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们如何在现时代安身立命》1.何谓安身立命,如何安身立命

 开恒 2016-06-08



陈全林老师   禅画作品   扇面201409-9


  全林按语:这是我2015年627在兰州前沿、益生文化公司的一场演讲。兰州前沿企业管理咨询公司的盛日总经理,在做了十年企业管理咨询后,想转身做传统文化的推广与发扬工作,征得我的同意,他用了“益生文化”这个品牌与词语作为他新建立的公司的名称,于是,兰州有了一家叫“益生文化”的文化公司来发扬国学。


盛总想专门发扬国学,主要是受到南怀瑾先生的著作与我的著作的影响。作为多年的朋友,我愿意支持他做这样的好事,便有了这场“益生文化”公司在兰州开业时的演讲。


听众大多是盛总做“前沿”咨询时结识的企业家。有位西宁的安总,在当天来兰州听我的演讲,说在听的时候,很感动,也在不断反思自己在家庭教育、对待员工等等方面的问题。三天后我和盛总、张大夫一行来到西宁,安总接待,告诉我听了演讲后的震撼和内心的自省。这样使我看到了这份演讲稿的意义,希望大家能认真阅读,积极转载与传播。


我们如何在现时代安身立命

 

大家好,应“兰州前沿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盛总的邀请,我来这里给大家做一堂报告。这堂报告,是我半年来反复思考的问题。我先把今天要讲的内容提纲告诉大家,使大家听课有个总体眉目。盛总公司的业务是做企业培训与咨询,因此报告的重点会关注到企业家如何更好地安身立命,道理是一贯的,这里所讲对每个人都有益。


我今天的报告分十部分:一、何谓安身立命,如何安身立命;二、修身齐家;三、养生延命;四、布施集福;五、深信因果;六、求道安心、七、能留下的与能带走的;八、何谓事业;九、不使人生与财富失去方向;十、财富的大用与妙用、道用(微信公众号:陈全林)


这十个问题环环相扣,是每一个人需要关注的问题。下面简要地把我的思考告诉大家。


 

一、何谓安身立命,如何安身立命

 

安身,即是有正当的事业可做;立命,是精神有所寄托。这是平常的解释。如果更进一步来讲,安身立命,并不完全是身有所居,心有所托,而是对自己的整体的生命、整体人生有恰当的、明确的、正确的认知,并且人生有善美的归宿。安身立命,是中国文化里的大话头、大课题。我简要地说说。


儒家把安身立命看作是在社会上做事并获得成就之事。《易经·系辞》云:“利用安身,以崇德也。”利者,用也,财富的作用,修身的作用,道的作用,可以用来安身,安身的目的是彰显、崇尚德行。立命之学,儒家非常看重,孔子自谓“三十而立”,是立命。


命,是儒家和道家哲学里非常宏大的命题,如“天命”这个词语,很深邃,很神秘。《中庸》里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一下子把命与性、道与教联系在一起。天命的真义是什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的人把“天命”看作一个整体的名词,有的人把“命”看作动词,有赋予的意思。


但从人们常说的“尽人事,听天命”来看,天命是个名词,包含我们常说的命运、命数、命理等等内涵。天命之学非常深奥,仅中国的命理学说,复杂而神秘,如四柱八字。“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这是孔夫子的名言。孔子晚年学习《易》,韦编三绝,他自述“五十而知天命”,他知道自己一生的使命了。


立命,在儒家,是对人生使命、命运的真切认知,也就是你知道自己的命,知道这一生能干什么,该干什么,而去踏实地去做好该做的事业。孔子“五十而知天命”后,一心把时间用在民间教育、删订诗书上。正因为有了这样的作为,孔子才成了中华文化史上的圣人,假如孔子只是一个思想家、政治家,而没有留下我们今天还在不断研习的“四书五经”,孔子何圣之有?


哲学家、历史学家钱穆认为,天命学说、天人合一学说是最重要的。他在《论天人合一》中说:“中国文化过去最伟大的贡献,在于对‘天’‘人’关系的研究。中国人喜欢把‘天’与‘人’配合着讲。


我曾说‘天人合一’论,是中国文化对人类最大的贡献。从来世界人类最初碰到的困难问题,便是有关天的问题。我曾读过几本西方欧洲古人所讲有关‘天’的学术性的书,真不知从何讲起。西方人喜欢把‘天’与‘人’离开分别来讲。


换句话说,他们是离开了人来讲天。这一观念的发展,在今天,科学愈发达,愈易显出它对人类生存的不良影响。中国人是把‘天’与‘人’和合起来看。中国人认为‘天命’ 就表露在‘人生’上。离开‘人生’,也就无从来讲‘天命’。离开‘天命’,也就无从来讲‘人生’。


所以中国古人认为‘人生’ 与‘天命’最高贵最伟大处,便在能把他们两者和合为一。离开了人,又从何处来证明有天?所以中国古人,认为一切人文演进都顺从天道来。违背了天命,即无人文可言。‘天命’‘人生’和合为一,这一观念,中国古人早有认识。我以为‘天人合一’观,是中国古代文化最古老最有贡献的一种主张。”


我们讲安身立命,也是基于人生的良好发展的,“天人合一”,涉及形而上道与修炼境界,我们也会探索到形而上道。


上古儒道本是一家,《易经》的性命之学,在道家发展成了养生修炼之学,也叫“性命学”,张伯端《悟真篇》序云:“老释以性命学,教人修种以逃生死。”安身与立命,在养生中,是获得健康,延长寿命。这等道家炼养之术非常丰富。关于道家道教论性命之学,请阅读丹道名著《性命圭旨》,自知端的。


尽管安身立命之学,从先秦时代在儒道文化里不断传承,但“安身立命”作为一个完整的成语,据考证出自禅宗经典《景德传灯录》卷十。有僧人向长沙景岑禅师问道,景岑回答时提到了“安身立命”。


景岑禅师是南泉普愿禅师的得意弟子,为南岳怀让禅师的徒孙,怀让禅师是六祖慧能的得法弟子。这是其法脉。有僧人问景岑:“学人不据地时如何?”师云:“汝向什么处安身立命?”这是个参禅的大话头。据地,即是占据地盘,如我们常说的“根据地”,即是此意。


禅师说:“学人不据地时如何?”即是说:“我修持到‘无立足之处’的地步,会怎样?”无据地,比喻修持达到了完全的“无我”。如香严智闲禅师形容自己开悟后的境界:“去年贫,不似今年贫。去年贫,还有立锥之地,今年贫,无立锥之地。”景岑禅师道风猛峻,人称他是“景大虫”,如同老虎一般,对不上禅机,你就被他“吃定了”。


景岑见问,就说:“汝向什么处安身立命?”你已经无地可据,那你向什么处安身立命?问道的僧人不能真正契机,景岑的这句话且千古流传,成了成语,成了话头,也引出我了今天的话题。景岑禅师在这次问答之后还专门有一首偈子以进一步升华说明:


百尺竿头不动人,虽然得入未为真。

百尺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是全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