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如常轮转着,到了夏季,夜晚一个跟着一个静悄悄过去,哈尔滨总是天高风大,看上去,每一日相较于前日并没有明显的不同。也是在这样日暖天晴的盛夏,萧红降生于明丽骄阳下的呼兰。 白日里走了很长的路程去看望久别的萧红,隔了一道墙的故居静如遗画,她赤足踩踏过的后花园里,繁茂的大树下土地还在安静地托举着斑驳的木椅。小城里随处可见萧红的痕迹——以之命名的学校,道路,与之相关的景点,博物馆内悬挂的油画,笔笔镌刻她深远的眉眼。我所能看见的每一寸土地,似乎都有她的身影在踢踏,我不禁恍惚,恍若她还好端端地,活在被这明晃晃日光照耀的世间。 大约也是去年的这个时候,我在影院观看《黄金时代》直至字幕滚动到最后一秒,离开影院时正傍晚,华灯初上,车水马龙,我静立在原地环顾目之所及的天地,我想这条街或许也曾经是萧红走过的街,这里也许曾留下过萧红的笑声,她也曾像我一样在头顶这片天空下抬头仰望,这里,那里,都是她的影子,禁不住泪流满面。 这些年来,萧红留给众人的印象,大多是孤冷而任性,偏执而倔强,可在我的心里,她永远都是那个眼秀颜红的小姑娘,是一个流水般淳厚温和的人,对别人捧出的拳拳心意虔诚以待,对生活催逼的风刀霜剑坚韧相对。她清冷的眉眼间流动的不是锐气,是流水闪动的光。 她也会希望如许多姑娘那样,被人放在心上好生珍重,命运却一次次同她开玩笑,无论是家庭还是感情,她数次伸出手想要紧抓不放,以为触手可及如同在明媚的早春相望,真正与之相隔的距离,却好似她的生死,跨越声稀影疏的荒冬与满眼鲜亮的盛夏。后来与蓝天碧水永处,留那半部红楼给别人书写,却少有人知晓,她那点心愿其实很小很小。 很多年过去了,很多人不在了,很多事改变了,呼兰河这座当年只有着横竖两条街的荒僻小城,现如今已经是街道纵横,人身熙攘。当年她笔下描述的景象,在岁月的长河里一一洗去原来的模样。 然而在书里,呼兰这座小城清晨的朝露还落在花盆架上,午间的太阳还照着大向日葵,装满城乡,后花园里到处是昆虫的鸣叫,显得愈发安静。孩童们折了枝条穿梭在街头巷尾,呜呜的哨子声便随着奔跑的脚步,一连串落在身后。 这是她临终前的呼兰,载满她所有对故乡最诚挚的渴望。生命即将倾颓时,微弱摇曳如烛光,渴望在幻想中点亮,然而她已无缘亲身踏上故土,跟在祖父身后,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她率性而为的那段旧时光,只存在于童年时有祖父陪伴的后花园里,像一扇推开又合上的窗。 一切的一切都会过去,所有的所有的,无论寂寞繁华,无论风月沧桑,终究归于风中的游尘、发黄的书页上的字迹。然后没有无虑的童年时光,没有岁月的纷纭扰攘,没有那个站在鲁迅先生跟前,像面对祖父时撒娇的萧红,那时候日头柔白,她晃开一脸缤纷笑意,脆生生问:先生,先生,你看我这身衣裳好看吗? 年少种下的柳新长了枝桠,莺飞草长又是一年春夏,岁岁年年,四时景新,还是这片她熟悉的故乡,总有人将她留下的那些过往,这一场故梦,轻轻唱。 文/蒋紫旗 博雅学社简介 博雅学社正式成立于2012年5月4日,是黑龙江大学一个新兴的由在校青年学生自发成立的不隶属于任何学院的但接受学校团委管理的具有相当独立性和思想性的学生社团。 博雅学社以“砥砺心性,精进学术,讷言敏行,弘毅致远”为社训,奉行“博雅教育”与“自我教育”的理念,旨在为哈尔滨高校青年学子提供丰富的课余文化活动,帮助他们“激活思想,放飞学习,张扬个性,唤醒生命”;目前本学社的活动以读书会、电影赏析、专题讲座、沙龙为主。我们期待您的参与! 黑大博雅学社·有为青年常相聚 微信平台:hdbyxs 新浪微博豆瓣小站:@黑大博雅学社 |
|
来自: monomurmurs > 《博雅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