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市疾控中心慢病防治所首次公布了对我市2006年至2014年间恶性肿瘤发病的统计。该所所长丁贤彬表示,数据统计显示,我市癌症报告发病率有所上升的主因是由于人口老龄化而导致的,但也有一个新的倾向是:年轻化越来越明显。 从年龄来看—— 这些年龄段, 发病率逐年上升 男性15岁~、25岁~、30岁~年龄组,报告肿瘤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而75岁~年龄组,肿瘤报告发病率反而呈下降的趋势。值得关注的是,在男性中25岁以上年龄组,肝癌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相关的影响因素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女性20岁~、25岁~、30岁~、45岁~、60岁~年龄组,肿瘤报告发病率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值得关注的是,30岁~年龄组乳腺癌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丁所长说,这提示在我市开展肿瘤防治中,应将关口前移,60~80%的肿瘤是可以预防的。 这也提醒年轻人们,健康的生活方式很重要,膳食不合理、缺乏身体活动、吸烟、有害饮酒、心理紧张和压力过大等因素,都是影响恶性肿瘤发生的重要因素。 老龄化是肿瘤发病率上升的主因 不过,我市肿瘤报告发病率的上升,主要还是由于人口老龄化导致的。 老龄化将疾病负担放大,因为人年龄大了,免疫力会下降,恶性肿瘤的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除去年龄因素外,重庆市肿瘤报告发病率总体处于稳定的水平!”丁所长表示。 从类型来看—— 9年来,结直肠癌、乳腺癌在上升 我市男性恶性肿瘤报告发病率高于女性,与全国的发病趋势是一致的。 肝癌一直是第2位,结直肠肛门癌波动在3~4位间,胃癌与食道癌的顺位在下降,这可能与男性饮酒、吸烟、膳食不合理、身体活动不足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等有关。 乳腺癌是第2位的肿瘤,结直肠肛门癌居第3位,宫颈癌顺位在上升。 “穷癌”在下降,“富癌”在上升 《肿瘤学年鉴》的一项研究表明,有一些癌症可以由长期慢性感染引起,一般来说,往往与营养条件差、卫生水平低、生活习惯不好等有关。 而“富癌”在发病机制方面,比如结直肠癌,表现在生活方式上,常年高脂肪饮食、缺少膳食纤维摄入、久坐少动、习惯性便秘等因素,都是其常见的诱因。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和饮食结构、生活习惯改变等,总体来说我市“穷癌”发病率呈下降的趋势,而“富癌”呈上升的趋势。但在农村地区“穷癌”仍是发病率较高的癌症,与其饮食习惯等有关。 如食道癌的发生,与缺乏维生素A、维生素B2、维生素C以及动物蛋白、新鲜蔬菜水果摄入不足,长期饮烈性酒、嗜好吸烟,食物过硬、过热、进食过快,喜食腌腊制品、泡菜等因素有关。 胃癌的发生与长期食用薰烤与盐腌食品、吸烟、幽门螺杆菌感染、遗传因素等有关。 9年来发病率上升的癌症 肺癌: 男性80%、女性79%因为吸烟 肺癌的发生与吸烟、职业、大气污染、遗传等众多因素有关。 相关研究报道,男性肺癌中的80%和女性肺癌中的79%归因于吸烟。在过去9年间重庆市肺癌报告发病率呈上升的趋势,但标化后去除年龄的影响,肺癌发病率处于稳定的发病水平。 直肠癌: 高脂肪摄入过多,发病率上升翻倍 结直肠肛门癌的发生与吸烟、长期摄入高脂肪、高动物蛋白、低新鲜蔬菜水果、膳食精细等有关。 2006-2014年,重庆市结直肠癌发病率上升近一倍,从2006年的第四位升至2014年的第二位。40岁以上年龄组结直肠肛门癌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丁所长分析,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膳食中摄入高脂肪、高蛋白的比例较高。2014年重庆市慢性病及危险因素调查结果显示,市居民平均每天食用油摄入超过推荐量(25g)的比例87.8%,蔬菜水果摄入不足的比例高达53.4%,红肉摄入超标的比例29.4%,主动身体活动的比例16.0%,肥胖的比例为11.4%。 乳腺癌: 30岁后呈快速上升趋势 乳腺癌的发生,与年龄、遗传因素、第一次怀孕年龄、口服避孕药、膳食高脂肪、饮酒、精神紧张、焦虑等有关。 女性乳腺癌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女性乳腺癌发病率,30岁后呈现快速上升的趋势,50岁年龄组达到高峰。 宫颈癌: 九成以上感染高危型HPV 宫颈癌的病因,包括病毒感染、性行为及分娩次数、病原体感染,以及吸烟、营养不良等,HPV感染是宫颈癌发生重要的因素。 宫颈癌发病率30岁以后呈现快速上升,50岁年龄组达到高峰。90%以上宫颈癌伴有高危型HPV感染,而现在多性伴等性行为方式的改变是导致HPV感染高发的因素。 肺癌一直居首位,占所有报告肿瘤的约25% 9年来前六位的肿瘤分别是:肺癌、肝癌、胃癌、食道癌、结直肠肛门癌、乳腺癌,占所有报告病例的65%以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