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处理好家长的爱与忧虑 | 爸妈精选

 军奇10vk0h4qkt 2016-06-10

如何处理好家长的爱与忧虑 | 爸妈精选

主播:迷路的九尾狐,出品:爸妈内参(shenduwenhua)

作者:李滢波,来源:心学堂(ID:xlj_xuetang),经授权发布

爸妈内参的新栏目「兰妈问答」颇受好评,宝爸宝妈依旧可以在文章底部给我们留言,写下你们的困惑和不解,会由兰妈给大家答疑解惑。北北会为你们整理出来,你们的问题会出现在第二条哦!

5月5日晚,李滢波老师做客心学堂,为我们分享了一堂《如何处理家长的“爱”和“焦虑”》的课程,以下是课程的文字稿。

在中国,每一个母亲都肩负着养育孩子的重任。每当我们提起母亲这个角色的时,就觉得他们特别崇高、伟大,也特别累。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家长会因为孩子成长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各样的问题而导致自己极度的焦虑。

人民网的一项调查表明:中国的家长们似乎陷入前所未有的焦虑。该调查结果如下,92%的家长有对孩子成长、教育方面的焦虑,超过六成的家长焦虑症表现在控制孩子的休息、娱乐时间上,47%的家长为孩子放弃自己的生活。

全国妇联儿童工作部近日对全国家庭教育现状调查显示,多数父母存在不同程度的养育焦虑,父母最担心孩子六件大事依次是:“人身安全问题”、“学习成绩不好”、“没养成好的行为习惯”、“心理健康问题”以及担心孩子“身体不好”和“沉迷网络”。

到底什么是焦虑?

焦虑是人类在与环境作斗争及生存适应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基本人类情绪。焦虑并不意味着都是有临床意义的病理情绪,在应激面前适度的焦虑具有积极的意义,它可以充分地调动身体各脏器的技能,适度提高大脑的反应速度和警觉性。只有具备某些病理性特征同时对正常的社会功能造成影响时,才成为病理性焦虑。

简单的说,我们经常所面对的现实性的焦虑,也就是我们面对危险或其他不利情况所做出的战或者逃的情绪反应和生理准备。处于焦虑情绪中的人,常常会出现,忧虑不安,紧张害怕,顾虑重重,或者伴有憋气、心急、出汗、手抖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表现。

这种逃跑的姿态去准备工作能让我们以尽快的方式做到类似虎口逃生的成功的防御。所以说,这种焦虑和紧张是与我们的生存息息相关的。

而家长的对孩子的焦虑,就是对于孩子发展和成长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未知的不利状况的逃避和抵御。家长往往因为孩子的某些行为没有达到自己的期待,或者因为孩子的某些行为使家长担忧。就会造成家长的情绪不稳定,行为失调等。

在这些忧虑,烦躁,紧张等情绪的驱使下,家长就开始为孩子做很多超出他们能力的事情,同时也给孩子加上种种限制。

如何处理好家长的爱与忧虑 | 爸妈精选

总的来说中国的家长有三种焦虑

完美型焦虑

完美型焦虑的家长不允许孩子有丝毫的落差,不允许孩子有丝毫的瑕疵存在。

我这边有个案例,有这么个求助者她姓张,重点中学学生,成绩一直是班级里前三名,常年担任班长团支书。工作能力强,人际关系好,参加三次高考,前两次都过一本线,但却没去,因为不是清华北大,所以放弃选择重读,第三次高考前出现了注意力不集中,失眠,学习能力严重下降,最终在高考考场上晕倒。

从小他的母亲对他要求非常高,要求他做人上人,要求他积极参加学校各种活动,评选班干部等。后来了解到,他母亲曾经学习很好,但因各种原因为没有考上高中,觉得特别丢面子,就要求孩子一定要去考上最好的大学。

盲从型焦虑

盲从型焦虑的家长找不到自己孩子的特点,随大流,尽跟人家比,别人的孩子学什么,我们就学什么。

我过去有个来求助的孩子,14岁,成绩普通,性格温和,面部表情少,没有笑容,他的问题是经常头晕,经过检查没有发现任何器质性病变。他不上学时症状缓解。小学5年级有割腕的情况。

没有业余生活,从小开始参加各种自己不想参加的培训班,妈妈听说同事的孩子学什么,就要求他学什么。上中学之后参加各种辅导班,但学习成绩不好,母亲经常责问她:我从小给你补课,成绩为什么还这么差?你怎么能对得起我付出的钱和精力?这孩子后来到咨询时,甚至对生活都已经失去了兴趣,觉得自己很失败,自我评价很低。

这位母亲没有找到孩子的优点,实际上这个孩子很内向,很文静,善良且无害,同学都很愿意和她在一起,虽然学习没有优势,但人际关系处理得很不错。家长没发现这一点,就盲目跟从攀比,最后导致家长很累,孩子也很累。

压力型焦虑

压力型焦虑的家长的压力主要来自孩子有明显的短板,在和别人比较过程中发现孩子有明显不足。

我也有这么个案例,求助者是个三年级孩子,厌学逃学,和高年级学生打架。在家对父母态度不好,父母骂他,他会回嘴,摔东西。父母对他经常打骂。家长用尽方法都没让他去上学。从小活泼,好动,喜欢体育武术,上学之后成绩很差。

这个孩子并不是说所有的方面都很差,但是父母一直那他的短处和他人长处进行比较,因此得到的永远是一个另人难以接受的结果。这个结果就会给父母产生极大的压力。

从上面几个例子看出,中国的父母比任何一个时刻都爱自己的孩子,拼命地将孩子往自己认为好的方面去培养教育孩子。为孩子创造一切便利条件,希望孩子在成长上更好一些。父母为孩子爱到焦虑的状态,不顾一切去搜集对孩子有利的信息以及资源。

父母爱孩子,为什么孩子感受不到?

这种现象最简单的解释就是父母把自己的焦虑转嫁给孩子。父母尤其是妈妈,在自己成长过程中,对自己能否适应社会产生巨大的焦虑,但他们不是通过自己本身的成长去解决问题,而是更多地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结果让孩子承担了双倍的压力。

家长希望孩子好,但他们不知道怎么做。家长不考虑孩子的心理需求,而从自己的心理需求出发,为孩子设计好一切,让孩子按自己的意愿成长,出于这种情况的爱,却发展出束缚孩子的非爱行为。他们的本意是爱,但他们的行为却与爱完全相反。

这种非爱的行为的表现有以下几种:

1.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理念。这是中国人的传统观点,读书上大学等于稳定的工作和较高的社会地位,等于有了一切,这也是整个家族的荣耀。

2.社会竞争激烈,就业压力大,好工作难找,在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下,家长对孩子和自己的未来产生了一种强烈的不安全感。

3.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中国家族对孩子有很高的期望,希望孩子能有体面的生活。

4.希望孩子有一个固定的美好的前程,衣食无忧。

5.父母自己的成功心理,将孩子的好成绩,好的生活当成了自己的成功。

从上面看来家长的焦虑的主要来源是有三个来源:

第一个原因是家长普遍存在的不安全感,安全感缺失,会使家长对未来生活不知所措。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说过,一个人最基本的需求是生理需求(衣食住行和性),和对安全感的需求。

第二个原因是源于控制欲,对未来社会中发生的不确定因素的无力感。这个和家长的成长经历有关。为了弥补这种无力感,他往往从孩子身上去进行补偿,去满足自己的控制欲。

第三个原因是因为自信心不足,家长不能确信自己有足够的能力去应对现实的情况。家长自己在和他人比较过程中发现自身有很多缺陷,产生对自己不好的评价,因而产生自卑心理。希望通过孩子去弥补自己的缺失,因此在孩子培养过程中容易产生种种焦虑。

家长焦虑自测

如何处理好家长的爱与忧虑 | 爸妈精选

自测题中有多于3个情况出现就是比较焦虑。多于5个情况出现焦虑程度就是比较严重了。如果家长非常焦虑,那就会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影响。

如果家长知道自己的焦虑,那应该怎么处理呢?

这种方法核心就是,放弃控制,进行自我成长。

首先自我成长要培养自信心,要处理好与自我的关系,就是要接纳自己身上的不足,通过觉察自我,看看究竟爱的是孩子,还是爱自己。自己的内心需求究竟如何。通过接纳和完善与自我的关系,找回自信。

自我成长还需要去处理好控制欲。在沟通过程中,接纳自己,接纳其他人,和他人沟通过程中产生正向的互动,通过自己正向能量输出,让别人知道我自己的力量。

还有一点比较重要的是安全感建设,安全感问题产生的原因往往是自己在成长过程当中的挫折,感受到成长对自己的不友好。家长需要自己去适应环境,适应自己和环境中的一个关系,通过这个去坦然面对环境,我们会发现这个世界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难以相处,我能在这个世界得到安全和自由。能通过自己和周围能量交换过程中给自己爱的保护。

家长在自我成长过程中接纳了自己,接纳了他人,又接纳了世界,使自己内心的能量,与他人与世界能量之间有了一个正向的融合互动。在对孩子培养和教育过程中也会用一种平和的方式去对待孩子,用自己的爱来对待孩子。

如果家长能让自己有一个充分的成长,就能用爱的方式给孩子关心,爱护,无条件地接纳,无条件地去爱孩子。

提问解答环节:

Q:孩子很顽皮,总是没法耐心好好教育他,觉得很烦躁。

A:这是一个很明显的家长情绪的问题。焦虑它就是一个情绪,无法去很好地管理。当我们出现了这个情绪的问题的时候首先要考虑支持不良情绪的认知,态度,信念。

作为一个家长如果认为我的孩子他就应该和大人一样,每天要有正经的事要做。每天不能随便的玩儿,必须得听从我的指挥。那这样的话,就会导致这个孩子和孩子和家长的沟通越来越疏远。

如果从孩子的角度看,孩子他就是这样的,他天性就是好动的。他会对一切都好奇,然后去试探性的去了解、尝试各种各样的失败。从这个角度去考虑的话,我们情绪就能够平复下来。

Q:对孩子好和批评程度该怎么把握?看她犯错,该怎么处理,既不伤害她,又能给她教训?

A:从行为的方式上来考虑,如果这个孩子是小孩,上幼儿园的年纪以下,比较常用的一个方法就是我给孩子教训,但是不进行体罚。在父母能够观察到的一个地方给孩子一个小小的空间,去限制她的行动。限制的时间,一般是根据孩子的年龄来判断。几岁的孩子给他几分钟时间,比如四岁的孩子已经能听懂大人的话了,给它4分钟的时间让他安静下来。

通过这种行为让他把情绪,平静下来。然后再去跟孩子去沟通这个事情的感受。互相交换对这件事情,情绪的体验。和孩子好还谈一谈,刚刚这件事情给我带来的感受是什么,让孩子也去说他的这个里这个感受是什么。

同时也需要告诉孩子,如果不管你做什么样的事情但我仍然是爱你的,只是这种事情对你的成长不利,也让我的内心当中,感到一些不安。去跟孩子去坦诚地交换这些情绪。孩子就会慢慢学会管理自己情绪,也会从其他人角度考虑事情。

总之,只有及时认识家长本身的问题所在,进行针对性的自我成长。才能更好地解决自身的焦虑,同时也能使孩子更好地成长。

想进爸妈内参育儿交流群的,请加北北微信:zwy04258455,备注:爸妈内参

富兰克林读书俱乐部旗下原创品牌:90后爸爸妈妈的教育内参,专注0-8岁亲子阅读、育儿经验、亲子旅游和童书推荐。微博@爸妈内参,头条号@爸妈内参

爸妈内参每周一二 四五会为宝爸宝妈们推送三版文章,周六周日一条精彩,周三就让我们在学习之余放松放松啦!爸妈内参,每天八点,与您相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