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节录《孟子》【尽心篇上15】是三行先生书法作品(附注)

 是志成 2016-06-09
 
 
圣人,百世之师,伯夷、柳下惠是也。
闻伯夷之风者,顽夫廉,懦夫立志;
闻柳下惠之风者,薄夫敦,鄙夫宽。
奋乎百世之上,百世之下,闻者莫不兴起也。
节录孟子【尽心篇下】第十五
原文:

孟子曰:「圣人,百世之师也,伯夷、柳下惠是也。故闻伯夷之风者,顽夫廉,懦夫有立志;闻柳下惠之风者,薄夫敦,鄙夫宽。奋乎百世之上。百世之下,闻者莫不兴起也。非圣人而能若是乎,而况于亲炙之者乎?」

***《孟子》一书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再传弟子共同编写而成,记录了孟子的语言、政治观点(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贵君轻)和政治行动的儒家经典著作。

因为在孟子降生的年代里,诸侯任性胡为,穷兵黩武,所需要的是能合纵连衡,而为他们扩张土地的权谋之士,如秦用商鞅,楚魏用吴起,齐威王、宣王用孙子田忌之徒;孟子守着先王之道,不肯阿世取容,称尧舜,崇孔子,发而为中正和平,王道民本的言论,被诸侯视之为迂腐而不获见用,周游列国三十余年,找不到实现他理想主张的机会,乃束装回国,和他的门生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讲学论道,写成「孟子」七篇:分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以及尽心。由于每篇的分量很多,又分成上、下两篇,因此全书共有十四卷,二百六十一章,三万四千六百八十五字,孟子的言论和事迹差不多都保存在这七篇之中,在思想学术上发扬儒学,薪火相传以保卫圣贤之道统。南宋朱熹取《孟子》与《大学》、《中庸》、《论语》合为《四书》。

孟子: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子舆(待考,一说字子车或子居)。战国时期鲁国人,鲁国庆父后裔。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著有《孟子》一书。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孟子本为“鲁国三桓”之后,父名激,母仉氏。孟子远祖是鲁国贵族孟孙氏,后家道衰微,从鲁国迁居邹国。孟子三岁丧父,孟母艰辛地将他抚养成人,孟母管束甚严,其“孟母三迁”、“孟母断织”等故事,成为千古美谈,是后世母教之典范。孟子的出生距孔子之死(前479)大约百年左右。卒于周赧王二十六年(公元前二八九年),享年八十四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