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洛者,为天地自然气数所赋而成其自然之象。有气者则有其数,有其数者则有其象。河出图,洛出书,以象之显。其象所示,乃数也。数之所变,气化也。亦即由气化而形化,由形化而质化,由质化而穷化。气分阴阳,名曰两仪,为一切事物生化之本。 所谓“气数”者,是指节气时间的长度数,谓之“气数”。太极演示的是一年两个节气长度数,河图演示的是一年四个节气的长度数,洛书演变的是一年八个节气的长度数,奇门九宫推演的是二十四节气的长度数。四者的时间总长度数都是一年365天,所不同的是,太极一个节气为180天,河图一个节气为90天,洛书一个节气为45天,奇门九宫一个节气为15天。天的变化谓之天气,地的变化谓之地气,天地的变化源于节气的自然变化。节气分为寒暑,寒暑分为阴阳和水火。寒暑变化曰阴阳运动,五行运行,用数表示谓之“气数”。 太极把一年一分为二,分出两个节气,即冬至和夏至。河图在太极一分为二的基础上,把两个节气二分为四为四个节气,即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故河图与太极实为二而一,一而二也。洛书在河图二分为四的基础上,把四个节气四分为八为八个节气,即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周易启蒙》曰:“非有十者以为之经,则九之体无以立,非有九者以为之纬,则十之用无以行。不知图书之本为一者,亦不知其二矣。”故洛书与河图实为一而二,二而一也。奇门九宫在洛书四分为八的基础上,把八个节气分为二十四个节气。故奇门九宫与洛书实为一而二,二而一也。而奇门九宫与太极、河图、洛书,则为一而四,四而一也。太极一分为二为两仪,河图二分为四为四象,洛书四分为八为八卦,奇门九宫八分为二十四节气为历法。故太极为玄气的化生图,河图为太极的繁衍图,洛书为河图的繁衍图,奇门九宫为洛书的繁衍图。 奇门九宫者,以太极为元气。在纸上划一个“井”字,分成九个等分,各等分均衡相等,即为九宫。奇门九宫,按照洛书结构原理拟成九宫,即为奇门九宫结构图,也是《奇门遁甲》九宫所用的基石图。《奇门遁甲九宫概论》曰:“奇门九宫,源于洛书,奇布四正,偶列四隅,中五为枢,三五成体。”奇门九宫运用阴阳分合五行生克演示二十四节气、十二个月,四千三百二十个时辰的自然变化,运用阴阳分合五行生克在时空中天地变化的道理,将九宫曲成万物,范围含天盖地。九宫以气数定位,阴阳五行以象数告知,象数位以类天地万物之变化,大千世界皆由此而出。 河图介绍: 最常见的河图图形有两个,一个是原始河图图形,谓之古河图。一个是河图结构原理图图形,也叫河图数点结构原理图。 一、古河图 河出龙马,背之旋毛,前二七,后一六,上四九,下三八,中五十。图中旋毛为数点,而谓之图。《通志序》曰:“河出图,有自然之象,洛出书,有自然之理。天地出此二物,以示圣人,使百代之宪章,必本于此,而不可偏废者也。” 将世界万物万象都曲成河图之象,范围涵盖天地二气自然运行规律。四方五位,春夏秋冬,阴阳五行,以数定位,用象告知,象数位以类天地万物之变化,大千世界皆在河图数点之中。数有加减乘除之变化,象有旺衰得失之其势。故河图是中华先祖为华夏儿女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日行黄道,月行九道。其图形、纹路、层次、次序有条不紊,表意抽象,内涵深奥。虽没有文字,却详尽地表述了天地二气自然构成与运行规律,内有十天干所在,外有十二宫所应,又有二十八宿之位,涵天地万物变化之道,内涵道理、数理、物理及生理之玄微。在天日月星,在地水火风,在人精气神,此则天人合一之道,以应周天之理。成为万物生息转化的自然规律,为一切事物生死转化的纲纪。
河图数点为白与黑、奇与偶组成。白点代表天的运行气数,黑点代表地的运行气数,龙马代表物象、代表人。龙马背负天地,三者合一,人在天地之中,故河图为天地人合一曲成的气数象图。 二、河图数点结构图原理 根据古河图数点四方五位,前后、上下,按照太阳系右手定则自转规律,将其右旋180度,即为河图数点结构原理图。图形的构成是一个完整的天地气数自然运行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其内外共设置五层。最内的一个圆点为太极。代表元气宇宙,代表元气世界,代表元气自然现象,代表一元实体,代表一元人体,代表一元事件等。阴极阳动,阳极阴静,一动一静,周而复始,为第一层。太极四周的四个圆点代表四时,表示少阳、太阳、少阴、太阴;表示一年春、夏、秋、冬四季;一日子、午、卯、酉四时。太极与四时五个圆点合起来表示东西南北中四方五位,表示木火土金水五气,为第二层。中间五个圆点为天数,上下各五个圆点分为两组,上组五个圆点为人数,下组五个圆点为地数,人在天地之中,天、地、人合起来代表三才,即天五、地五、人五,表示上中下三元,为第三层。一、三、二、四为内层、为阴阳二气的量变过程,为第四层。六、八、七、九为外层,为阴阳二气的质变过程,为第五层。五十为阴阳旋动地枢纽。图中白点一、三、五、七、九为奇数,为阳数,为天数。黑点二、四、六、八、十为偶数,为阴数,为地数。各数组排列,白点中有黑点,黑点中有白点;奇数中有偶数,偶数中有奇数;阴数中有阳数,阳数中有阴数;天数中有地数,地数中有天数,天地相互渗透,黑白并存,奇偶相错,天地交合,寓事物两种属性正反两个方面相互转化的因果关系。白点相加二十五,黑点相加三十,故古人认为天地之数五十有五。 第一层和第二层的五个圆点,呈“+”字形排列,还包含有更多含义。其一、中心的一圆点与周围的四个圆点,表示东南西北中四方五位,四方表示立杆测影的观象地,中心圆点表示天地之中,即立杆与天中齐的位置。其二、表示月之朔望上弦下弦月之四象。其三、表示冬至夏至用于测影、祭天、调整历法的五天。其四、表示星宿之四象。东方为青龙之象,南方为朱雀之象,西方为白虎之象,北方为玄武之象。每象统御七个星宿,故二十八宿俱全。其五、表示木、火、土、金、水的运行顺序。(详见:河图结构图图形。)
图中数点是指一年春夏秋冬四个节气点的长度数和四方位置的经纬度数,是中国古代发明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活动的历法。在商朝时只有四个时间节点,即为河图节气纪时法。 阴阳二气一元运行的法则为:以五十为中心旋钮,冬至阴极阳动,夏至阳极阴静。阳一始出东北而南行,阴二始出西南而北行。阴阳二气春俱南,秋俱北,夏交于前,冬交于后。大冬时,阴阳各从一方来,阴八由东来西,阳九由西来东,至中冬之月阴阳相遇于北方,阳九归一,阴八退为六,即为“冬至”。而后相背而去,阳一向左、向上、向外伸展,阴六向右、向下、向内收缩。冬月尽,阴阳俱向南至仲春之月,阳三在东,阴四在西,即为“春分”。此时,南北半球昼夜评分,寒暑适中。阴气渐退,阳气渐长,天气趋炎。至大夏之月,阴阳在南方相遇,阳质形为七,阴二始生,即为“夏至”。至中秋之月,阳穷九在西,阴八退在东,即为“秋分”。此时,又是南北半球昼夜评分,昼夜寒暑与春分时相同。慢慢地阳气消尽,阴气极致,终于又回到北方,即为天地二气一年春夏秋冬四季演绎而生成万物之理,一日子午卯酉四时日月变化之道。 洛书介绍 最常见的洛书图有两个图形,一个是原始洛书图图形,谓之古洛书。一个是洛书结构图图形,也叫洛书圆圈结构原理图,谓之洛书九宫图。 一、古洛书 洛书者,其背有文,九文近头,一文近尾,三文近左胁,七文近右胁,四文近左肩,二文近右肩,八文近左足,六文近右足,五文在背中,其位九,象九宫。中五文又象河图,中一文又象一元太极,其形方,方象地。(详见:古洛书图图形。) 古洛书 洛书为白圆圈与黑圆圈组成。白圆圈代表天的运行气数,黑圆圈代表地的运行气数,神龟代表物象、代表人。神龟背负天地,三者合一,人在天地之中。故洛书亦是一幅天地人合一曲成的气数象图。 二、洛书圆圈结构原理图 按照古洛书圆圈八方九位正隅分布图,绘制出洛书结构图,即为洛书圆圈结构原理图。 其圆圈一九相对而居冬夏南北,三七相对而居春秋东西,二八相对分居立秋西南与立春东北,四六相对分居立夏东南与立冬西北,五则独自居中,与河图中五吻合,而不足于十。其数仅四十有五,以分布于四正、四隅之八方。一、三、七、九布于四正,为阳数居正。二、四、六、八排列四隅,为阴数居隅。居中之五中间一点为元气,周围四点为四象。(详见:洛书结构原理图)
中间五个白圆圈呈“+”字形排列,重现的是河图之意,强调的是中心旋钮物极必反的重要性。其一、最中心一个圆圈代表元气。元气旋动而生阳,阳极阴静,静而复动,周而复始。其二、太极四周的四个圆圈代表四时,表示少阳、太阳、少阴、太阴;表示一年春、夏、秋、冬四季;一日子、午、卯、酉四时。其三、表示东南西北中四方五位,四方表示立杆测影的观象地,中心圆圈表示天地之中,即立杆与天中齐的位置,表示冬至夏至用于测影、祭天、调整历法的五天。其四、表示月之朔望上弦下弦月之四象。其五、表示星宿之四象,东方为青龙之象,南方为朱雀之象,西方为白虎之象,北方为玄武之象。每象统御七个星宿,故二十八宿俱全。其六、表示木、火、土、金、水运行次序。白圆圈相加二十五,黑圆圈相加二十,故洛书之数四十有五。 洛书标志着中国原始文化的更高成就。洛书只用了九个自然数,排列成一个正方形,形成华夏历史上影响深远的九宫图,且奇妙结构和无穷变化令中外数学家为之叹服。洛书开启了幻方世界的先河,成为组合数学的鼻祖。数学家华罗庚对洛书非常推崇,称“洛书可能作为我们和另一星球交流的媒介。”因为另一星球的生命只要对着数数就行了,不必依靠任何语言。 奇门九宫介绍 何谓奇门九宫?在纸上划一个“井”字,分成九个等分,各等分均衡相等,即为九宫。奇门九宫,按照洛书结构原理图拟成九宫,即为目前的九宫洛书结构图,也是《奇门遁甲》九宫所用的基石图。 奇门九宫,所使用的象为河图十天干之象,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所使用的数和位,为洛书奇偶之数,正隅之位,即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所运行的法则,为河图阴阳相合法则;为洛书阳与阳相冲、阴与阴相冲法则;为阴阳动则分静则合法则;为三元积数成六纪法则;为日行黄道,月行九道法则。(详见:奇门遁甲九宫图) 奇门九宫图
奇门九宫预测事物的理论依据是什么呢?按照太极元气混沌状态,河图奇偶之数,洛书正隅之位,天地阴阳之象,将天地曲成九宫,以星门神奇仪在九宫中的变化视为天地万物之变象,九宫即为模拟太极元气,河图、洛书天地气数自然运行系统。方法是在九宫中布上十二地支作为十二个时间节点和方位经纬度,排上二十四节气作为阴阳变界,和上中下三元积数,按照洛书之位和后天八卦之序对应各宫空间,建立起时空条件,九宫即为天地万物运行的四维时空模型。在这个模型中,时间中有空间和数,空间中有时间和数,数既是时间也是空间。按照河图洛书阴阳五行自然运行法则要求,在九宫中设置一个时间节点系统、一个阴阳系统、一个五行系统、一个洛书龟体系统、一个数据库系统、一个方位经纬度系统、一个万物万象系统。宫中之数奇偶相错,阴阳交合,阳与阳相冲、阴与阴相分,使阴阳退进不能错位,五行生克运行次序不能颠倒。数、时间、空间相互渗透,用十二个时间节点以二十四节气为分界进行推演,九宫即为天地万物运行之自然状态。故《奇门遁甲九宫概论》曰:“奇门以系统拟天地万物运行之态”。时间、空间、象在九宫中均以数表示。用时间变化类比数之变化,用数之变化类比象之变化,用象之变化类比天地万物之变化,奇门九宫以此为理论基础,用以分析判断万物万象在时间与空间中的生息转化过程。 奇门九宫之所以神奇,其神奇功能在哪里呢?神奇就在太极、河图、洛书时间节点、阴阳分合、五行生克和象、数、位、理上。象、数、位是研究阴阳动变和五行生克的重要依据。万物万象的变化,莫大于时间的变化。研究阴阳分合转化就是研究时间节点变化的,研究五行生克就是研究万物万象在时间节点上是如何发生变化的。在太极、河图、洛书、奇门九宫格局里,象、数、位的变化,类比的是天地万物之自然变化。把话反过来说,天地万物之自然变化显示在太极、河图、洛书、奇门九宫格局里就是象、数、位的变化。天地万物在大自然中又是怎样变化的呢?象变描述的是大自然中万物万象在春夏秋冬变化的变象,数变描述的是万物万象在春夏秋冬变化后的变数,位变描述的是万物万象经过春夏秋冬演绎而生成后的变位。在大自然中,时间节点的变化就是春夏秋冬的变化,春夏秋冬的变化会引起万物万象生成与死亡的变化,万物万象生成与死亡的变化会引起人们生产、生活的变化。因人们生产、生活的变化会引起吉凶祸福的变化。九宫格局又是如何变化的呢?在九宫中,时间节点数的变动就是中国传统六甲纪时排序数更换的过程,六甲纪时排序数更换的过程,就是上中下三元更换的过程,就是阴阳分合和五行运行的过程。六甲旬首变化的过程就是局数的变化,局数变化会引起星门神奇仪在九宫中排兵布阵形式的变化,星门神奇仪在九宫中排兵布阵形式的变化,会引起星门神奇仪阴阳分合五行生克的变化,星门神奇仪阴阳分合五行生克的变化,就是九宫格局阴阳五行平衡、失衡的变化。九宫中阴阳分合五行生克平衡失衡的变化,会引起代表被预测对象的奇仪符号落宫和代表被预测主体对象的奇仪符号落宫之间阴阳分合、五行生克的变化,用阴阳分合和五行生克的变化分析判断吉凶祸福。 《奇门遁甲九宫概论》曰:“时空中万象即成,皆有因缘,象化数而入于九宫,数演象而合于局外,无非九宫一贯之理。”“外动内随,机由乎天;内动外应,动由乎人。由天则内衍,由人则外衍。外牵内动,内动外应,内外相应,天人合一。”所谓内外者,是指九宫之内,九宫之外。九宫之内阴阳分合五行生克演示的是天地阴阳二气自然运行规律,九宫之外对应的是与人间事物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所谓“外动内随”是指:九宫之外万物万象的千变万化,九宫之内阴阳分合五行生克在伴随着,原因是天地阴阳二气在自然运行中联系着万物万象。所谓“内动外应”是指:九宫之内阴阳分合五行生克相互转化,对应着九宫之外人间事物的千变万化,原因是天地阴阳二气的自然转化,与九宫之外人间事物千变万化有着千丝万楼的内在的必然联系。 故奇门九宫是《奇门遁甲》的重要组成部分。《奇门遁甲九宫概论》曰:“奇门九宫,涵天地万物变化之道,故其中有其道理、数理、物理及生理之玄微。”河图、洛书、奇门九宫阴阳相合,阳与阳相冲,阴与阴相分,阳顺阴逆和五行生克气数运转法则,是按照天文学、地理学、自然科学、物理学、力学、数学、生理学原理,顺应天地阴阳二气在春夏秋冬的自然变化规律而设置的。学会了奇门九宫阴阳分合和五行生克相互转化理论,即掌握了天地万物生息转化之自然规律。明白了天地万物生息转化之自然规律,就悟出了奇门九宫数术理论的深刻内涵,而且也悟出了奇门九宫深奥之所在,也悟出了如何做人的道理,所以学习《奇门遁甲》,首要学习九宫。 《奇门遁甲九宫概论》曰:“九宫之道,通天彻地,变化始终。凡性命之道,天人之理,无不尽涵其中。能识奇门九宫神韵,则知奇门之奇,实不离九宫之正(编者注:实不离河图也。)而奇门之神,亦于九宫寻常之形中而藏。遁甲之隐显、奇仪之进退、星神之出没、八门之开阖,无不本九宫而定。昔大禹治水,布九宫以摄斗,衍九畴之文,大水由是而治。三皇五帝治世,无不本乎九宫之法则,此奇门九宫之大用。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莫非九宫之对奕?千军万马,须入九宫疆场,而后乃可高奏凯歌。欲入奇门而识遁甲,岂有不从九宫立定根基之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