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5年,从博士生到教授——记我系校友,暨南大学会计系教授饶品贵

 同行的鞋 2016-06-08

饶品贵,暨南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107月毕业于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会计系,获得管理学博士学位。2011年晋升副教授,2013年获得博士生导师资格,2015年破格晋升教授。

饶老师的研究领域包括:宏观经济政策与微观企业行为、财务会计与资本市场、投资银行在资本市场的作用、行为金融学,他相关的研究成果发表于《经济研究》、《管理世界》、《金融研究》、《会计研究》、《经济学(季刊)》、《世界经济》、 Journal of Business Finance andAccountingJournal of Corporate Finance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等期刊上。他致力于推动“宏观经济政策与微观企业行为”的研究,这一领域的开辟给会计学研究提供了崭新的思路,激发很多学者的灵感。他的论文《宏观经济政策与微观企业行为——拓展会计与财务研究新领域》、《货币政策波动、银行信贷与会计稳健性》等论文被引用次数高,学术影响广泛。他主持了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等。

201635 日,《走近会计系》记者有幸邀请饶品贵老师,请他与我们分享他的故事。

 

一、博士四年

2006年,饶老师进入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开始他的博士之路。

博一:时常迷茫

博一时,他感觉比较迷茫。饶老师坦言,当时一方面基础不好,读不懂文献;另一方面没有找到未来的研究方向,经常感到迷茫。一年级时也没做研究。

 

博二:渐入佳境

很快暑假来了。会计系要求,一年级博士生暑假结束后要递交一份研究计划。正是在2007年的暑假,饶老师开始做研究。他当时对机构投资者很感兴趣,撰写了一个关于机构投资者的研究计划。返校之后,他将这个研究计划写成一篇完整的文章,先后在系里和其他会议上报告,并在实证会计研讨会报告。后来这篇文章投稿过程比较顺利,最后发表于《中国会计评论》。《机构投资者行为与交易量异象》,这是饶老师学术之路的起点。

发表了第一篇文章之后,饶老师的研究渐入佳境。二年级的另一天,饶老师与岳衡老师讨论了第二个研究话题——吉利数字,他们想研究吉利数字是否影响股票价格。与前一篇文章不同,这篇文章需要用到高频数据,数据处理的难度很大。从11月份一直做到二年级下学期开学,他们才把文章写完,投给《管理世界》。文章的投稿过程也很顺利,审了一轮后稍作修改就被接受了。

两篇文章的顺利发表给这位低年级的博士生很大的鼓励。因为一方面,自己的研究成果受到认可,自信心能得到显著提升;另一方面,他逐渐找到研究的感觉,发现自己的研究兴趣和未来的研究方向。“对刚开始做研究的博士生而言,第一篇文章如果顺利发表,会产生很好的正向激励作用。”信心的提升和学术嗅觉的培养,也就是从这两篇文章开始的。二年级参加博士资格考试的时候,饶老师把以前学的文献重新读了一遍,发现感觉跟以前很不一样。总而言之,饶老师的学术道路越来越开阔。

 

博三:新的领域

三年级,饶老师开始思考博士论文选题。虽然已经有不错的发表,但是饶老师还不知道博士论文该如何选题。2008年上半年,饶老师参加了一家基金公司在光华的讲座。业界人士谈到,宏观经济因素很重要,但是宏观经济分析的结果很难运用到企业估值。这场讲座引起了饶老师的深思。接下来,通过文献阅读、和姜国华老师的反复讨论,饶老师决定将“宏观经济政策与微观企业行为”作为博士论文的研究方向。

可是宏观经济政策与微观企业行为是一个跨越宏观经济学和会计学科的交叉领域,相关研究很少。此外,饶老师是学会计出身,在宏观经济学方面的知识储备不足,研究这个话题困难不少。没关系,一步一步来。2009年上半年,饶老师花了半年的时间,回顾中国货币政策30年,了解中国货币政策的内容和特点。这一部分最后形成博士论文的一个章节。饶老师谦虚地说:“我对中国货币政策的研究比较粗浅,但是对我来说,这是从无到有的过程,我收获很大。这些背景知识为写博士论文打了基础。” 回顾了中国货币政策30年之后,饶老师开始写文献综述,将货币政策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这时候的他还没开始跑数据,依然在做准备工作。

饶老师在做每一项研究之前,从不急急忙忙进行研究,先把准备工作做好。

 

博四:毕业论文——磨刀不误砍柴工

2009年暑假,饶老师才开始搜集和处理数据,研究货币政策如何影响银行信贷与商业信用的互动关系。随后,他又研究了《货币政策波动、银行信贷与会计稳健性》,研究进展很快。但是在研究货币政策如何影响企业业绩时,饶老师遇到了困难,数据的结果与预期不符,研究受到阻碍。直到读到一篇2006年发表于JFE的文章,饶老师很受启发。文章在变量衡量时进行了行业调整,饶老师参考这篇文献重新跑数据,结果很显著地支持研究假说,研究才得以进一步开展下去。至此,博士论文的三个实证部分已经全部写完。这时是200911月份,会计系正在进行博士论文开题工作,而饶老师的博士论文已经完成了。

 

二、学术

刚进博士项目时,饶老师对职业选择也很迷茫:去业界,还是做学术?即使到了二年级,他也没有确定是否走学术道路。2008年时,他特地去中信建投实习,既是为了解实务,也是想知道自己究竟适合走哪条道路。在魏涛师兄的帮助和姜国华老师的支持下,饶老师在中信建投进行实习,发现自己不适合去业界,更适合去学界。

实习之后,饶老师更加坚定了走学术道路的信心。当时他观察到投行变更的现象,即公司在IPOSEO时找的投行经常不一样,是什么原因导致呢?饶老师试图从会计的角度进行解释,研究盈余质量对投行变更的影响。然而这篇文章做得很辛苦,研究持续了半年多,但是结果不符合预期。但是饶老师对话题有信心,很感兴趣,不断尝试多种模型和指标,改正研究中的不足,最终得到了满意的结果。这篇论文在五校论坛展示,投《管理世界》后顺利发表。随后,饶老师、罗炜老师、岳衡老师围绕这个研究话题做了另一篇英文的工作论文,不仅考虑盈余质量,还研究信息风险的作用机制,完成后将文章投稿至JBFAJBFA的主编对研究话题很感兴趣,文章审了一轮就被顺利接受了。

工作之后,饶老师继续推动“宏观经济政策与微观企业行为”互动关系领域的研究,前后开拓性地研究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通货膨胀对企业行为的影响,相关的研究成果发表在《经济学(季刊)》、《金融研究》、《世界经济》等期刊上,同时申请获得了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经济研究》编辑部、北京大学和南京大学从2012年开始设立“宏观经济政策与微观企业”学术研讨会,饶老师主要负责相关的会务工作,他也希望借此推动这一新兴领域的发展。

回顾研究经历,饶老师经常提到“顺利”一词,因为他觉得自己论文的写作、发表的过程很顺利。其实关键是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选择新颖的研究角度;第二,把准备工作做好,再进行研究;第三,研究工作做仔细,考虑审稿人可能会提的问题。“把这些工作做好,接下来的写作和投稿就相对顺利了。”

 

三、求职与教学

博士毕业之后,饶老师选择去暨南大学任教。暨南大学为教师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其中会计学科是暨南大学的优势学科,会计学科蒸蒸日上。另外,当时的暨南大学会计系亟需热爱研究的青年教师,很重视引入优秀学术人才。优秀的平台为饶老师发表文章、申请课题提供了支持。2011年之后,学校的科研导向更为明显,采取一系列措施鼓励学术研究。

暨南大学管理学院项目丰富,开设MBAEMBA,以及本科生的ACCA等项目,学生群体跨越本科、硕士和博士。因此饶老师入职后也要承担很多的教学任务,包括会计学基础、财务报表分析、高级财务会计等。另外,饶老师善于将研究和教学相结合。在一门ACCA Accountant in Business课程上,饶老师将研究融入课堂中,让本科生也能了解一些研究。

2012年开始,饶老师负责系里的博士生项目,推动博士制度规范化,设立博资考,取消在职博士,只招收全脱产博士,提高博士生文献阅读水平。会计系的全体老师还组织会计研究论坛,举办六校论坛,努力提高博士生和青年教师的学术水平。

 

四、《走近会计系》与1405论坛的故事

在采访过程中,饶老师问起《走进会计系》和1405论坛的近况,依然很怀念当年和会计系大家庭一起办系刊、参加论坛的日子。他是《走进会计系》创立团队的一员,在第一期《走进会计系》(2007年)里,他负责美术设计与排版(见下图)。

                           

同学们知道1405的故事吗?当年,会计系在北大南门外的北大资源大厦的1405房间有办公地点。博士生们渴望进行学术交流,定期去1405房间进行学术研讨。后来光华新楼建立之后,同学们有了研讨的地点,系里非常支持论坛的发展,打算取个名字,以后定期举办。“取什么名字呢?干脆就叫1405吧。”

 

五、寄语

我认为光华会计系提供了非常好的学术平台。我的感受是会计系的各位老师与学生之间没有距离,愿意并且推动与博士生合作的研究。我的学术道路的成长主要得益于在光华会计系四年的学习,在此我对会计系的各位老师表示诚挚的谢意。

应该说博士生阶段是研究的最好时期,研究是博士生唯一的工作,我希望各位师弟师妹珍惜在光华会计系的每一天,做自己热爱的研究、做最好的自己。

 

附饶老师近照:

 

(撰稿人:吴素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