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播州缘何得名?你且细细看来

 bbbo 2016-06-09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播州的新时代

     2016年3月,国务院批复同意贵州省撤销遵义县,设立遵义市播州区。很多人不禁要问,新区为何取名“播州”,这其中有何渊源?播州这个名字,可以追溯到唐代贞观十三年(639年)。在此之前和之后,在遵义县这块土地上,又有过哪些精彩历程呢?在播州区挂牌之前,遵义晚报记者找到遵义市历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葛镇亚,他为我们详细讲解了遵义县的“前世今生”。

团鱼为图腾崇拜

遵义县这块土地上,何时开始有人类活动?上世纪九十年代,县城南白镇龙山村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的磨光石斧,应该能很好地回答这个问题。“这就印证了远古人类很早就开始在县域一带活动。”葛镇亚肯定地说。

春秋前,在黔北出现了“鳖国”,当地土著民族将鳖也就是团鱼作为图腾崇拜,是西南夷诸邦国之一。战国时,鳖国是夜郎国的“旁小邑”,也就是臣服于夜郎国的一个小国。

到底因何得名

时间到了唐太宗贞观九年,也就是635年,朝廷在隋代牋郡的北部置郎州,领辖恭水、高山、贡山、柯盈、邪施、释燕6县。贞观十一年,废郎州及6县;十三年(639),以郎州地改置为播州,仍领恭水等6县。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尚稽陈公祠)

“为什么叫播州?”葛镇亚介绍,从“郎州”二字看,因其地原为夜郎故土,与夜郎有渊源关系。而关于播州名字的由来,有很多种说法:其中,明代贵州巡抚郭子章曾用拆字法解释“播”字,认为是“番之有才者”,简单来说,就是朝廷在招抚蛮夷之地所置的州。今人也用拆字法求解,认为:播字左偏旁从手,指当地人靠着勤劳的双手,辟土开田,播字下有“田”,耕种收获粮食,播字右上有“米”字,所以,“播州”之名指农耕的富饶地方。葛镇亚并不认可这些,他觉得郭子章之说含有民族岐视,并有望文生义的附会之嫌。

葛镇亚指出:先秦、汉代时期,今四川、贵州一带历来是土著先民濮人的重要居住区,隋唐时,濮的名称消失,从古代百濮集团中分化出多支后裔,居住牋的称为僚人,居住在川南的称为k(bo)人,川南k人先后分批进入今天的遵义一带聚居繁衍。从郎州更名播州,显然与k人有密切关系。从古民族称谓变迁中,由濮而k,由k而“播”,k、播同音,郎州名便依族称谐为“播”字,隐秘地表达着古族名、古地名的相承及流变关系。这一说法,也是葛镇亚最为认可的一个。

首次出现在唐代

播州初建时,是唐朝的下等经制州,由朝廷派官员来管理当地的人口户籍、田地税收等,所辖区域相当今遵义市中心城区、遵义县、绥阳县和桐梓县地。唐代贞观十四年(640年),改播州所辖恭水县为罗蒙县,贞观十六年(642年)又改罗蒙为遵义县,这才有了遵义之名。

(播州土司杨辉墓出土的陶俑)

如今,我们经常会在城区一些宣传墙上,看到写有“遵道行义”字样的标语,这是当代学者解释的遵义之名。葛镇亚认为,遵义应该来源于《尚书》中的:“无偏无颇,遵王之义”。也就是说,应当遵循先王之正义,才能管好民众。这一说法源于东汉,公孙述称王于四川,牋郡内有人反对,便派遣使者投奔汉光武帝,被封为“义郎”,有遵循“义郎”作为,拥护国家统一,忠于中央王朝之意。播州之名和行政建制称谓一直延续到明代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

“遵义县更名为播州区,其实是播州原有地名在新历史条件下的回归,这正是为了传承历史。”葛镇亚说,如今,国务院批复同意贵州省撤销遵义县,以近千年历史的播州为区名,具有丰富厚重的人文底蕴和文化内涵。




遵义晚报今日精彩内容:


3版【新闻遵义】:千年古县载史册,播州开启新时代

7版【新闻遵义】:进失信名单“老赖”去港回不来,急令其子兑现执行款

8版【新闻遵义】:我市8786名司机驾照“过期”



(本文为遵义晚报采写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张文倬

审核:苟燕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