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让平凡的生活有意义

 崔馨文 2016-06-10


文/闫丽军


引子

套用朋友一句话“每个故事都有一个开始”。



2010年春节前两天,老公赶赴常驻地印度班加罗尔,爱屋及乌,从此我对这座被称为印度小硅谷的城市有了那么一点好感,但潜意识里总有挥之不去的脏乱差,疟疾,伤寒。




两天后的春节,女儿刚满8个月,她生命中的第一个春节没有爸爸的陪伴,但是我们的伤感可能远远比不上印度的老公。


关于老公去印度,我们是出奇地默契,没有讨论,没有争议,没有牺牲感,也没有视死如归的精神,默默服从公司的安排,尊重老公的选择,那时我也服务于华为。


从此,Skype,阿里通成为我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孩子在视频里,在电话里,在爸爸的眼里慢慢长大,而我们也开始关注印度的天气,新闻,文化,宗教,老公每天讲他的见闻,时间久了,似乎连班加罗尔大街上牛粪的味道都飘来了。再后来,我开始看印度本地的英文报道,不想竟意外收获英文水平大大提高,顺利pass多次无法通过的英文考试。


2010年底到印度出差,记得是一个月时间,参加了印度研究所资料部IMC大会,我还代表机关团队讲规划,讲工具,跟同事一起交流,一起用餐,一起远游。印度同事真诚,热情,幸福感很强,这些都让我慢慢喜欢上这个简单而幸福的地方,走在班加罗尔的小巷子里竟有强烈的熟悉感,也许班城正像我们小时候生活过的地方。

第一部分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



再次出现在班加罗尔,已经成我一名华为家属,跟我一起来的,还有一岁多的女儿。辞掉工作,相夫教子,做专职太太,无疑是我人生的一大转折,这个选择,我们再次默契,没有讨论,没有争议,而我的内心深处却是一片迷茫。


其实在异国他乡相夫教子并非易事,刚开始洗衣液肥皂都要从国内带,更别说食材短缺,最大的困难是给孩子一个合适的教育环境,让她能够健康成长,语言的问题,教育理念的问题,孩子之间相处的问题,经过半年努力,生活还是渐渐稳定下来。



很快我发现,狭小的生活圈,鸡毛蒜皮的小事儿,家长里短的闲言碎语真不是我想要的生活,我能感觉到生命在被浪费,这个时候我想得最多的是我现在该做点什么?可以做点什么?三年后我要做什么?五年后我能做什么?


于是把自己QQ签名改为:趁年轻,做点有意义的事儿。


第二部分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这个一点儿不错,印研所有中文培训的需求,而我的专业是中文,又有语文教师背景,很快成为兼职中文老师。每周一节中文课,每次上课都请研究所的员工帮忙带孩子,而正是那段时间孩子性格非常开朗,跟叔叔阿姨们特别亲。为了保证中文课质量,我每次都要查阅无数资料,做好30页的PPT,再将30页精简到10页,再找来各种歌曲,故事辅助,几个月下来,培养了大家对中文的兴趣,在研究所年会上,我的学生们用中文演唱“真心英雄”,引爆全场,那一刻自豪感无以言表,所有的付出与不易都烟消云散。



又是机缘巧合,班城知名IB国际学校的中文老师突然离职,好友推荐我去代课。当时我是犹豫的,很怀疑自己能否胜任,孩子小,老公工作很忙,学校在35公里的郊外,没有国际学校的教学经验。最后决定去见校长,好友和老公的鼓励起了很大作用,还有就是QQ上那句“做点有意义的事儿”,我想要抓住机会,不然习惯了放弃,怕就再也看不到机会了。


其实很多事情,只要去做了,办法总比困难多。




用不太熟练的英语跟来自英国的校长做了简单交流,学校帮我解决了交通的问题,还安排了保姆。随后就被带到了中文教室,教室布置得很有中国文化氛围,出乎我意料的是校长让我马上上课,还安排了一位助教,后来才明白当天可能就是一场考核,而那位助教,也许就是监考,因为那节课后就没见他再出现过。我当时不知哪儿来的灵感,带学生们又蹦又跳,又做游戏,这一节课被我上得灵活生动,下课时学生们围着我问明天还来不来,就这样我开始了一段和各国学生,还有我的女儿斗智斗勇的生活,每天累得筋疲力尽。有时候保姆哄不了女儿时,半个学校都能听到她的哭声,再后来学校领导竟答应把女儿带到教室上课。现在回想起来,我其实挺享受那段时光的,第一次真正体会用英语来教中文的乐趣,这也为我后来创办中文学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非常感谢老公和好友的鼓励和帮助。



学期结束时,在一次学校的party上,跟一位来自美国的老教师聊天,她提到我的女儿,说她很可爱。我说:“我女儿总是哭,肯定打扰到老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她马上说:“我听到过她哭,就像在唱歌。我60多岁了,没有孩子,我的学生都是我的孩子,我很喜欢孩子。”几年过去了,每次孩子哭得我要发脾气时,总能想起她说的话。


第二个学期,校长又打电话过来希望我再去,优厚的待遇让我心动不已,但第二个孩子的出现,让我没得选择,一个孕妇不能长期处于紧绷的状态,本着负责任的态度,只能拒绝,跟国际学校的缘分就此画上句号。




我有自己创办中文学校教成人汉语的想法,经朋友介绍,认识一个印度人,我们一拍即合,决定创办班加罗尔的第一所中文学校,还给学校起了个好听的名字,叫“你好bangalore”从此以后,我多了个外号,中国朋友都叫我“校长”。


接下来教中文的过程中遇到很多感人的事儿,很多有趣儿的事儿,到现在我还保留中文学生送我的卡片,留言,礼物,这将是我一生的财富。




在印度宣传茶文化的想法,源自第三期的一个学生Amit,毕业于IIM,很有想法,出版过一本书“THE FRESH BREW”。在课间休息时我会为学生们冲上一杯中国绿茶,让大家体会一下中国的茶文化,Amit一下就爱上了我们的绿茶,她的妻子Shruti也很喜欢,在他的建议下我们举办Tea Party,让更多的印度人能品尝到中国茶,感受到中国的茶文化。我们的活动也被媒体关注,班加罗尔镜报曾整版报道我们的活动。后来Tea Party没能永远运作下去,Amit一家和我们一家却成为了永远的朋友。也许,某天中国的Tea Party会在印度再次出现。


笨鸟先飞,勤奋可以挖掘人的潜能。


Tea Party 的终止,主要因为大家都太忙了,一方面小女儿也来到印度,另一方面我申请了Alliance University EPGDM(工商管理硕士) 课程(课程内容与EMBA相同)的学位,接下来近两年的时间,几乎没再享受过一个完整的周末。


本身以英语学习MBA课程已经很难,再加上有些老师的印度口音,第一学期简直是折磨。有个小插曲,有次几位老师同时布置了作业,第二天要交上去,我感觉压力很大,晚上写作业到很晚不知不觉睡着了,醒来发现在学校,老师说过节不用上课,同学们开开心心去逛街,我走进一家服装店看衣服,正准备付款,抬头一看竟是我们那老教授,他一脸严肃问:“The rate of change inside an organization should be equal to or greater than the rate of change outside”. What does this statement mean to you?”天哪,这不是我们的作业吗?我绞尽脑汁搜索答案,不得其果,猛然醒来,原来是在惊梦一场。



好的是我们有三个人一起学习,国航总经理很积极认真,华为BL head 心态很好,跟着两位大佬,我给自己的目标是要认真完成每一份作业,尽快提升英语能力。大家互相鼓励,不懂的互相交流,几个人扬长补短坚持了下来,但第一次考试还是被震撼了,我们专门配备了两个监考老师,答题用的不是考试纸,而是一个考试本,考完第一门课程,跟有经验的朋友交流,说是那个本子要尽量写完。


值得庆幸的是功夫不负有心人,第一学期考试我们全部顺利通过,并且英语听力进步神速,第二学期时,老师讲课已经基本上能听懂了。值得一提的是有次公司金融课,留有作业,课上教授核对答案,班上竟只有我一个全对了,课前跟一个印度同学交流,他还在笑我答案跟他的不一样,这件事儿,打消了印度同学对我们的偏见,总以为教授偏袒我们。




对于我来说,其实真正的困难并不是学习,生活上也是压力山大。一边学习,一边带两个孩子绝不是一件轻松事儿,我请过保姆,也请过朋友帮忙带孩子,都不是长久之计。不管做什么,我心里始终清楚,我来印度的最主要任务是带好孩子,一家人一起,让孩子有一个幸福,安全,完满的生活环境。于是决定自己带孩子,小女儿也送进姐姐所在幼儿园的Child care,每天都安排得很满,周一到周五,早上开车送孩子们去幼儿园,自己回来赶快收拾家务,做作业,下午接孩子回来,每天孩子们洗完澡睡觉了,我又有时间坐在书桌前,那时安静的读书时间是我最大的享受,越是有阻力,学习欲望越强烈,非常珍惜来之不易的机会。




周六周日我去上课时,老公帮忙带孩子,而他那段时间也非常忙,每天加班到很晚,周末还要带孩子,有时候我下课了,他再去加班,常常几周下来,我们几乎没有聊天的时间,却总是很默契。有时候实在安排不开了,我就带着孩子去上课,女儿跟教授和我的同学们都成了好朋友,还在课上举报有同学没认真听课,打瞌睡,就这样,整个学习期间我愣是没缺过课,连教导主任都几次夸奖中国学生很认真,好学。现在想来真不知怎么有那么大的动力,那么大的能量,完成了几乎不可能的事情,真的很感谢老公对我的帮助与支持。


这两年我感觉像是经历了一次魔鬼训练,让我相信一切皆有可能,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这次学习最大的收获是“自信”。


第三部分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有时候想人生是一个很大的命题,多少科学家、哲学家、历史学家、诗人去探索试图解开这个命题,……然而这个伟大的命题,这些伟人,似乎都离我们很远。


我们只是普通人,我们需要过好我们的每一天。往往我们做很多事情,也许目标不是非常明确,也许结果与预期相差很大,但行动力非常重要,只要有行动,总有一个结果。


没有千百度的寻她,怎会有蓦然回首的惊艳。




就像那次在我们宿舍召开的“中秋会议”。中秋节第二天晚上,我作为印研所终端的唯一家属,为大家准备火锅,两张长桌摆满了青菜,两个锅底热气沸腾,十几二十人更是聊得热火朝天,他们聊工作,聊生活,聊理想。更让人沸腾的是,聊到激情处竟举杯宣誓,相信当时在场的人一定印象深刻,现场录的一段视频也被保留,老公每每情绪低落时总会拿出那段视频打气,他们后来也多次提到那天晚上,且称之为“中秋会议”。如果没记错,海外VMALL正是从那时扬帆起航,劈风斩浪,一步步成长,而那天正是老公30岁生日。



我也被深深感染,好像我也是他们的一份子。每次想到那天晚上,我总会同时想起电视上地下党开会的画面,傍边总有一个女人负责站岗放哨,端茶倒水,我觉得我就像那女人,无比自豪。所以在以后的日子里老公无论工作多忙,加班到多晚,我从无怨言,尽量减轻他家庭的压力,老公工作上的压力也会跟我交流,我懂得不多,却总是拿一些书上看来的东西开导他,好像我是一个心理医生,其实我知道,他并不是想我能帮他多少,只是想得到我的支持,肯定他是对的。


没错,他得到了最大的支持与理解。


有段时间,老公早上7点上班,晚上11点后回家,我们每天讲的话不超过五句,经常是,他问:“你跟孩子们还好吧”,我答:“挺好的,你怎么样?”他答:“嗯,挺好的,很忙”。有次,我在微信朋友圈看到有转发任总讲话,很受激励,很想跟老公交流一下,帮他鼓鼓劲,于是我送他上班,在他上班路上我们有了几个月来最长的一次交流,记得老公还惊奇地问我哪来这么大劲头,他可能没想到的是,我的动力竟是来自那次“中秋会议”的震撼。



这也像我帮孩子找幼儿园的经历,为了帮孩子找到合适的地方,我几乎跑了无数大小幼儿园,跟园长交流,跟老师交流,跟朋友交流,却迟迟无法选择。反而是有一次,一个公益组织请我去交流,为将要去中国的孩子们介绍中国,活动在一所幼儿园举办,我当时一眼就看上了那家幼儿园,她们细节做得非常好,宽敞明亮的教室,精致的玩具,包了毯子的楼梯,圆角的原木桌,园长也超有国际范,后来女儿去了这家幼儿园,女儿在这里学习的几年非常开心,快乐,再后来,很多其他中国同事的孩子也去了这家幼儿园。




也像我们对孩子的影响,我们两个很忙,在孩子学习上关注相对少了,但我们的积极心态也却能影响到孩子。她们学习能力一直不错,自理能力也很强。回到深圳后,女儿在新的幼儿园作业量是以前的20倍,汉字书写从零开始,我都暗吸一口冷气,担心她承受不了压力,没想到她在很短时间就适应了。她也确实因为作业难抱怨过,发泄过,甚至摔过铅笔,但她从来没有放弃过,摔掉的铅笔自己捡起来重新写。有一次听到她说:“爸爸的任务是工作,妈妈的任务是学习。我要像妈妈一样学习,长大像爸爸一样工作”。孩子只是童言童语,却带给我们莫大的安慰。




更像是我当时选择去ALLIANCE UNIVERSITY学习,最初的目的只是去学英语,当时想单纯学英语,不如给自己更大挑战,直接去学管理。最后不但学习了英语,收获了自信,还结交了一帮印度朋友,深入印度生活,了解了印度风俗文化,当然还有一纸学历。


结尾


老公依旧奋斗在印度,他已完全融入本地生活,手抓饭,印度英语,甚至熟知班加罗尔的大街小巷,那里简直是他的第二故乡。




大女儿已经快要读小学了,小女儿也要去香港读幼儿园,为了孩子能有一个连续的教育,我在2014年末带孩子们回到深圳,结束了我们近四年的陪伴生活,用老公的话总结:海外生活虽说艰苦,但忙忙碌碌,也不虚此行。




海外几年快节奏的生活让我不敢生病,回到深圳,生活上有妈妈帮忙,放松下来身体反倒矫情了,借着阴雨天气降温,我竟病倒在床。我也借此机会,总结回顾一下正能量,等天气放晴,打理好自己,精神抖擞地去找工作……


 

二零一五年一月十三号






作者介绍:



闫丽军

中山大学汉语言文学本科,印度Alliance University EMBA。在华为公司资料部工作五年,2011年以陪伴身份前往印度,先任职IB国际学校中文老师,后跟印度合伙人创办中文培训机构“你好,Bangalore”,兼任教材开发、教学及管理工作。2013年开始跟中文学生在印度定期举办Tea Party,推广中国茶文化。游历了大半个印度,了解印度各地文化风物。目前专注于小说写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