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经济报 赵蕊 随着考试结束铃声的响起,2016年高考昨天终于拉下帷幕。无休止的试卷习题、宾馆里特设的高考房及各式各样的营养补品……都随着高考的结束销声匿迹。接下来,考生将面临的是填报志愿的问题。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家长及学生关注的不再是能不能上大学的问题,而是能不能上重点大学的问题。 在许多家长的眼里,考上重点大学就意味着命运的改变。然而,现实状况是能拿到重点大学录取通知书的人少之又少。以2015年的数据为例,高考报名人数约915.6万人,而“211”高校(含“985”大学)录取人数为42.7万人,占全国录取率的4.7%,如果放在考生人口基数大的省份,这个比例会更低。 在高考大军中,有一类考生可以称为“重点学校一族”,他们不惜放弃兴趣爱好以及一切社会活动而专注于高考,这类考生非名校不填报、非重点不考虑,宁可重新复读来年再考也不愿上普通院校。学生争先恐后上重点大学,无非就是想受到更好的教育,毕业之后能更好地就业。的确,在残酷的就业压力下,拥有重点大学的文凭,会起到很好的“敲门砖”作用,许多优秀的毕业生面对招聘企业时,可能就因为是非重点大学毕业而与机会擦肩而过。但切记拥有重点大学的背景只是职业发展道路上的一个因素,并非意味着人生的命运从此改变。 俗话说得好: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时代,非重点大学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照样可以闯出一片天地,而名校生如果知难而退、不思进取,同样会被社会淘汰。要知道一个成熟的公司每年对员工的考核是靠数据说话的,公司里只有能胜任工作和不能胜任工作这两种员工,考核时没人会在乎你毕业的学校是不是重点院校。所以,不管你是否报考名校、也不管你最后能否考上名校,努力付出,不断提高自己,做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是最重要的。 |
|
来自: 军奇10vk0h4qkt > 《教育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