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罗密欧与朱丽叶》:真正的爱情,从来不是一个人的奋不顾身

 影视资讯梦工厂 2020-07-17

莎士比亚

爱情是世界文化的永恒主题之一。自古以来, 文学史上留下了一个又一个浪漫的爱情故事,不论是西方还是东方。悲剧具有深刻的美学意义,悲剧是将最美好的东西破坏给人看,给我们内心带来极大的冲击。

英国剧作家威廉·莎士比亚创作的戏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就描写了一段悲惨的爱情故事。被誉为“世界上最伟大、最典型的爱情悲剧。”

该剧讲述意大利贵族凯普莱特女儿朱丽叶与蒙太古的儿子罗密欧诚挚相爱,誓言相依,但因两家世代为仇而受到阻挠。他们的爱情遭到反对。女方家庭让朱丽叶嫁给另一个贵族,朱丽叶就喝药,昏睡假死,以骗过家人。罗密欧的以为朱丽叶真的死了,就喝毒药自杀,朱丽叶醒来后发现罗密欧的死了,就拔剑自刎。两个家族知道他们的悲剧后,就此和解。

在《罗密欧与朱丽叶》中,莎士比亚便通过主人公罗密欧、朱丽叶的爱情悲剧,提出了个性解放、爱情自由的主张,并有力地造责了封建家族间的宿仇和父母包办的封建婚姻制度,鲜明地表现了作者关于爱情、婚姻的人道主义理想。

《罗密欧与朱丽叶》是一部很有影响力的爱情悲剧,他们为爱甘愿做出牺牲的勇气感动和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人。本文从小说表现的时代背景入手,探寻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取向,从而体会和感悟《罗密欧与朱丽叶》爱情悲剧的魅力。

《罗密欧与朱丽叶》创作的社会背景

《罗密欧与朱丽叶》这部作品产生于 16 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的英国。

在当时,英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的发展,开放、自由等观念逐渐深入人心,但是传统的封建思想仍然根深蒂固,新思想与传统观念产生了尖锐的矛盾。体现在《罗密欧与朱丽叶》中,就是罗密欧与朱丽叶大胆的爱情与贵族蒙太古家族和凯布莱特家族世代的积仇结怨的矛盾斗争。

虽然这一时期资本主义的先进思想已经显现,但腐朽的封建制度以及封建的伦理观念仍然占有重要地位。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从一开始就是在传统的伦理道德与新的道德之间产生的 , 这使他们的爱情不可避免地受到封建世俗观念的冲击。

自由爱情和封建世仇的矛盾相互纠葛和对立,弱小新生力量代表和反映了社会发展的方向。

在世代积仇结怨面前,罗密欧与朱丽叶之间的这种爱情最终以双双殉情的结局而收尾。资本主义的发展注定了这一段爱情的产生与发展,封建社会的根深蒂固注定了这段爱情以悲剧收尾的结局。

正如“序诗”中说“双双殉情才埋葬了双方的争斗。爱情是多灾多难,生死相恋,仇恨是没完没了,不肯罢休,直到失去至亲骨肉,才心回意转,看吧,你们两个家族的仇恨招来了怎样的恶果!是上帝在惩罚你们,他使用爱情,来毁灭你们的欢乐。”

《罗密欧与朱丽叶》爱情悲剧的多角度解读

1、封建社会对于人性的封杀

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悲剧可以看作是封建社会对于人性的一种封杀。爱情是人的天性,每个人都在渴望着被爱与爱。罗密欧与朱丽叶之间的爱情是人的天性,然而传统的思想观念、社会伦理将爱情视为洪水猛兽,希望将其扼杀。

他们用传统的纲常伦理来彰显文明,彰显高等生灵的尊严,为了维护封建利益不惜一切代价维护原有的社会秩序,极力想要灭杀天性。

作品中用死亡来保全这种爱情,保持它的纯美。因此我们也可以将罗密欧与朱丽叶的这种爱情悲剧视为一种成全,视为资产阶级的一种无声抗争。

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最终以双双殉情为结局,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在强大的封建社会背景下暂时失败了。但是这沉默的爱情并没有破裂,没有妥协,而是以一种更为沉默、更为坚强的方式进行反抗。

《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悲剧是封建社会对于人性封杀的一种暂时的结果。

2、家族间不可调和的仇恨

《罗密欧与朱丽叶》这部剧从一开始就介绍了两大家族的世仇矛盾,并且时有死伤,这是一种不可缓解的矛盾。在青年男女罗密欧与朱丽叶之间强烈的爱情面前,家族仇恨成为阻碍爱情发展的最大障碍,并且不可逾越。

封建世仇的代表是双方的家族。两位主人公均出生于意大利维罗纳城的两个名门望族。不论是凯布莱特,还是蒙太古家庭,都不会允许自己的子女追求婚姻自由。

双方都视对方为仇敌,在街上偶然相遇尚且会引起械斗,更别说要容忍自己的后代发生真挚的爱情了。

朱丽叶的父亲是一个封建专制的家长,他认为他可以随心所欲地决定自己子女的命运。因而在帕里斯的求婚之下,不顾朱丽叶的反抗,强行决定三天之后将朱丽叶嫁给帕里斯。

然而朱丽叶是莎士比亚笔下最富有反叛精神的人物,为了捍卫自己的爱情向神父劳伦斯求助,并喝下假死药逃避这场婚礼。

在争取爱情与权利自由的时候,朱丽叶说:“我从此不做凯布莱特家的人。最值得自豪的是心心相印,不靠花哨的装饰⋯⋯爱情啊,增添我的力量吧,只有那意志的力量能救我。这一场苦戏得有我独自来支撑。”可以看到朱丽叶为爱情而抗争的勇气。

男主人公罗密欧不同于一般的贵族青年,他真挚、多情,对封建家族的世仇的态度是冷淡的,也是理智的。他无视家族仇恨,勇敢地参加凯布莱特家的舞会。

与朱丽叶相遇后,被朱丽叶的美貌深深地打动,认为朱丽叶像是 “天上的明珠降落人间”,“火炬远不及她的光明” 。他真诚地爱上了朱丽叶。在维护家族与追求爱情两者的选择中,他选择了爱情。

当他获悉朱丽叶已死,他立刻购买毒药前往朱丽叶的墓地,并决心服毒自杀。

他临死前说 :“来,苦味的向导,绝望的领港人,现在赶快把你的厌倦于风涛的船舶向那岩上冲撞过去吧!为了我的爱人,我干了这一杯!”这是罗密欧内心世界的真实独白,表达了他反对封建传统、捍卫爱情权利的意志与决心。

爱情与家族仇恨的抗争一直贯穿全文,推动着故事情节的发展,成为影响罗密欧与朱丽叶爱情悲剧的重要原因。

3、社会的象征意义

彰显了人文主义精神

罗密欧与朱丽叶的自由爱情代表着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精神,两大家族的世仇积怨代表着 16 世纪英国的封建思想。

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悲剧可以看作是人性解放中的一个缩影。

爱情与仇恨往往相辅相成,当罗密欧与朱丽叶宴会中相遇进而一见钟情的时候,错综复杂的矛盾就徐徐展开了。两人之间的这种自由爱情是由人的天性引出的,是不可阻挡的。在面对家族仇恨和封建社会的主导地位面前,这种爱情必然夭折。

悲剧的最高意义,便是将美的崇高意义放大,然后促使人进行反思。

莎士比亚用罗密欧与朱丽叶之间的爱情悲剧,唤醒人们内心深处对于“爱情”、“自由”等人文精神的向往。因此可以说《罗密欧与朱丽叶》这部作品是人文主义对于人性解放的一种呼唤。

对人性复杂性的诠释

《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悲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性的复杂性。罗密欧与朱丽叶在相爱之后,他们首先要面对的便是家族之间不可缓解的仇恨,在现实面前他们别无选择,只能偷偷地结婚。

明知道他们爱情的困难,但还是勇敢追求爱情,这是一场爱情与理智的一种斗争,最终理智败退;朱丽叶的父母是爱朱丽叶的,但是他们不能够容忍自己的权威被威胁和侵害。因此他们阻止朱丽叶的爱情,想要将朱丽叶匆匆的嫁给帕里斯,利益战胜了亲情;当罗密欧与朱丽叶双双殉情之后,两个世仇家族终于释怀,最终利益在爱情面前低下了头。

如“序诗”中说“双双殉情才埋葬了双方的争斗。爱情是多灾多难,生死相恋,仇恨是没完没了,不肯罢休,直到失去至亲骨肉,才心回意转,看吧,你们两个家族的仇恨招来了怎样的恶果!是上帝在惩罚你们,他使用爱情,来毁灭你们的欢乐。”

人性是复杂的,它影响和主导着人们的思想,并改变人们的行为。

爱情中的真善美

英国哲学家罗素说:“支持人生活的三种动力来自三种单纯而又极其强烈的激情: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渴求以及对人类苦难痛彻肺腑的怜悯。”

爱情是一种基本而高尚的人类情感。

正如莎士比亚在《第十二夜》中所描写的那样:

“爱情的精灵呀!你是多么敏感而活泼;虽然你有海一样的容量,可是无论怎样高贵超越的事物,一进了你的范围,便会在顷刻间失去了它的价值。爱情是这样充满了意象,在一切事物中是最富于幻想的。”

青春是恋爱的季节。罗密欧一出场,就掉进了恋爱的网里。他”用眼泪洒为清晨的露水,用长叹嘘成天空的云雾。”这一切都是因为他爱上了罗萨林,可却得不到意中人的欢心。

罗萨林割舍爱情的誓言使他“抱恨终天,活着也就等于死去一般”。此时,爱情的种子已在罗密欧的心中萌发,这种情愫也为罗密欧在情感上的成熟奠定了基础。

而朱丽叶已是年方十四岁的妙龄少女,在当时也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当凯布莱特夫人告诉自己的女儿,年轻高贵的绅士帕里斯向她求婚,并征询她的意见时,朱丽叶回答到:“要是我看见了他以后,能够发生好感,那么我是准备喜欢他的。”从中可以看出,朱丽叶是一个尊重个人真实情感的少女。正如海涅在《莎士比亚的少女和妇人》一书中提到的,“她(朱丽叶)的爱情的品格就是诚实和健康。”

罗密欧与朱丽叶在凯普莱特家族举办的舞会上偶然相遇, “昨天的仇敌,今日的情人”,一场旷世的爱情开始了。在那个奇异的夜晚, “旧日的温情已尽付东流,新生的爱恋正如日初上;为了朱丽叶的绝世温柔,忘却了曾为谁魂思梦想。”最新电影

两个恋人的感情基础是建立在他们没有经历过的快乐上。一种从未经历过的情感拂拭着心灵,激发出无限的柔情和无比的喜悦。他们完全陶醉和沉浸在爱情的喜悦之中,他们的期盼是那么的纯洁和强烈。

“真正的爱情诗篇产生于罗密欧与朱丽叶相遇的一刹那,巨大的激情在一对少年的心里萌动,这既是感官的又是理想的,是两者同时兼备的美妙的和谐物。为了表达罗密欧对朱丽叶的感情,莎士比亚动用了许多世纪以来抒发爱情所创造的全部诗化手段。”

“轻声!那边窗子里亮起来的是什么光?那就是东方,朱丽叶就是太阳!起来吧,美丽的太阳!⋯⋯那是我的意中人;啊!那是我的爱;唉,但愿她知道我在爱着她!她欲言又止,可是她的眼睛已经道出了她的心事。待我去回答她吧;不,我不要太鲁莽,她不是对我说话。天上两颗最灿烂的星,因为有事他去,请求她的眼睛替代它们在空中闪耀。要是她的眼睛变成了天上的星,天上的星变成了她的眼睛,那便怎样呢?她脸上的光辉会掩盖了星星的明亮,正像灯光在朝阳下黯然失色一样;在天上的她的眼睛,会在太空中大放光明,使鸟儿误认为黑夜已经过去而唱出它们的歌声。瞧!她用纤手托住了脸,那姿态是多么美妙!啊,但愿我是那一只手上的手套,好让我亲一亲她脸上的香泽!”

这脍炙人口的诗句富于想象力。它表达了一个恋爱中的年轻人的心声,是他对自己的爱人的热爱与赞美。这幸福的时刻和纯真的爱情让人又惊又喜。

而朱丽叶似乎陷入了两难境地,一方面要维护家族的荣誉和利益,一方面又想追求美好纯真的爱情。“罗密欧啊,罗密欧!为什么你偏偏是罗密欧呢?”

多么沉重的一声感叹!“只恨解不开的世仇宿怨,这段山海深情向谁申诉?幽闺中锁住了桃面人花,要相见除非是梦魂来去”。可是热情总会战胜艰辛,苦味中间才有无限甘甜。最终爱情战胜了仇恨。罗密欧与朱丽叶互诉衷肠,彼此坦诚相见。

正像朱丽叶对罗密欧道出的心声: “我的慷慨像海一样浩渺,我的爱情也像海一样深沉;我给你的越多,我自己也越是富有,因为这两者都是没有穷尽的。”这对年轻的恋人相互交换忠实的盟誓,感人至深。

德国批评家施莱格尔认为“莎士比亚在这出戏中将心灵的纯洁和想象的热烈,将举止的优美高贵和感情的炙烈完美地结合起来。”剧中的人物真实坦白,亲切可爱。

他们既不大胆,也不害羞,既不装腔作势,也不卖弄风情,他们是坦白的、有分寸的,他们从不掩饰自己的愿望,他们感情真挚、胸无城府、温柔体贴、富于想象。

在劳伦斯神父的帮助下,两人秘密结婚。但真爱无坦途,刚刚结过婚,正在享受爱情喜悦的他们却被命运捉弄了一番。罗密欧在愤怒中杀死了朱丽叶的堂兄提伯尔特,不仅加剧了两家的仇恨,他本人还遭到了公爵的放逐。在罗密欧看来,放逐就等于死。因为放逐中的他再也不能见到朱丽叶。

罗密欧只关注朱丽叶,她是唯一的真实存在,是他心灵的归属和崇拜的偶像。此时的他内心痛苦无比。朱丽叶得知表兄的死和罗密欧被放逐的消息后,内心充斥着矛盾。但她寻找更多的理由,希望罗密欧不被放逐。她的巨大的痛苦和失望在罗密欧的身上得到了共鸣。

朱丽叶是一位杰出的女性。纯真、温柔、热情和英勇共存于她的一身。为了爱,她至死不渝。面对父母的逼婚,她说到: “要是一切方法都已用尽,我还有死这条路。”

她听从神父的建议,在忧虑中为了爱情而吞下药水。“爱情啊,给我力量吧!只有力量可以搭救我。” “爱到深处,生死难分;我死非真,君死殉情;人去花凋尽。今世已空,何惜此身?我愿意死随君,问世间几多爱恨!”

罗密欧误以为爱人已死,悲痛欲绝,于是来到墓穴,喝下毒药以身殉情。苏醒后的朱丽叶发现死去的罗密欧,寸断心肠,与爱人同生共死。

约翰·汉肯斯在《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前言中写到:

“《罗密欧与朱丽叶》是一出年轻人的爱情悲剧。没有一个剧像它那样出色的展现了年轻人之间的那种激烈的、理想主义的激情。沉浸在爱情之中的读者可以在剧中找到表达他们心情的最理想的诗句,而那些尚未爱得很深的人,读后也希望他们自己也能这样。这种对爱的普遍的渴求,对肉欲和无私的自我奉献精神的有机结合的期待都可以在这个剧中找到最完美的表达方式。”

这就是罗密欧与朱丽叶留给我们的精神遗产,并将继续滋润着人类的心灵。

结语:莎士比亚的爱情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洋溢着青春的活力,充满了对爱情的渴望与赞美。主人翁之间刻骨铭心的爱感动了一代又一代人,它体现了莎士比亚以个性解放为核心的人文主义思想,这也使得罗密欧与朱丽叶成为深受读者喜爱的、具有无限生命力的艺术形象,给现实世界投射出无限的光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