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好茶也要生活化,全民饮茶才真正落实

 雪满溪 2016-06-10

一篇蔡澜先生写的茶文章(注:其实是蔡先生年初出版的新书文章内容,朋友圈内转发的都是两文拼接成一文)引发了圈内茶人的争论,或褒或贬,或一笑而过或围观看戏,与当事人的安静形成强烈对比。笔者姑且不论孰是孰非且也没资格对此作评论,只是回归到当下的茶叶消费情况,说说茶叶尤其是普洱茶的生活化趋势必要性。

 
茶叶产能过剩

中国是产茶大国,这点毋庸质疑,但令人尴尬的是,中国却不是人均饮茶量最高的国家。每年各地的茶博会轮番上演,热闹非凡;茶艺表演也无处不在,惊艳四方;茶会雅集开始风行,倾倒无数。茶文化带来的热度迅速席卷茶行业,越来越多的茶叶公司成立,各路资本踏足,群雄逐鹿。于是,中国的茶叶年产量一年比一年高,而长期以来相对传统的的茶园种植、管理方式等硬伤,最终决定了中国茶叶在美容、食用等方面深加工转化有限,只能依靠品饮消耗为主,而饮茶的就那么一小群人,茶叶产能过剩问题日益突显。

 

巨大的人口红利消费潜能

来自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数据统计显示,中国2014年茶叶年产量达到209万吨,但据Quartz网站统计的中国人均茶叶消费量却只有566/年,饮茶量少得可怜。笔者算了一下帐,以每人每天饮茶量最小的5克计算,一年的茶叶消耗量也去到1.8千克,是566克的3倍,可见中国的茶叶消费市场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同样来自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数据,中国2015年的茶叶总产量达到228万吨,比上年增长8.9%。如果不充分利用巨大的人口红利,开发大众品饮消费市场,茶叶产能过剩将更严重,茶叶资源浪费也将更严峻。

生活化的茶叶产品众望所归

其实“茶为国饮”喊了那么多年,加上密度的茶文化宣传轰炸,大众对于茶叶这种健康饮料还是有一定的认知。但是饮茶过于强调文雅化的现象,一方面使得年轻群体不屑一顾;另一方面,也让普通老百姓对复杂的的茶叶冲泡讲究等望而却步。简单、好喝的生活化茶叶产品成为大众所求。


其他茶类因占据散茶优势,生活化步伐较早,但普洱茶等紧压茶类在这一面就比较缓慢了。而近日知名品牌润元昌提出的普洱茶单泡装,一袋一砖一泡的包装,方便携带,不受冲泡器具限制,加上陈料与新料科学拼配等改良调整的加工工艺,入口舒适,适合日常生活简单泡的需求。而其他品牌如大益为了大众市场也进了超市等生活化卖场。茶叶生活化要求品质良好,便携易泡,价格不贵,才能吸引更多的大众消费者。

一个行业只为金字塔顶端之人服务难免过于狭隘,一味风雅也脱离了现实生活的尘土痕迹。让风雅的人继续奢侈,朴实的民众继续淳朴,雅俗共享,也不算差。茶有文化深厚的茶艺茶道,也有生活气息深厚的民风茶饮,两面开花,各有风韵。而“雅茶”已有,“俗茶”正缺,贴近大众生活化的好茶产品将成新趋势。   



注:图文来源于互联网,此处仅作分享与交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