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长见识】惠民古城和古城墙的故事

 鲁军0ubhwsymi5 2016-06-08


惠民县是中国最早设置的行政县之一


虽然2200多年前,秦始皇就在今桑落墅北设置厌次县,但是作为中国最早设置的行政县之一的惠民县,惠民古城墙的建设却是在1000多年后的北宋王朝。

秦朝设县之后,厌次县城几经迁徙,北宋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始迁棣州治、厌次县治至阳信县界乔子镇之八方寺(今惠民县城址)。为加强对北方的控制,抵御外侮,崇宁元年(1102年)始,工部尚书牛保奉诏督修棣州城。葺一州城,何以工部尚书行?盖棣州在宋为边境重镇之故也。(明嘉靖二十七年《武定州志》)


牛保冢的由来源于古城墙建设




北宋时期,惠民县是山东北部与辽国接近的边疆重镇,战略位置险要。建设棣州城墙,“九年克绩,牛保积劳成疾,病故于此。当地群众在城西20里择址建冢(即今之牛保冢遗址),以示纪念。自此,每逢正月十六、九月初九,都有一天的香火盛会。绵延千年,香火不绝。后人有诗赞其曰:边防战乱出东京,戍马铸城抗辽兵;烽火翻滚身夭亡,军屯立冢流芳名。


古城防守之坚固,堪称州城之楷模




棣州城工程之浩瀚,防守之坚固,堪称州城之楷模。史料载:(棣州城)周十二里,崇三仞有三尺,上阔丈余,基倍之。东南西北门四,各三重……外门额各有石?青肃、明远、景山、靖安字。内门有楼,匾曰春风、明远、景山、紫薇。复浚濠潴,水深二丈,阔五丈。有飞桥,又修护堤,延袤三十余里。古城呈矩形,南、北、东、西四门各设翁城和城门楼。城外有郭。宋时用三合土夯筑而成。城墙高10米,顶宽13米,底宽26米。周长12里。城外护城河绕城一周,河宽30米,水深10.8米,全长17里,形成天然屏障。古城号包括吊桥、角楼、敌楼、女儿墙、垛口等军事设施。城墙上设敌台,备有刀、矛、弓弩、滚石等冷兵器,自明代始配有火炮(现存明代火炮2门、清代火炮1门)。历代统治者曾先后13次对其加固维修,到明代,城墙使用青砖包砌。即所谓或增修其未备,或缮治其将颓

为防辽兵袭击,城内四角均设兵营,如今西北营、西南营、东南营(后称宋家营)、东北营(即大王营)等已成为城内的村街。筑城期间,由于就近取土约35立方米,城内形成了许多大小不等的坑塘,俗称海子。相传城内原有72个海子。这些海子与护城河成为一个系统,对于调节城内环境气候、保证居民生产生活用水发挥了重要作用。


古城地势险要,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惠民古城地势险要,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近千年来在此发生的大小战事不下30次。最著名的当属宣德帝圣驾亲正一役。宣德中,汉庶人凭其地谋不轨,圣驾亲平之。(明嘉靖《武定州志》)汉王朱高煦因对宣德帝不满,便在乐安州(今惠民县城)纠集其它7个王子,欲以乐安为基地,造兵买马,密谋发动政变,夺取皇位。当时,本地在朝做官的李浚正探父病居住在家,知情后,秘告于朝廷。宣德闻报,勃然大怒,立即亲率10万大兵,兵临乐安城下,并在城北4000米处筑高台(即今之筑跸台遗址)坐镇指挥,命令军士发神机铳(类似大炮)、射箭攻城。当时,声震如雷,杀声冲天。朱高煦众叛亲离,被迫投降。宣德帝生擒汉王,胜利回京。此后,遂改乐安州为武定州(以示武力平定此州)。

雍正12年,武定州升格为武定府。又一次攻城发生在同治年间。1868年,西捻军首领张宗禹曾率万余兵马攻打武定府,遭到清朝守军的顽强抵抗,数日未克,西捻军死伤数千,元气大伤,致使一代英烈魂断土骇河(茌平段)。


沧海桑田,千年城墙已成断壁残垣




最后一次战争浩劫发生在194610月,国民党大举进犯渤海解放区,时为渤海区党政军机关驻地的惠民古城遭到了飞机等的狂轰滥炸。在上世纪那场空前的政治动乱中,这座古代数十万民众人推肩挑、历尽九年时间修建的千年城墙也在劫难免,在现代力量的作用下仅仅几夜之间便大部分轰然倒塌,夷为平地——“旧貌换成了新颜

沧海桑田。无情的历史岁月带走了武定府昔日的盛景,只留给我们这些默默无语的断壁残垣,向我们讲述着当年这里“规模之宏大,殿宇之华丽秦邑曾传厌次名,至今尤见有遗址。(清李熙龄《厌次古城》)每当谈起武定府昔日的繁华和雄伟,惠民人心中无不为之充满了热爱和自豪。虽然他没有万里长城、西安城墙的转砌石磊的雄姿,但是在惠民人的感觉里,三合土砌成的古城墙更备感朴实,备感亲切,就像儿时的好伙伴,多年的老朋友。它是惠民的骄傲。然而自豪之余,惠民人更多的是遗憾,更多的是由那人为破坏所产生的深深惋惜。目前,古城墙仅存城东北角、西北角两段和城东南角的魁星阁,约1.5公里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