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形、义、情书法审美说说启功、沙孟海先生作品的得失

 东方竹马 2016-06-09

书法是写字的艺术。书法的发展与文字的发展是“齐头并进”的,因此,书法的发展受到文字笔画的制约。在字体的发展中,人们把感情逐渐融入到文字的笔画中,形成了审美情感:黑体字庄重大方、宋体字俊俏秀气、隶体字端庄秀丽、魏体字苍劲豪放。在书体的发展中,人们对楷书、行书、草书以站、行、走形容,把人类的实践活动和思想的审美情感充分地融入到文字的笔画中。同时,文字又是表现一定意义和思想的书面交流工具,是语言的视觉形式,其意义和思想也带有人类的情感。由于书法一直以来受文字笔画的制约,所以,书家在书法创作时只重视文字笔画所赋予的情感,忽略了文字内容所蕴含的情感与文字笔画的有机统一,这是书法发展至今最大的缺憾。
  文字内容是有感情的,书体笔画是有感情的,作者书写时也有感情的。当三种感情碰撞时,书法作品才达到最高境界,这时才真正称得上精品书法艺术。
  那么,书家在书法创作时,能否做到文字笔画所赋予的情感与文字内容所蕴含的情感和自己内心涌动着的情感有机融合统一?答案是肯定的。天下第一大行书《兰亭序》,其书法“点画秀美,行气流畅”,“清风出袖,明月入怀”,“飘若浮云,矫若惊龙”,“遒媚劲健,绝代所无”。书写者王羲之以轻快的笔法(笔画)表达快乐的文字内容,文字笔画所赋予的情感与文字内容所蕴含的情感得到了充分的表现,得到后人审美情感共鸣。天下第二大行书《祭侄稿》,书写者颜真卿以自成的书体、厚重的笔画随情挥洒,任笔涂抹,形成了悲愤慷慨、凝重悲壮的意境,其文字笔画和内容思想双重情感充分地融合统一,渲染了气氛,增加了艺术感染力,成为行书典范。

  我们再来看看当代大家启功的书法:一钩新月印滩涂,水碧山青世所无,仙景不须求外物,行人步步踏明珠。这是一幅美丽新月下行人游玩海滩的欢乐图。启老采用了清新、隽永的笔画书写,使书写的笔画很好地烘托了诗作的内容思想(意境),完全做到了形式(书体笔画)、内容思想(意境)、情感审美的完美统一,名副其实成为了中国书法艺术的精品。
  

  再来看看沙孟海先生书写的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的书法。《满江红·怒发冲冠》是一首气壮山河、光照日月的传世名作,抒发作者扫荡敌寇、还我河山坚定意志和必胜信念。沙老采用浑厚、峻险、豪迈之笔书写,笔法与内容浑然一体,感情强烈。形、义、情很好地交织在了一起,成为了沙老很有感染力的书法艺术作品。

  

  但是,书家形成了一种书风后,有时会信手写来,其书写笔画所赋予的情感与文字内容所蕴含的情感不能充分地融合统一,这样的作品不是完美的书法艺术,经不起历史的考验,只属于写字而已!比如,启功先生论词绝句二十首之七——潮来万里有情风,浩瀚通明是长公。无数新声传妙语,不徒铁板大江东。这首诗赞赏苏词气势如潮,出语不凡。然而,启老清新、隽永的笔画似乎不能达到诗中的思想感情。尤其是启老常用的细瘦笔画,在这首诗的意境前显得力不从心,其诗的意境与书写笔画所含情感各行其道,大相径庭。以诗的思想内容来欣赏这幅书法,是不能引起情感共鸣的。
  

  同样,沙老书写的唐代诗人韦应物《秋夜寄丘员外》。这是一首怀人诗。全诗以其古雅闲淡的风格美,给人玩绎不尽的艺术享受。而沙老浑厚峻险的笔法与诗中“古雅闲淡”的感情怎么也合拍不起来,似乎是牛头不对马嘴。虽然沙老的这幅书法字字浑厚峻险,但站在诗的思想意义角度欣赏该作品总觉得两者的感情不对称、不和谐。

  

  因此,文字笔画所赋予的情感、文字内容所蕴含的思想情感与作者的思想情感充分地融合统一时,书法艺术才是完美的。未来书法艺术需要书写书体笔画、文字内容和作者的三重情感的融合,即书法形、义、情“三情”融合统一。也就是说,一幅书法作品,如果能达到内容情感、笔画情感、作者情感高度一致,就是完美的书法艺术。否则,即使是大书法家的作品,也只能视作书写工具,是抄写,而不是书法艺术!所以,书家形成了一种书风后,要选择与自己的笔法情感相同相近思想情感的诗词文赋进行创作。这样的作品才经得起历史的检验,才是书法艺术宝库中永放光辉的奇葩!




不是普通的公众号
少儿书法教育

以书法、教育为载体 熏陶、传播传统文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