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的爱情悲剧分析
金宏秋
摘要:《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莎士比亚早期创作的一部浪漫主义爱情悲剧。这部剧作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英国资本主义浪漫爱情与传统的社会阶层之间的矛盾,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本文针对《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的爱情悲剧进行了有效的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罗密欧与朱丽叶》;爱情悲剧;社会背景
爱情一直是文学中的永恒话题,不论是西方还是东方。悲剧具有深刻的美学意义,悲剧是将最美好的东西破坏给人看,给我们内心带来极大的冲击。《罗密欧与朱丽叶》将浪漫的爱情与悲剧相结合,对于后世的文学创作有着重要的意义。
1.《罗密欧与朱丽叶》创作的社会背景
《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莎士比亚早期创作的一部比较成熟的爱情悲剧。它的主要内容是:在文艺复兴时期英国的一座城市中,两大世仇家族中的一对小儿女罗密欧与朱丽叶自由恋爱,最终受到封建家族的阻碍,双双殉情的故事。罗密欧与朱丽叶用年轻的生命,自由的精神演绎了一段爱情绝唱,鼓舞了文艺复兴时期的青年男女,推动了文艺复兴的进程。①
《罗密欧与朱丽叶》这部作品产生于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的英国。在当时,英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的发展,开放、自由等观念逐渐深入人心,但是传统的封建思想仍然根深蒂固,新思想与传统观念产生了尖锐的矛盾。这种矛盾被莎翁在《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用罗密欧与朱丽叶的那种大胆的爱情与贵族蒙太古家族和凯布莱特家族世代的积仇结怨的矛盾加以体现。在世代积仇结怨面前,罗密欧与朱丽叶之间的这种爱情最终只能以双双殉情的结局来成全。总之,资本主义的发展注定了这一段爱情的产生与发展,封建社会的根深蒂固也注定了这段爱情以悲剧收尾的结局。正如“序诗”中说“双双殉情才埋葬了双方的争斗。爱情是多灾多难,生死相恋,仇恨是没完没了,不肯罢休,直到失去至亲骨肉,才心回意转,看吧,你们两个家族的仇恨招来了怎样的恶果!是上帝在惩罚你们,他使用爱情,来毁灭你们的欢乐。”
2.《罗密欧与朱丽叶》爱情悲剧的根源
一对生死相恋的爱人最终以双双殉情结尾,不由得让我们唏嘘,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一场悲剧呢?
2.1宿命论的文化背景带来的影响
宿命论在莎士比亚的很多部作品中都可以得到体现,像《麦克白》、《奥赛罗》、《哈姆雷特》等作品中,都可以看到宿命论的影子。宿命论就像是一个刽子手,在《罗密欧与朱丽叶》这部剧的头顶,虎视眈眈。作为城市贵族的罗密欧在一场宴会上与朱丽叶一见钟情,双双坠入爱河,之后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击杀了朱丽叶的堂兄,造就了爱情与亲情的不解矛盾。罗密欧在被流放的过程中,偶然听到朱丽叶的“噩耗”,没有进一步地探究,罗密欧就匆匆回到这座城市,在回程的路上买了老鼠药。在这个时间段内朱丽叶在教士的帮助下服下了假死药,一切都是非常巧合,这种巧合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也推动了爱情悲剧的发生。完美的巧合就像是一场阴谋,作品中的每一个人,每一个故事情节都像是安排好的,然后在命运的掌控下徐徐展开,充满了宿命论。②
2.2家族间不可调和的仇恨
《罗密欧与朱丽叶》这部剧一开始就介绍了两大家族的世仇矛盾,并且时有死伤,这是一种不可缓解的矛盾。在青年男女罗密欧与朱丽叶之间强烈的爱情面前,家族仇恨成为阻碍爱情发展的最大障碍,并且不可逾越。这种家族间不可调和的矛盾就连彼此的仆人都互相仇恨。当罗密欧与朱丽叶之间的爱情与两大家族之间的仇恨相违背时,矛盾由此产生,进而推动了整部作品故事情节的发展。
朱丽叶对于家族间不可调和矛盾的抗争主要表现在朱丽叶对其父亲的抗争和朱丽叶对爱情的捍卫上。朱丽叶的父亲是一个封建专制的家长,他认为他可以随心所欲地决定自己子女的命运。因而在帕里斯的求婚之下,不顾朱丽叶的反抗,强行决定三天之后将朱丽叶嫁给帕里斯。然而朱丽叶是莎士比亚笔下最富有反叛精神的人物,为了捍卫自己的爱情向神父劳伦斯求助,喝下假死药逃避这场婚礼。从而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前进。例如,在争取爱情与权利自由的时候,朱丽叶说:“我从此不做卡普莱家的人。最值得自豪的是心心相印,不靠花哨的装饰……爱情啊,增添我的力量吧,只有那意志的力量能救我。这一场苦戏得有我独自来支撑。”可以看到朱丽叶为爱情而抗争的勇气。另外,罗密欧对于家族间不可调和仇恨的抗争主要表现在:罗密欧在一场事故中错手杀死了朱丽叶的表哥,被流放,但是在听到朱丽叶的“噩耗”之后,不顾“流放者不能返回”的禁令,毅然决然地回归,这是罗密欧对家族仇恨的一种挑衅,也是一种抗争。爱情与家族仇恨的抗争一直贯穿全文,推动着故事情节的发展,成为影响罗密欧与朱丽叶爱情悲剧的重要原因。
2.3作品中人物的“急”加速了悲剧的进程
“急”成为作品中的重要特点,似乎所有的人都匆匆忙忙。
(1)帕里斯之急
帕里斯在这部作品中似乎是一个无辜者,但是正是这样一个无辜者由于性格方面的“急”最终葬送了自己的生命。帕里斯深爱朱丽叶,于是他向朱丽叶的父亲求婚,急性子的朱丽叶之父用高压政策命令朱丽叶三天之后嫁给帕里斯,这迫使朱丽叶冒险服用劳伦斯神父的假死药。当得知朱丽叶死亡之后,帕里斯赶到朱丽叶的坟墓前,想要凭悼朱丽叶,可是却遇见了回来的罗密欧,他耐不住性子听罗密欧的解释与劝告,于是一急之下,拔剑就与罗密欧决斗,在决斗中死亡。③
(2)罗密欧之急
罗密欧之急在整个作品中都有表现,这种急也构成了作品的线索。在宴会上罗密欧与朱丽叶一见钟情,然后匆匆忙忙结婚,没有得到家庭的祝福。在一次意外中刺死了朱丽叶的表兄,被流放。在听说了朱丽叶的“噩耗”之后,没有进行核实,就匆匆忙忙地跑了回来,在集市上没有深思熟虑就买下了老鼠药,在回来之后与帕里斯决斗,刺死了帕里斯。最后当看到朱丽叶的“尸体”之后,抱着与爱人殉葬的念头,匆匆喝下了老鼠药,从而最终导致了悲剧。可见罗密欧的“急”构成了整个故事的框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加速了悲剧的发生。
(3)朱丽叶之急
朱丽叶之急可以看作整部作品情节发展的导火索。当朱丽叶无力反抗父亲的指婚之后,匆匆的求助于神父劳伦斯,然后在没有通知罗密欧的前提下,就匆匆的喝下假死药,最后当看到爱人死在自己面前的时候,又匆匆地将匕首刺向自己的心脏。朱丽叶有着强烈的个性与勇气,但是作为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却也太过焦急。
3.《罗密欧与朱丽叶》爱情悲剧的多角度解读
3.1从社会象征意义解读
(1)爱情的抗争
爱情在文学中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但是爱情也被作为封建伦理纲常以及封建社会制度的一种挑战,尤其是自由浪漫的爱情。罗密欧与朱丽叶之间的爱情,是人本性的张扬,对于当时受到文艺复兴影响的英国,这种“人”的欲求更加敏感,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在当时英国资本主义经济虽然有了一定的发展,人文主义精神也得到了一定的传播,但是封建伦理纲常仍然占据社会的主导地位,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罗密欧与朱丽叶之间的这种自由爱情根本不可能得到成全。莎士比亚在作品中用死亡来保全这种爱情,保持它的纯美。因此在这一方面我们可以将罗密欧与朱丽叶的这种爱情悲剧视为一种成全,视为资产阶级的一种无声抗争。罗密欧与朱丽叶最终的爱情没有被打压,没有破碎,他们之间根本没有爱情的污点,可见人文主义也不会被打破,这是莎翁对于资本主义经济的一种信心,对于人文精神的一种旷达的情怀。④
(2)人文主义精神的抗争
罗密欧与朱丽叶的自由爱情代表着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精神。两大家族的世仇积怨代表着16世纪英国的封建思想。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最终以双双殉情为结局,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在强大的封建社会背景下暂时失败了。但是这段爱情并没有破裂,没有妥协,而是以一种更为沉默、更为坚强的方式进行反抗。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文艺复兴以及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中,虽然在一定阶段由于封建势力过于强大,可能会被打压,但是这种精神就像是沉默的爱情,不会妥协。它彰显了在资本主义发展的过程中虽然会有挫折,虽然会有牺牲,但是真正的胜利必然属于人文主义者,这种新兴的有着强大生命力的人文主义必将代替过去的传统的封建思想,逐渐解放人们的思想,促进社会的健康发展。《罗密欧与朱丽叶》这部作品之所以影响深远,在一定程度上还取决于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时代背景。《罗密欧与朱丽叶》是一部充满了人文主义精神的作品,具有强大的象征意义。《罗密欧与朱丽叶》张扬了当时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精神,注重“人”的欲求,符合资本主义发展的需求,受到了社会的热捧。例如,神父劳伦斯对于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帮助,可见人文主义在当时已经受到了广泛的欢迎。
3.2从人性方面解读
“人性”的探究一直是文学作品中的永恒主题。我们生而为人,有人崇尚性恶论,有人崇尚性善论,但是不管何种学说,都让我们体会到人性的复杂。《罗密欧与朱丽叶》这部爱情悲剧将人性的复杂展现得淋漓尽致。
(1)封建社会对于人性的封杀
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悲剧可以看作是封建社会对于人性的一种封杀。爱情是人的天性,每个人都在渴望着被爱与爱。罗密欧与朱丽叶之间的爱情是人的天性,然而传统的思想观念、社会伦理将这种爱情视为洪水猛兽,希望将其扼杀。封建社会期许用传统的纲常伦理来彰显文明,彰显高等生灵的尊严,极力想要灭杀天性,因此当面对内心深处的天性——爱情的时候,恐惧是唯一的感觉。为了维护封建利益不惜一切代价维护原有的社会秩序,维护人作为高等生灵的尊严。在依旧占据主导地位的封建思想面前,新的人文主义精神被暂时压制。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只能走向悲剧的结局。但是爱情并没有妥协,也没有消失,而是以死亡来保全。《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悲剧是封建社会对于人性封杀的一种暂时的结果。
(2)人文主义对于人性的解放
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悲剧还可以看作是人性解放中的一个缩影。爱情与仇恨往往相辅相成,在《罗密欧与朱丽叶》作品中也少不了这种仇恨。
当罗密欧与朱丽叶宴会中相遇进而一见钟情的时候,这部作品徐徐展开了。两人之间的这种自由爱情是由人的天性引出的,是不可阻挡的。在面对家族仇恨面前,这种脆弱的、渺小的爱情总是让人们生出爱怜。但是在封建社会的主导地位面前,这种爱情必然夭折。纯粹的、美好的爱情的夭折让所有人惋惜。悲剧的最高意义,便是将美的崇高意义放大,然后促使人进行反思。莎士比亚用罗密欧与朱丽叶之间的爱情悲剧,唤醒人们内心深处对于“爱情”、“自由”等人文精神的向往。因此可以说《罗密欧与朱丽叶》这部作品是人文主义对于人性解放的一种呼唤。
(3)人性复杂性的完美解读
《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悲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性的复杂性。罗密欧与朱丽叶在相爱之后,他们首先要面对的便是家族之间不可缓解的仇恨,在现实面前他们别无选择,只能偷偷地结婚。罗密欧与朱丽叶明知道他们爱情的困难,但是在爱情面前仍然妥协,这是爱情与理智的一种斗争,最终理智败退,可见人性是复杂的。另外,朱丽叶的父母是爱朱丽叶的,但是他们不能够容忍自己的权威被威胁,自己的利益被侵害。因此他们阻止朱丽叶的爱情,想要将朱丽叶匆匆的嫁给帕里斯。这是一种利益与亲情的斗争,最终在封建社会下,亲情败退,可见人性的复杂性。当罗密欧与朱丽叶双双殉情之后,两个世仇家族在爱情面前也稍稍低下了头,如“序诗”中说“双双殉情才埋葬了双方的争斗。爱情是多灾多难,生死相恋,仇恨是没完没了,不肯罢休,直到失去至亲骨肉,才心回意转,看吧,你们两个家族的仇恨招来了怎样的恶果!是上帝在惩罚你们,他使用爱情,来毁灭你们的欢乐。”这是亲情与利益的斗争,最终利益败退,由此可见人性的复杂。
4.结束语
西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东方的《梁山伯与祝英台》,都是文学中的爱情经典。《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悲剧让我们叹息,这种叹息让我们更加的尊重这部伟大的作品。文章中针对《罗密欧与朱丽叶》之间的爱情悲剧进行了粗浅的分析,希望有助于促进挖掘《罗密欧与朱丽叶》之间爱情悲剧的魅力。
注释:
① 梁玉莹. 《罗密欧与朱丽叶》之爱情悲剧探析[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10:108-109+139.
② 暴艳敏. 从价值观维度理论视角分析中英爱情悲剧《娇红记》和《罗密欧与朱丽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3.
③ 冯涛. 从生态美学角度解读莎剧《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悲剧[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13,06:90-91.
④ 谢怀志. 论《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的现代爱情悲剧[J]. 芒种,2012,12:101-102.
文章出处:《科教导刊》2015年 第02Z期。
作者单位:辽宁师范大学海华学院。
注:该资料为新安中学学生专题研究性学习之用。谨向作者表示最诚挚的谢意!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高中语文专题研究性学习课题实验阶段性问卷调查总结与思考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0cu4l.html
专题学习教师设计课程
★★“世界最美的书”:《诗经》专题学习指南 吴泓工作室设计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dzou.html
★★读《边城》专题学习课程指南 吴泓工作室设计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duv2.html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李白专题学习课程指南 吴泓工作室设计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e22z.html
★★侯孝贤电影专题学习课程指南 吴泓工作室设计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dy1n.html
★★张艺谋电影专题学习课程指南 吴泓工作室设计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dxeo.html
★★走进鲁迅世界:读《呐喊》《彷徨》专题学习课程指南 吴泓工作室设计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e31b.html
★★寂寞圣哲系列:非常师生(孔子及弟子)专题学习课程指南吴泓工作室设计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e4up.html
★★“阅读萧红”专题学习课程指南(学段分配)吴泓工作室设计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v1nr.html
★★“走进《雷雨》”专题学习课程指南 吴泓工作室设计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v77t.html
专题学习学生论文习作
高一(16)班《诗经》专题学习学生习作展评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dudn.html
高一(16)班《边城》专题学习学生习作展评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dvmv.html
传媒艺术班“读”张艺谋专题学习学生习作展评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dy8i.html
传媒艺术班“读”侯孝贤专题学习学生习作展评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dywi.html
高一(13)班李白专题学习学生习作汇展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e32s.html
高一(13)班《论语》专题学生习作汇展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e65i.html
高一(13)班鲁迅专题学习学生习作汇展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e887.html
高二(13)班萧红专题学习学生习作汇展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v9d8.html#comment
吴泓“高中语文专题(模块)学习”教改实验十年评价辑录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17vu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