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59国庆“十大建筑”的启示

 莫遵义 2016-06-11

◆ “十大建筑”始终坚持了本土化原则,构思深远、比例严谨、选用民族元素得当,这是外国设计师无法企及的;一个城市的轮廓可以迅速地在短期内建造起来,但是一个城市的文化品位、人文精神绝不能在短时期内“凸现”

作者为北京城市规划学会理事

  当今的世界已经步入21世纪后工业化的信息时代,文化将是永恒的主题,也是彰显城市实力的要素。
  
  建筑是凝固的历史和文化,是城市文脉的体现和延续。1959年北京的十大建筑就是宝贵的“现代文化遗产”。
  
  所谓“十大建筑”,全称为“国庆十周年十大工程”,它们是:人民大会堂、中国革命博物馆和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全国农业展览馆、民族文化宫、民族饭店、北京工人体育场、北京火车站、钓鱼台迎宾馆、华侨大厦。这“十大建筑”被视为建筑的经典之作,也是中华文明的形象化缩影。

岁月如歌,今天重温半个世纪多以前的建筑凯歌,定会给后人留下一些有益的启示。

 

 

 
1959年天安门广场图 

  
启示一:贯彻正确的建设方针
  
  “十大建筑”的创作思想始终遵循周总理“古、今、中、外一切精华,皆为我用”的指示。当时的北京市委书记彭真提出,我们搞的建筑应体现“以人为主”、“物为人用”、“为人民服务”。十大建筑既要庄严雄伟,又要平易近人。因此,设计上自始至终贯彻着“适用、经济、在可能条件下注意美观性”的方针。
  
  无论对这些建筑持有什么观点,也不论这些建筑有什么欠缺和遗憾,人们都会认为“十大建筑”的建设首先是个奇迹:在仅仅十个月的工期时间内,完成如此巨大的工程,建筑所投入的人力、物力、智力都令人惊叹,至今为世人所点赞。


周总理审查人民大会堂方案

  
启示二:按科学规律创造
  
  “十大建筑”是特殊时代的特殊产物。其总用地面积达240余公顷,总建筑面积达70多万平方米,全部工程从1958年10月开工,在基本上靠“人拉肩挑”的施工条件下,只用了10个月的时间,就高质量地全部竣工,创造了建设史上的奇迹。它揭示于世人的是,大型建设项目该如何科学、民主决策,该如何周密地按科学和经济规律进行建设。十大建筑本身就是一项严谨、复杂而科学的系统策划工程,不仅是工程建设的成功科学实践,也是一种人文社会活动的杰出典范。


全国农业展览馆

  
启示三:体现本土化精神


  十大建筑构思深远、比例严谨、选用民族元素得当,这是外国设计师无法企及的。还特别要提及的是,“十大建筑”始终坚持了本土化原则,尽管上世纪50年代中国与前苏联尚在友好的“蜜月”期,我们并没有邀请前苏联或东欧的建筑师参与设计。之所以在如今再追忆“旧题”,不仅源自对本土设计师们令世界震惊的创新奋斗的奇迹,更源自全国各城市建筑设计的本土化与多元化的激烈碰撞;如今重温前辈们超凡的艰辛与成功之路,对于消除在建筑创作方面只有洋人行、我们总是矮人一头的思潮,有着极为重要的指导价值。


北京民族文化宫

 
启示四:“无框化”创作环境
  
  “十大建筑”在实施中最难能可贵的是,各级领导都鼓励大家要“敢于突破”,尤其是在众所瞩目的建筑艺术形式上,为建筑师拓展了无限的创作空间,出现了创作多样化的局面。 

 
  建筑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创作思路基本是自由的。如它并不忌讳已经被批判过的大屋顶模式,也不拒绝西洋古典或前苏联模式。这在21世纪的今日,我国各大中城市在新建项目招投标设计中也是值得借鉴的。
  
  尤其讲美观,它的标准不应是洋标准而是中国标准,既要有现代特色,更要具有中国民族形式、民族风格。在天安门前的建筑,应该和天安门相协调。民族文化宫、全国农业展览馆、北京火车站虽然直接戴上了几年前还被批判的“大屋顶”,但至今仍相当耐看。


民族饭店

  
启示五:重视传承历史文化
  
  “十大建筑”是20世纪宝贵的建筑遗产:2004年,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师分会向国际建协等学术机构提交了一份《20世纪中国建筑遗产的清单》,关注点是对那些存在损毁危险或需要立即得到保护的建筑,里面涉及的22处现代建筑中包括北京的燕京大学、北京儿童医院、北京电报大楼等。2014年4月29日“中国文物学会20世纪建筑遗产委员会”在故宫博物院成立。该委员会成立后,将对20世纪建筑遗产的家底进行调查,同时推动对一批年龄不足百岁的现代建筑遗产进行保护。

  
  越来越多的20世纪建筑遗产在城市广场建设、城市道路拓宽、单位经济私利驱动和“旧城改造”中被拆除。如华侨饭店拆掉另建,“十大建筑”已名不副实,其中有些问题是值得总结反思的。


北京火车站 

 
  城市的文化是在历史进程中通过积累、浓缩和变革而逐渐形成的。每个时代都留下了每个时代的印记,从而奠定了城市的人文内涵。继承了这些历史脉络,也就传承了城市的灵魂。历史的经验和教训告诉我们:一个城市的轮廓可以迅速地在短期内建造起来,但是一个城市的文化品位、人文精神绝不能在短时期内“凸现”。
  
  我们主张吸收世界上建筑文化创作的有益思维,但杜绝快餐式的照搬拷贝、陋俗“山寨”与生硬拼凑。值得警惕的是,近些年来在建筑创作方面文化自信心不足泛滥,张扬洋建筑师的奇形怪状、压抑本土建筑师的创作智慧,出现了一批为国人所不齿的建筑物,把一座举世闻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沦为充斥怪异建筑的“万国建筑实验场”,也为城市景观留下了严重的视觉污染。教训是沉痛而持久的,衷心期望此歪风不再延续泛滥。



北京工人体育场  刘东鳌/摄

  
启示六:坚持“百年大计质量第一”方针
  

  还要特别提到的是十大建筑坚持的“百年大计质量第一”方针。当年周恩来和彭真在市人民委员会交际处召集在京建筑、结构专家和美术家座谈。会上,周恩来首先讲话:“人民大会堂这么个房子有两个关键,一个是垮得了垮不了,一个是好看不好看,垮不垮是主要的。大会堂的寿命起码要比故宫、中山堂长,不能少于350年”、“一个建筑物总要有它自己的风格,要做到人人满意那很难,只要盖起来不垮,又适用,尽可能漂亮一点”。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尽管在上世纪50年代,我国正百业待兴,建筑的设计和施工法规尚不健全,然而,设计师和建设者们自始至终坚持质量第一,设计工作严谨、审查仔细,材料品质一流,施工质量有保障,“十大建筑”没有出现任何建筑质量事故。它们虽经历了几十年的自然侵蚀和邢台、唐山等大地震的考验,至今都巍然屹立。我们要重提“质量第一”这条方针,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国庆十大工程”已成为人们心中难以忘怀的记忆,因为她是中国的、特别是北京的现代主义的民族文化标志性建筑。我们应该记住在那个非常时期,中国的建筑师在建筑艺术以及创新设计方面的努力与奋斗精神。LW  

刊于《瞭望》2016年第23期,原题《弘扬建筑文化自信——国庆“十大建筑”的启示》



标志性建筑传递城市文化

  北京儿童医院曾被《弗莱彻建筑史》列为上世纪50年代中国现代主义的经典建筑,与之同样被载入史册的是它的建筑师华揽洪。 

 

北京儿童医院

  1951年,已在法国取得杰出成就的华揽洪,抛舍自己的建筑事务所回到祖国,在梁思成的提名下出任北京市都市计划委员会第二总建筑师,随后执掌北京儿童医院的创作。当年波兰、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德国等建筑代表团参观北京时,盛赞儿童医院的设计具有国际水准。梁思成于1957年评价道:“这几年的新建筑,比较起来,我认为最好的是儿童医院。这是因为建筑师华揽洪抓住了中国建筑的基本特征,不论开间、窗台,都合乎中国建筑传统的比例。因此,就表现出来中国建筑的民族风格。”
  
  当年华老先生为了避免烟囱暴露在市区,独具匠心地将烟囱与水塔合而为一,并以传统的方塔处理,顶部用起翘的手法,使这一功能性极强的建筑物成为了儿童医院的标志,并在它的外墙设计了时钟,半个世纪以来为市民服务,已成为人们心中的地标。
  
  然而,这样一座经典建筑群的“灵魂”水塔,2005年面临被拆除的危险。当时华揽洪老先生的女儿华新民女士及马国馨、刘开济、王昌宁、刘力等著名建筑师,纷纷对此事发表看法,一致认为儿童医院这座“烟囱”是我国现代非常优秀的本土建筑,自然地融入老城之中,现代与传统并存,是一个历史的记忆,一个城市的片段,如果没有了这个塔,记忆也就消失了。
  
  著名建筑师邹德侬先生听到要拆的消息时说道:“1957年我在天津大学建筑系读书时,就知道这个名气很大的、被水塔和烟囱‘包装’起来的塔楼。出于好奇,还专程跑过去看。”邹先生说,“这个塔的处理,是建筑师的苦心,因为它临街,不但将两个构筑物合成一个,而且十分适度,与建筑群,与北京的整体十分和谐。在我的心中,它已经成为中国现代建筑的‘纪念塔’。”
  
  几年之后,这座水塔还是消失在拆迁机器的轰鸣声中。总体来看,我国缺乏实施20世纪建筑遗产保护的法律保障。改革开放以前,北京市8层以上的板状高层建筑总共只有3幢:工会大楼、北京师范大学主楼和水产部大楼。这3幢建筑本应作为20世纪标志性建筑遗产加以保护,但是目前其中两座已被拆除(工会大楼和北京师范大学主楼);同样地,同时代在旧城区建设的4栋“公社大楼”也仅剩下2栋,使20世纪建筑遗产的历史链不再完整。令人担忧的是,在当前建设大潮的冲击下,如果不采取紧急措施,一大批20世纪建筑遗产将面临比早期建筑遗产更严峻、更危险的局面。

刊于《瞭望》2016年第23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