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洗万古凡马空——徐悲鸿

 紫气东来2050 2016-06-09

央视鉴宝栏目

微信号:kingzhiling


徐悲鸿的马与那个特殊岁月共同诞生,他画的马都是在天际、旷野上渴望自由、追求光明的无缰骏马,有锐於进取的精神,更有傲骨铮铮、忠诚勇猛的品性,希望民族奋发,国家振兴。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神州大地被日寇铁蹄蹂躏,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系于一线之间。一大批青年学子及文化名人纷纷以不同形式投身到抗日救亡的运动之中,徐悲鸿先生就是这场用艺术救国运动中的代表人物。


徐悲鸿画马

1938年秋起,徐悲鸿痛于国难深重,毅然决心携艺奔波,远赴南洋、南亚为抗日将士义展筹资,后因太平洋战争爆发,取道缅甸回国。1942年,漂游海外三年的徐悲鸿从云南入境回国。在保山、大理、昆明等地举办“劳军画展”,广泛结交社会各界名流,求书索画者颇多,徐悲鸿先生总是以礼相待,“佩青”先生应也与徐悲鸿相识于彼时。


徐悲鸿   双骏图
立轴? 设色纸本
1942年作?
52×64 cm. 
款识:佩青先生雅正,壬午四月悲鸿客昆明。
印文:悲鸿
鉴藏印:铁岭王贵忱章
著录:《云南民间收藏集萃·书画》,云南美术出版社,2008年。
RMB: 3,800,000-4,800,000
 

▲王贵忱像

王贵忱:常用笔名可居、银州。辽宁铁岭县人。是中国著名的古文献版本学家、古钱币学家、金石学家、历史学家及书法家,是中国当代学界的一位通才式学者。被潘景郑先生誉为“魁奇之士”。富收藏,国内文献学和收藏界曾有一个“二王”的说法“北有王世襄,南有王贵忱”。



 

▲双骏图局部1

本幅作品以徐悲鸿常用构图方法:四分之三侧面,因为这个角度最能够展现奔马的精神状态和体貌特征。与其它奔马作品不同的是,本幅双马在奔腾中似有交流,一方面是风驰电掣的速度,一方面甚至有些温情脉脉,仿佛预示着一种战争中的友情。此外,右侧马的马腿被适当拉长了一些,这种比例略微失调带来的错觉使该马显得更加神速,两条前腿几乎要腾空而起。


▲双骏图局部2

在画法上,画家先以富有变化的大块灰墨摆出马的形体,刚柔并济的寥寥数笔写出四肢的主要骨骼、肌肉,再运用浓墨点出头部五官特点,最后以硬笔焦墨扫出随风飘舞的鬃、尾,双骏即跃然纸上。整幅气魄雄浑,笔力豪壮,结构精准,神态生动,足见悲鸿以西方的素描和中国传统水墨相结合所体现出的功力,以及体察细微的能力,当为徐悲鸿画马佳作。

 

徐悲鸿  秋风立马
镜心? 水墨纸本
1945年作
125×63 cm. 
题识:秋风万里频回顾,认识当年旧战场。乙酉日本乞降之日,悲鸿写於盘溪。
印文:东海王孙
展览:“中国近现代书画十二大名家精品展(三)”,保利艺术博物馆,2011年10月。
著录:《中国近现代书画十二大名家精品集》(三),第138页,保利艺术博物馆,2011年10月。
RMB: 6,000,000-7,000,000



此幅《秋风立马图》图中立马风俊神清,气宇非凡。马首、颈项、胸臆的勾勒造型精准、简洁凝练,笔墨刚健朗畅,马的昂首之姿、其体积感及力度感跃然纸上。腹部、臀部及鬃尾弧线充满弹性,富於动感,马的腿部转折得道,透视合理,落笔犹如钢刀,力透纸背。画面浓淡干湿变化浑然天成,趣味怏然。而画幅别出之处更在其旷达风度和自若本色。立马造型矫健伟岸风清骨骏,有马的高风傲骨,也有马的聪慧敏悟,神情稳似泰山,淡若池水,率直中透着大气,思想感情高迈不凡。他不单是在审视历史,也是历史的创造者。而这实际上也是徐悲鸿自己的精神象征。立马足下平川只作淡色渲染用笔含蓄蕴藉,与立马的慷慨刚健虚实相生,更显其伟岸神采。

 

徐悲鸿   桐阴骏马
立轴? 设色纸本
1937年作?
76×43 cm.  
题识:天木先生惠教,悲鸿,廿六年春。
印文:徐悲鸿
著录:《中国当代六大名家书画集》(Ⅰ),第148页,台北历史博物馆,2001年。
说明:上款“天木”为王天木(1891-1995),原名王仁锵,化名郑士松,东北人。早年在东北军、西北军中工作,加入军统后成为军统四大金刚之一。
RMB: 2,600,000-3,200,000
 

▲王天木像

王天木(1891-1995),原名王仁锵,东北人。早年就读于保定军官学校、东北讲武堂。1915年任浙江高等监察厅厅长、驻外使馆秘。曾与沈醉、陈恭澍、赵理君并称军统的四大金刚。抗战时期投降日伪,后定居台湾。1937年,戴笠将王天木调到天津任国民党军统特务华北区区长。
 
《桐阴骏马》为徐悲鸿先生在民国二十六年所画。是年,他在香港、广州、长沙等地举办画展,南北广泛交游,万里奔波,推广画学要义。在绘画上创作上也有诸多著名作品诞生,《桐阴骏马》构图严谨,形神兼备,不仅在绘画史上是有重要地位,也可以看出悲鸿先生在特殊时期面对世事百态,如骏马图所具的云淡风轻的胸怀。


▲ 桐阴骏马局部

《桐阴骏马》描绘一匹骏马于站立于春藤之下,静静饮水,浅草没马蹄,绿草与藤叶用色温润,春意盎然。头颈低埋,四蹄矫健而有力,背部和腹部大笔勾勒却完美的表现了立体感和坚硬的质感。线条粗重而率意,富有弹性,表现出肌肉的力度。鬃毛和马尾在运笔施墨上杂而不乱,虚实相间,浓淡干湿中见精神,表现出马鬃的飘逸和洒脱。既含西方绘画的解剖原理,又不失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写意精神。

 

徐悲鸿   大吉图
立轴? 设色纸本
1938年作?
108×34 cm. 
题识:伯宣先生正画,戊寅始寒,悲鸿。
钤印:悲鸿
展览:“中国近现代书画十二大名家精品展(三)”,保利艺术博物馆,2011年10月。
著录:《中国近现代书画十二大名家精品集》(三),第125页,保利艺术博物馆,2011年10月。
说明:上款人“伯宣”为盛伯宣,北平时期著名花鸟画家。
RMB: 4,000,000-4,800,000
 

▲1918年徐悲鸿与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部分导师的合影
 


盛伯宣曾与徐悲鸿同任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艺术指导,他教授花卉画法。该会于1918年2月23日由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发起组织,其宗旨为“研究画法发展美育”,是中国现代史上第一个新型的研究绘画艺术的大型美术团体。徐悲鸿常画奔马、雄狮、晨鸡、飞鹰等题材,予观者以生机和力量,表现了令人振奋的积极精神。徐悲鸿以奔马驰誉世界,但他的竹鸡作品亦是非凡。


 ▲大吉图局部

此幅《 大吉图》作于1938年,时年徐悲鸿44岁。画面中墨气淋漓,在讲求鸡的形似的同时,更加注重依形而生,遣笔运墨的文人挥写特点,大笔勾勒中尽现其栩栩如生的神态。画作后面的竹子疏落有致,以淡墨勾画竹竿,浓墨渲染竹叶。画面整体气韵上,符合徐悲鸿动物画注重写生,讲求形似,并且形神俱佳等特征。徐悲鸿的这件竹鸡作品在随意之中更具有一种从容丽脱的气度,实为徐悲鸿的经典之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