法百人工程

——100名优秀书法人才培养计划

  谢春华 土家族,中国书协会员,湖北省书协理事、学术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北省青年书协副主席,恩施州文化馆副研究馆员。

  作品在首届“长江杯”全国书法展中获奖,入展全国第十届刻字艺术展等;论文入选全国第十届书学讨论会,获湖北省第五届书法黄鹤奖。入选文化部国家艺术基金专家库、湖北省中青年优秀文艺人才库。




恩施·杭州·北京的轮回


■谢春华


  恍惚间,我已年过四十,人到中年开始喜欢回忆,喜欢记起昔日的学书之路。我的书法学习晚于绘画,主要受《芥子园画谱》影响,在20世纪80年代,远在农村,家中唯一的教材就是酷爱绘画的父亲花两元钱在县城买的这部传统中国画谱(至今还在,上面留下了我当时的题字“家传至宝”),我在临摹画的同时,也关注古代画论和书法题跋,不认识繁体字,就把《新华字典》里的繁简字对照看,久而久之,识字量开始增多,对其中五体书法也逐渐产生兴趣,画余常试着写写,这样一直到我16岁考上公费中专时,才师从苏德林先生学书,后因书法的特长毕业分配到恩施州公路局从事宣传工作,成家立业,仍坚持书法的学习探索,期间还完成了武汉纺织工学院设计本科学业。

  2001年,我开始师从中国书协学术专业委员会原委员、湖北省书协原副主席吴法乾先生学习,先生于书法研究颇有心得,且善于结合书法创作进行学术引领,使我在近两年的一对一业余学习中受益匪浅。

  2003年春,中国美术学院在全国首招书法篆刻专业专升本学员,我如愿考上,并有幸在西子湖畔脱产学习两年。由于是第一届,无论师资配备还是生源方面都非常好,班主任是张爱国博士,同学有刘元堂、杨帆、程志宏、胡俊峰、窦庆勃等,国美“多元互动,和而不同”的学术理念和深厚的校园文化底蕴,使我的艺术视野全面打开,如饥似渴地汲取多方面的书法营养,惜时光匆匆,很快就到了毕业时刻,永远记得班主任在我的毕业推荐信上写下了这样一段文字:“春华为中国美术学院首届书法专升本的学员,在近两年的学习中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专业创作上,能深入挖掘传统,打下了较为扎实的基本功,同时,也敢于创新,积极开拓;在学术研究上,他精研古代书论,并能与创作实践相联系。在校期间,因其出色的表现获得了2004学年一等奖学金,是一位品学兼优的高材生,故乐于推荐。张爱国,2005年10月21日。”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我的褒奖和期望。

  2005年秋,中国艺术研究院开办首届书法篆刻创作方向研究生课程班,由当时的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首任院长、中央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王镛先生亲自执教,我那时在杭州的课程基本结束,已进入最后的毕业创作和论文写作阶段,遂又东拼西借凑足学费,北上赴京求学。在北京的一年脱产进修,我得到了王镛、石开、何应辉、黄惇、丛文俊、沃兴华、白砥等名师指导。

  北京求学归来,经历了相当长一段时间的迷茫,我试图在南北书风中找到契合点,但南方的精到与北方的雄强很难自然地糅合在一起,这期间我又得到徐本一、葛昌永、张天弓、周德聪等老师的鼓励,不断尝试和调整,最后在邓石如隶书、宋克小章草上有了些心得,创作的隶书对联有幸在首届“长江杯”全国书法展上获奖;以土家族元素为基调的现代刻字作品参加了全国第十届刻字艺术展;论文入选全国第十届书学讨论会。恩施、杭州、北京三地轮回的书法求学之路开始有了成果,在收获之余,更多的则是对一路走来给予我关爱的各位老师、同学、亲友、同事的感恩!对在幕后默默付出并支持我的父母、妻女的感恩!




作品选刊

楷书家有门垂联




楷书笔墨条幅


刻字作品 土司城


隶书清江条幅


隶书做功课爽精神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