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品赏析】徐悲鸿绘画作品欣赏(二)

 街心舞苑 2017-03-22

徐悲鸿绘画作品欣赏(二)


十骏图  手卷 水墨纸本 1935年作

    款识:问汝健足是何用,为觅生蒭春日驰。二四年夏始又写一幅,不禁感叹。悲鸿。钤印:悲鸿、江南布衣、吞吐大荒、退以俟听而不惑

柳拂立马图 1936年作

秋溪饮马  设色纸本 1942年作

秋风立马  设色纸本 1936年作  (3360万元,2010年北京传是秋拍)

    此幅画美在马的动势。牠脖子扭动,头向后方张望,鬃毛在风中飞扬,四腿站姿优美。作者突出了马的肩部、胸部、颈部大块肌肉的形状,凸现马的英俊、雄健形象。画家简单的线条将柔韧的踝关节和坚硬的蹄子等体面转折关系惟肖惟妙地刻划出来,达到尽微致广的境界。画面中,徐悲鸿不仅充分发挥传统笔墨的轻重、疾徐、枯湿、浓淡、疏密、聚散的节奏韵律的抒情性,而且充分掌握笔墨作为“造型语言”的严格写生、写实的造型性,使两者巧妙地合而为一,标志著中西融合的艺术理论和理想在创作实践中的最高成就。

雄风  水墨纸本 1937年作

    款识:南使宜天马,由来万匹强。浮云连阵没,秋草遍山长。闻说真龙种,仍残老骕骦。哀鸣思战斗,迥立向苍苍。复初先生居太原十二年得法书名画无数,爱美之笃,世罕其俦。鄙作辄蒙延誉,心感无极。廿六年冬,相晤于渝作此奉教。悲鸿。钤印:悲鸿、阳朔天民、庄敬自强

奔马  1939年作

双骏  设色纸本 1938年作

    款识:卓庵先生正之。戊寅初夏,悲鸿。 钤印:徐

    徐悲鸿一生画马极多,尤以动态为主。此幅《双骏》绘双色骏马正奔腾于原野上,意气奋发,观之令人精神为之一振。画中双骏以近处黑马为主体,圆劲的线条勾勒马的外形,马头和马背处留白,用以体现高光,这不仅写出了马的皮毛质感和肌理,也使马的形象更加丰满立体。马之嘴、鼻、眼等处皆以浓墨写出,马背处则以淡墨略加渲染,层次分明,生动表现出运动中骏马的肌肉骨骼。马鬃、马尾以迅疾之笔挥扫而出,马蹄奔腾而起,极显动势。画中红色骏马只露半个身体,正从远处奔腾而来,似欲同黑马并驾齐驱,一较高下。中国画讲究托物寄兴,徐悲鸿曾言:“画什么东西,都要有精神的寄托”,他给笔下的马赋予了自己的个性和理想。本幅作品作于戊寅(1938年),正值抗战初期。他用雄浑刚健的笔调,将内心澎湃的情感挥洒在笔端,使整幅作品呈现出驰骋奔腾的昂扬状态,给人以极大的力量和艺术感染力。

奔马  设色纸本 1939年作

奔马  水墨纸本 1941年作

    此幅《奔馬圖》,運用飽酣奔放的墨色勾勒頭、頸、胸、腿等大轉折部位,並以乾筆掃出鬃尾,使濃淡乾濕的變化渾然天成。馬腿的直線細勁有力,有如鋼刀,力透紙背,而腹部、臀部及鬃尾的弧線很有彈性,富於動感。既充分發揮了中國傳統寫意畫的簡潔與凝練,又結合西畫的塊面與光影,濃墨與淡墨交錯,濕筆與渴筆互輝,把馬的形體表現得十分強健,縱橫馳騁,氣勢磅礴,觀之使人備感精神振奮。畫面用筆縱放淋灕,但造型結構卻十分嚴謹。特別是對馬雖瘦骨憎錯卻仍昂首長嘯的刻畫,不僅深得子美“向前敲瘦骨,猶自帶銅聲”的詩中真意,更深得畫中三昧,別具審美價值。縱觀整體,畫面前大後小,透視感較強,前伸的雙腿和馬頭有很強的衝擊力,似乎要衝破畫面,大有一種破空而來、呼嘯而去的磅礴氣勢。

马  水墨纸本 1942年作

立马图  1942年作 (358.4万元,2010年翰海秋拍)

奔 马  立轴 水墨纸本 1942年作

    画中奔马一承徐氏作风,既有写实,又有中国画的意象特点。全马以水墨写出,但并不依马的实际比例亦步亦趋,虽瘦骨嶙峋而动势毕出,精气毕至;其背景空无依傍顾,更别具空灵生气。奔马颈毛与尾鬃猎猎风中,坚蹄则奋勇地上,似有为抗日摇旗、驱走之意;马首高昂旁,则寓誓不低头而期待同志之情。整幅画面充溢着强烈的时代气息。



(未完        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