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中国第六套普通邮票的研究

 打杂儿的 2016-06-09
新中国第六套普通邮票的研究
  作者:陈国成

  从1950年2月新中国建国初期至1954年4月,国家邮政部门先后发行了旧币面值的7套全国通用普通邮票,其中编序普通邮票第6组的“普6”是唯一一套非天安门图案的旧币值普票,一向处于市价低、研究少的从属地位,未引起足够重视。进入新世纪以来,经过普票界的热心人不断研究发掘,该套普票有一些变体票陆续出现,子模特征的研究也有新的成果。故整理此文,着重对该套普票的发行背景、3种子模特征、7种变体票进行研究。

  一、“普6”的基本概况



  图1


  图2


  图3


  图4

  “普6”全套6枚(图1),面值分别是50元、200元、250元、800元、1600元和2000元。图案为工人、牧民和建筑物,是1955年国家实行币制改革以前,七套旧币全国通用普票中第一套图案各不相同的普通邮票,也是唯一的一套非天安门图案的普通邮票。该套票由孙传哲设计,北京人民印刷厂营业分厂胶版印刷。1953年3月25日,中央人民政府邮电部第227号《邮电部公报》通令《发行新图案普通邮票》五枚(图2),在发行通令时本套普票的名称叫“新图案普通邮票”,以区别前面的五套天安门图案普票。1953年4月6日,中央人民政府邮电部第230号《邮电部公报》通知《补登新发行新图案普通邮票的图案》(图3),把刚刚发行的“普6”5枚邮票的图案公布出来,以便大家加深对这一套新图案普票的印象。面值2000元邮票推迟至同年5月25日发行,详见中央人民政府邮电部第241号《邮电部公报》通令《继续发行新图案普通邮票》(图4)。1981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票目录》把“普6”邮票名称改为“不同图案的普通邮票”,随后各种版本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票目录》一直沿用这一票名至今。邮局全张200枚,横20枚直10枚,除面值250元邮票为梳式齿,齿孔12.5度外,其余五枚均为线式齿,齿孔14度。厂铭为直写的“北京人民印刷厂营业分厂承印”,全张仅见一个厂铭,在邮局全张的左边纸位跨第6-8横行。左边纸的厂铭处上方有全张总枚数铭“10×20=200”,位跨第1-2横行。据资料统计,“普6”的总印量为8.5亿枚,其中800元面值邮票印量达5.55亿枚。

  二、“普6”发行的背景

  新中国建国初期,随着邮政业务的日益发展,邮政部门先后发行了五套天安门图案的普通邮票(俗称普1—普5),其中1951年4月18日发行的“普5”以其破天荒的高面值(旧币41万元)和印有网状底纹而傲视邮坛。斗转星移,也许人们感到前五套普票的图案过于单一整齐,有人建议应发行其它新图案的普通邮票,这一意见得到邮票发行部门的首肯。而究竟应该选用什么图案呢?建议颇多,但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反映新中国工农业生产新面貌的图案;一种是反映除天安门以外的北京其它名胜古迹的图案。从后来实际发行的“普6”邮票图案看,先后分二次发行才完成的一套6枚邮票,其中4枚邮票的图案反映了建国以来的工业和畜牧业生产,它们分别是第1枚50元面值的纺织女工图案的邮票(玫红色);第2枚200元面值的牧羊图案邮票(草绿色);第4枚800元面值的车间车床工人图案邮票(蓝绿色);第5枚1600元面值的煤矿工人图案邮票(灰色)。另外两枚反映的是北京名胜古迹,第3枚250元面值的天蓝色石狮子图案邮票,邮电部1953年3月25日第227号公告该枚邮票名称为芦沟桥的石狮子,后来在1953年5月25日的第241号通令中第二条明确说明:“250元一种的图案名称原系‘芦沟桥上的石狮子’图,应将‘芦沟桥上的’五字删掉,改为‘石狮子’图”,故本枚邮票的名称为“石狮子”从此一直沿用至今;第6枚2000元的橙红色邮票为北京故宫角楼图案。

  “普6”发行的另一个主要原因是面值设置的需要,这从邮电部1953年3月25日227号公报《发行新图案普通邮票》中可以看出:通令一开头写着:“各级邮政机构:本部为适合目前各种邮件资费,特印制新图案普通邮票5种。一俟印就即陆续配发各局,各局收到即可开始售用”,通令明确告诉我们,发行“普6”这套较低面值的邮票的目的是“适应目前各种资费”,其最为明显的则是前五套普票面值最低是100元(即新币值的1分),没有比100元更低面值的邮票,因此在日常邮政业务使用中十分不便。例如国内印刷函件贴用250元的邮票,因此需要有50元面值或250元面值的邮票来满足这方面的邮政需要。作为辅助邮票,“普6”的第1枚和第3枚邮票的面值设置可谓雪中送炭,而从单票单封的角度出发,“普6”的第5枚1600元面值邮票可解决本埠挂号邮政业务的用票需要,而“普6”的第6枚2000元面值邮票则可解决外埠挂号业务的用票需要,“普6”第4枚800元面值票则是最为寻常的日常用量最大的外埠平信用票了,难怪单单这枚800元面值的邮票就发行了5.55亿枚。

  三、“普6”邮票的子模特征

  平心而论,“普6”邮票比起前面的五个老大(即普1—普5),的确平庸得很,貌不惊人,价格又低(目前市价仅为五六十元),但其中面值250元的天蓝色的“石狮子图案”这枚普票,在邮局全张(20×10=200枚)竟存在着三种十分有趣的子模特征。


图5

图5-a
          
图5-b

  第一种子模特征是大家比较熟悉的,固定出现在邮局全张的143号票位上(图5),而在全张其它票位上均无此现象。如(图5-a)所示:在邮票图案石狮子的左后腿的狮爪下紧贴着一条水平线,而这条水平线在狮爪下出现了断线,借助普通的放大镜即可看得十分清楚,而用肉眼认真细看也可识别出来。根据笔者手中拥有的实物资料,这种子模特征固定出现在全张的143号位上,其版模变异的成因,经请教集邮界的老师并加予探讨,极有可能是邮票印刷前修版技术人员的疏漏所致,在修版过程中破坏了狮爪下水平线而形成的断线,而正常的邮票左后腿的狮爪下面的水平线是完整的(图5-b)。


图6

图7

  第二种和第三种子模特征是大家比较生疏的。一种是在该枚邮票主图中石狮子尾巴右下方的石板有个空白的小缺口(图6),固定出现在邮局全张的98号票位;另一种是在该枚邮票底部“中国人民邮政”的“民”字上方的平行线条出现微微隆起(图7),水平线的中间出现了小小的弯曲,这种子模特征固定出现在邮局全张中第38号票位。由于这一枚邮票为天蓝色的单一刷色,这些版模差异在制版修版时没被发现而造成了邮票印刷后子模特征邮票的客观存在。再加上长期以来,在新中国旧币面值普票的研究中,“普6”邮票价值低,份量轻,处于一种附属的地位,对“普6”的版式传统研究甚少,特别是在同一枚面值邮票竟然有三种子模特征邮票出现,至今尚未引起应有的重视,不少集邮者谈到“普6”邮票的子模特征时往往只注意到143号票位,而忽略了98号票位和38号票位的子模特征邮票。

  四、有关“普6”的变体票

  普票中出现的变体票往往成为集邮者所追求的邮票,特别是传统研究的邮人更是刻意去追寻,以拥有为乐趣,十分注重它并想方设法作为传统邮集的展示素材放在邮集贴片上。通常在一套普票中出现一种变体邮票就足以令大家注目称奇,若同时出现7种变体票,特别是出现在原先公认为平庸无奇的“普6”中,就更令集邮界重新刮目相看了。那么,这套貌似平庸的“普6”又有什么变体票出现呢?按面值从低到高分别是:


  图8

  1、面值50元的漏齿票。面值最低的“50元”纱厂女工图案的普票出现漏齿票(图8),这是由于在印制邮票过程中打齿孔工序时因纸张打折没有发现造成的,10年来首次被发现。


  图9

  2、面值200元的漏齿票。也是上述同样原因造成面值200元牧羊女图案的普票出现折角漏齿票(图9)。集邮界俗称为上边纸福耳票,之前没有类似的发现。


  图10

  3、面值250元的漏印票。雕刻版的250元面值的石狮子图案的普票发现有漏印(图10),经分析应该是邮票印刷过程中出现纸张等异物遮盖,造成部分图案漏印,待邮票印后异物脱落形成该邮票下半部空白,存世量极少。


  图11


  图12


  图13


  图14

  4-6、面值800元的大折白、齿孔移位、粘印票。面值800元的车床工人图案普票更有意思了,分别出现了粘印票(图11)、横齿大移位票(图12)和大折白变体票(图13)。除了粘印票较早出现外,齿孔大、中移位变体票(图14)及大折白变体票则是近几年才被发现并披露于邮坛,且发现数量极少,全国及国际邮展上很少见其芳颜。


  图15

  7、2000元面值的重印票。早期《天津集邮》曾载文新中国普票的错变体票,提及“普6”的2000元面值出现过重印票,可惜文中无附图。笔者与许多专门研究新中国普票的同行们十分注意搜集这枚变异票,但苦寻多年未见芳踪。直到前几年,某著名的拍卖公司从资深邮人手中征集到此枚变体票(图15),方令我们一睹为快,理论上讲,重印票应该数量会较多(至少一版),但平时的确十分罕见,估计应该是当时窗口流出后实寄使用消耗掉。

  五、“普6”的实寄封


  图16


  图17

  “普6”的实寄封留下来不少,搜集难度较大的不多。仅就贴用本套邮票的实寄封而言,贴用面值250元邮票的印刷品的实寄封(图16)和贴用1600元面值票的本埠挂号封(图17)较好些。一些与其它普改票合贴的寄国外的航空信函、航挂信函也是不错的,特别是能与“普5”邮票合贴的或与新币面值邮票合贴的实寄封,其搜集难度相当大,应视作“普6”高档实寄封。集邮者手中如有十分接近“普6”发行首日的各种实寄封亦是十分难得的。

  参考文献:

  1.《中国邮票史》第七卷

  2.中央人民政府邮电部《邮电部公报》通令、通知

  3.陈国成《普六250元面值邮票的子模特征》,1996年第2期《福建邮花》

  4.陈国成《新中国第六套普通邮票的研究》,2002年1月《普票园地》

  5.唐无忌《新中国普通邮票印刷与发行阐释》,2009年1-3月《集邮报》

  摘自《福建邮花》2013年第3期(目录)(总第112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