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青海部队农场回忆录1

 YHM发表 2016-06-07
  【青海部队农场回忆录1】

  一

  我们大学毕业分配在化工部直属企业的,被安排到部队农场接受再教育。

  我们的农场在青海省共和县沙珠玉乡,县城藏语名称为恰不恰,在青藏公路边,当时县城到乡没有公路,是一片草原。所谓的草原放眼望去就是一堆堆不长叶子的荆棘。驻军部队番号是兰字651部队,是一个步兵独立营。营部和三连驻在沙珠玉,一连驻大连海,二连驻都秀(我们来了他们去了民和县),我们被编为四连。连长精明强干,每次队前训话就几分钟;指导员总是长篇大论要几十分钟;副连长是65年大比武时尖子班班长,一般不说话;×排排长是个甘肃人,苦大仇深,我们连的宣传队还以他的家史为原形编排了忆苦思甜的小节目,同学宋饰演妈妈,同学葛饰演女儿,同学李饰演地主。”换防”到民和后,部队又给我们新派了领导,我对有些军人的印象不太好,本是同龄人,就是因为当年他们没考上大学,现在就成了我们的”人上人”了。在我们面前装模作样的,何必摆出那一副盛气凌人的架势呢?那个新指导员,还在我们面前炫耀他找的对象是大学生……这就是那个阶级斗争年代的人与人关系的特征。

  二

  从学校乘火车到西宁,刚刚到西宁,仰望天空兰兰的,离我们很近很近,感觉触手可及一般。市区海拔2200米,但是水的沸点不到100度。在那里集训了1个多月,就去农场了。我们108人乘坐几辆解放牌卡车,途径日月山倒淌河,一路吃的是自带干粮,最有意思的是路旁没有树木,中途是如何上厕所的呢,连长一声令下男女生分列车队两侧来方便。一路颠簸了8~9小时终于到了我们的驻地。我们的农场在50年代是劳改农场,58年后改为青年农场,后又改为部队农场。

  三

  我们住的是窑洞,女生排在上层,男生2个排住下层。我们睡的是窑洞的大通铺,班长副班长睡在两边,窑洞冬暖夏凉,采光还好。营房前面有个操场,只有炊事班不是窑洞是盖的房子。这里海拔3800米,水的沸点90度,做出来的米饭和馒头是黏黏的,后来他们把棉被盖在蒸锅上好像是自制的高压锅,感觉不再黏了。这里的气候一年刮7个月风沙,早上起来,不风不雨,不晴不阴,说不上什么时间就突然狂风大作,飞沙走石。青海这风也怪,从地皮往上吹,漫天是黄色,能见度不到10米,蚕豆大的石子满地滚,玉米大的石子打在脸上,捂脸的手臂上被打的像过电一样麻麻的。在野外说话挺费劲,有时连站立都非常吃力,经常要几个人围在一起,还不能蹲下,听说青海沙丘会移动,一个女生戏说万一被埋了可怎么办呢?

  后来我们连队换防到青海民和县一个农场。民和县是个小平原,其实是一个高台台,从我们的农场走几里路就到了黄河边,可是我们谁都无法靠近黄河,河水在峡谷慢慢流淌,河宽80米,岸与河面近80度夹角,岸高有1000米。我们的生活用水是用泵抽到营房的蓄水池(15×15×20)。由于这里是黄河上游,水质清澈,没有污染,夏天过个两三天蓄水池的水就绿了,可是我们没人因为吃这样的水生病,个人生活用水自己用桶提,男生好长时间不洗个澡却也不生虱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