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吴令华:丰子恺、朱光潜为她的纪念册画画题字

 静雅轩345 2016-06-07

一次老同学的聚会上,陈小滢拿出她珍藏六十余年的纪念册。这是我们那时代青少年的时尚,自己动手用五颜六色的彩纸做一个厚厚的本子,在行将毕业或离别时请师友们题字作画,内容大都是祝福、鼓励和叙情,留作永久的纪念。也有一些是父执或师长的题词,体现对晚辈的关爱。我们那时人人都有一本,十分珍爱。随着时局变化,许多人的纪念册都流失了。小滢是有心人,她的纪念册完好保存至今,并带来给我们欣赏。时过境迁,白发老人重温少年情怀,自是别样感触。我趣味盎然地翻着,玩味着十三岁的我写给她的稚嫩的文字。忽然,一幅儿童画跳入了我的眼帘:

  

一个女孩举着喷壶,正为一盆刚出土的嫩苗浇水,她做得那样认真,生怕幼苗经受干渴;这样专心,期望幼苗快快长大。右侧题字:“努力惜春华”,左边书款“子恺”落印。

  

整幅画构图简洁,童心童趣,充溢纸间,透出生机无限。我们这一代人,是读着丰子恺先生的画和文长大的,他的画总激发我对一切美好东西的向往与热爱,如今年逾古稀,此情不少衰。我忙问小滢,这是丰先生什么时候画的?可惜小滢不记得了。幸好紧接着一页是朱光潜先生的题字:

“小滢,今晚你看见萧先生开药方,丰先生画画,丰先生似乎比萧先生更健旺快乐。假如你一定要学医,也不要丢开你所擅长的文艺,文艺也是医人医自己的。你爸爸妈妈的朋友 光潜 卅二年清明”


  

这样,时间地点都清楚了。时间是1943年4月6日晚上,地点在四川乐山陈源、凌叔华的寓所。当时小滢父亲陈源是武汉大学的文学院长,朱光潜是武大教务长。萧先生是数学系的教授萧君绛,中医医术甚高,慈悲心肠,忧天悯人,常义务为同事看病,当时武大的员工家属有了病都找他,他也曾多次为我父母和我看过病,忙得不亦乐乎。可惜在我父亲逝去不久(1944年),他也谢世了。

  

小滢说那时她姑姑病重,所以请萧先生来看病、开药方,与丰先生相遇。但是,我们仍没搞清楚的是:丰子恺先生是从哪里、为什么来到乐山,以及他在乐山的行止。仅仅知道,他拜访了陈源、凌叔华,并为他们的独生女画了一幅画,勉励她珍惜青春年华。

 

我们当时都觉得小滢得天独厚,继承了父母的文艺才能,但小滢却宣称她将来要当医生。于是鼓励者有之,惋惜者有之,也有人压根没把一个十三岁女孩的志愿当回事。朱光潜先生的题词正是在这背景下写的,表现出对晚辈的充分尊重与殷切期望。是呵,行医和文艺,都是高尚的事业。小滢有文艺的才能,有学医的志向,那么,看看丰先生和萧先生,哪个更适合些?园丁浇灌春苗,春苗还是靠自己的力量才得成长。认清自身禀赋,珍惜青春年华,朱先生的话为丰先生的画作了很好的注解。两位前辈密切配合,含蓄婉转,循循善诱,天衣无缝,不愧是教育大家。他们对后辈的引导,可供今日家长们参考。

  

不久,陈源奉派到美国宣传中国的抗日活动,以后调中英文化协会工作,常驻伦敦。1946年,小滢随母亲凌叔华到英国与父亲团聚。她最后没有当医生,还是从文,曾在BBC工作。她的夫君秦乃瑞先生是英国汉学家。他们都为促进中英友好而努力。

  

20061231日《文汇报·笔会原题《丰子恺先生的一幅画》。

吴令华女士家学渊源,她的父亲、著名历史学家吴其昌先生是梁启超的入室弟子。本文亦被收入她新近出版的回忆文集《回首萧瑟处》(百花文艺出版社216年3月)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