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独家|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如何告别营养科门庭冷清的尴尬?

  平凡的人 2016-06-08

与人满为患的大医院相比,医院里门庭冷清的营养科多少显得有些尴尬。


虽然,现在不少医院都开设有临床营养科,但真正对外门诊的时间并不多,不少营养科每周只有一个早上的门诊时间,而且还要“空等病人来”。然而,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营养科,却从最初的每周半天,增加到现在的每周5天的门诊时间。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是如何改变大多营养科门庭冷清这种通病的呢?


今天营养师之家很荣幸邀请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营养科的蔡医师,为我们分享“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营养科的成功经验”,以供同行借鉴。



门诊时间,增加五倍


在不少三甲医院,营养科的门诊时间每周只有1~2次,每次半天或两个半天。而就是这么一周一次、每次半天的门诊,主动来就诊的患者依然不多。


和很多医院的临床营养科一样,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营养科的发展,也经历过“门庭冷清”的阶段,但它用很短的时间走完了这个过程。


2010年,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营养科正式由原来的营养部更名而来(但它的前身“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营养部”早在上世纪1953年就已成立,已有63年的悠久历史),2012年正式开始对外开设营门诊。目前该院的营养科门诊时间从最开始的每周1个半天已增加到现在的6个半天(其中星期一、二、三、五每天半天,星期四为营养科主任全日出诊),主动来就诊的糖尿病患者、孕产妇以及其他疾病引发的营养患者逐步增多,营养科已被人们广泛认知。


去过该院营养科就诊的患者会发现,该院的一些营养评估和营养监测都会通过专业的软件来进行。据了解,该院的营养门诊采用了上海臻鼎提供的营养门诊咨询管理系统,实现了与医院HIS、LIS和电子病历的互联互通,为营养科医师提供体格检查、营养筛查、营养监测、食谱制定等全面的电子诊疗功能,在临床诊疗上提供非常有意义的参考指标。


营养门诊流程

上线这一门诊咨询管理系统后,营养科医生的工作效率大幅提高,而节省下来的时间可以更多地用于科研教学和大众科普上。


近年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营养科相继开展了人乳库的建立及母乳成分分析研究、造血干细胞移植白血病患者营养评估体系的研究以及多位一体慢性病宣教模式的研究。


而在普通大众的健康宣教上,该院营养科也同时走进社区、学校、电视台等,为大众的健康科普做了大量的实质性工作。反过来,这又提升人们对营养健康与疾病的认识,提高人们主动走进营养科咨询的比例。


“近两年来我们营养科的发展比较快,一方面是分级诊疗政策的影响,另一方面是人们生活理念的改变,营养科的发展可以说到了最黄金的时候。”蔡医生在谈及她所在的营养科变化时很是欣慰。


规范团队建设,告别杂牌军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营养科团队)


一个临床营养医师首先要是一个合格的医师,同时还应该是一个及格的营养师。现在我国营养科兼具这两方面资格和知识的人才并不多。


目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营养科共有营养医师5人,营养技师4人。其中,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3人,初级职称5人;营养学博士2人,营养学硕士4人。已告别了大多医院营养科只有一个科主任和一个营养技师单打独斗的阶段。


利用临床医学与营养学相结合的方式和整体观念,该院营养科采用多方法、多角度、多层次个性化的治疗方案,紧密的配合临床一线为患者提供个性化服务。目前该院营养科的营养门诊(专家门诊、专业门诊、联合门诊、社区门诊)、住院患者营养会诊、营养风险筛查和营养评估、营养科研、营养教学、营养健康教育等6大工作在同步开展。其中妊娠期糖尿病的医学营养治疗和造血干细胞移植白血病患者的个性化营养指导已成为了该院的特色诊疗服务。


虽然该院的临床营养科的人员配置已告别了“杂牌军”阶段,但要配合其他临床科室开展更多的诊疗服务,例如更大范围地开展更多病种的特色肠内营养支持,目前的人员配置显然不够,因此,充实队伍建设,是该院营养科目前最为期待的。


信息化时代,营养科如何不掉队


在医院全面信息化的时代,HIS 和LIS管理系统的上线基本上是每家三甲医院的标配。


而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信息化建设水平更是领跑于我国众多医院,甚至说比肩世界顶级医院也不过分。早在2013年,美国医疗信息与管理系统协会对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信息化评级就已达到6.056(该评级最高为7级),现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正在向美国医疗信息与管理系统协会(HIMSS)的7级冲刺。而在这一前提下,营养科如何做才能不掉队呢?


为了紧跟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步伐,提升营养科管理的规范程度和工作效率,该院营养科急需采购合适的专业软件对接医院的HIS系统。通过公开招标,医院最终采购了上海臻鼎提供的营养门诊咨询管理系统、营养订餐系统、营养管理系统3套管理软件,并成功接入医院HIS及LIS管理系统中,使医院诊疗系统更加完善,功能更加强大。


智能化订餐,解放营养医师


营养订餐是营养科一项任务最繁重、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工作。在人工订餐的时代,漏餐、多点、订餐修改出错等信息统计错误时常发生,例如有特殊需求患者想临时修改订餐信息或退订,就很容易出错,造成不少浪费。


而在上线上海臻鼎提供的营养订餐系统后,这些情况大为改善,通过该系统可实现PC、移动端订餐,订餐后自动生成采购单、送餐单、HIS系统自动扣伙食,全流程智能化订餐。由于该系统与医院的HIS系统实现功能对接,临床医生对患者医嘱、营养摄入、临床数据等信息一目了然,释放了更多的营养医师出来。


营养订餐系统功能


订餐管理:患者信息同步更新;特殊患者可进行称重膳食配餐,根据医嘱合理配置膳食。


膳食管理:原材料一目了然;每日菜单实时更新;套餐、菜谱定期更新。


查询统计:自动统计病人膳食报表(营养素、订餐信息、医嘱等);方便快捷查询医院膳食管理数据(营业额、成本、采购清单)。


资料设置:无缝对接医院数据,患者基础信息同步;医院职工与患者共享食堂管理;膳食数据配置一应俱全。


配合临床科室,同步营养会诊


临床营养管理系统为医生提供营养诊疗管理平台,实现患者管理、肠内管理和指控管理等营养诊断全流程管理。例如可以随时监控患者各项指标,便于营养科医师配合其他临川科室开展工作,为患者制定个性化营养处方。


临床营养管理系统优势


营养病历:同步患者疾病、各项指标、治疗方案等疾病数据;积累营养治疗全面资料。


营养筛查:提供多种筛查方法,准确判断是否需要实施肠外肠内营养支持;提供有效的临床营养支持手段。


肠内管理:实现肠内营养管理,包括肠内配置、肠内标签、营养液签收、营养治疗查房、肠内统计等。


营养会诊:了解患者情况,及时进行个性化营养指导和干预;配合临床治疗,提高医疗质量。



在分工越发精细的医学领域,营养科早已不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学科,营养诊疗也不是简单地告诉患者吃或不吃,而是清楚明白地告诉患者怎么吃,怎么协助其他科室的临床医生进行联合诊疗,这些都需要建立在对患者科学的评估和监测的基础上。


因此,在信息化大趋势的前提下,营养科信息化建设的短板也必须同步补齐。希望行业信息化建设的样版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其营养科也能快速发展为行业的标杆。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营养科蔡医师口述,营养师之家综合整理)


【独家访谈】


1.揭秘大连附二如何成功打造营养科信息化管理


2.揭秘中央“御用”医院——301医院营养科


3.营养科信息化管理系统对医院三甲评审的深远影响


4.解密营养膳食管理系统如何让营养科来一次彻底的革命


5.如何提高临床营养学在临床医学中的作用和地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