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端午诗话

 wps0321 2016-06-08

端午诗话

陈永坤

端午节经数千年历代承袭,形成了我国端午文化这一道独特亮丽的风景线,也留下了许多吟咏端午节的诗作。

唐代刘禹锡的《竞渡曲》诗:“沅江五月平堤流,邑人相将浮彩舟。灵均何年歌巳矣,哀谣振楫从此起。先鸣余勇争鼓舞,未至衔枚颜色沮。彩旗夹岸照蛟室,罗袜凌波呈水嬉……”这首诗记叙的是沅江一次赛龙舟活动。胜者欢欣,败者沮丧。赛后女子在水中嬉戏,与岸边彩旗相映生辉,为节日增添了无限的生趣。

唐代殷尧藩的《同州端午》:“鹤发垂肩展许长,离家三十五端阳;儿童见说深惊讶,却问何方是故乡。”充分表现出作者长期背井离乡、渴望返归故里那归心似箭的思乡之情。格调深沉,颇动人愁怀。

宋代欧阳修的《渔家傲》云:“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叶里黄骊时一弄,犹松,等闲惊破纱窗梦。”这首词描写了过端午风俗习惯:吃多角粽、饮菖蒲酒、沐香花浴。还写了闺中女子的一种思春之情。

宋代诗人朱松的《重午》诗:“异乡逢午节,卧病此衰翁。竹筒进新紫,榴花开小红。山深人寂寂,气润雨潇潇。煮酒无寻处,菖蒲在水中。”写到了端午古时还有喝“雄黄酒”“插艾”“悬菖蒲”的习俗。“异乡逢午节”,不但酒无处煮,而且“菖蒲在水中”,人难免会有流落他乡、思念亲人的离愁别绪。

明代贝琼《巳酉端午》:“风雨端阳生晦暝,汨罗无处吊英灵。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这里诗人特意提到陶渊明,应有英雄所见略同之意,谓历朝历代的诗人们同此,在端午日是一定会祭奠伟大的祖先屈原的,正所谓“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