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岳阳楼记》里的大秘密,滕子京走红原来是个意外!

 老刘tdrhg 2016-06-11

《岳阳楼记》里的大秘密,滕子京走红原来是个意外!

保送生的猫腻,拼爹啊!看看陆游如何说

○赵 威(察察堂主人)

范仲淹作《岳阳楼记》,让岳阳楼名闻天下的同时,因开篇即云“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让滕子京意外走红。

滕子京,名宗谅,字子京。他和范仲淹是好朋友,好到什么程度呢?二人为同榜进士,当年在京城赶考时就已结下深厚友谊。范仲淹在给滕子京的一首赠诗里写道:“风波岂不恶,忠信天所扶。相见乃大笑,命歌倒金壶。同年三百人,大半空名呼。没者草自绿,存者颜无朱。”表达了深厚的同年相惜之情。滕子京在任上搞了点政绩工程,让老友写篇东西吹捧一下,以便通过名人效应为自己加分。于范仲淹而言,作篇文章实属小菜一碟,不费吹毫之力就能成全老朋友,何乐而不为呢?没想到,他一出手便是大手笔,文章气象非凡,传诵千古。

《岳阳楼记》里的大秘密,滕子京走红原来是个意外!

那么,滕子京是否如范氏所言,上任一年便让岳州“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呢?其实,稍一用心,便会发现范仲淹在文中用很大篇幅所描述的洞庭湖景象,并没有细微之处,更像是一副泼墨山水画,或像坐在飞机上从洞庭湖上空掠过时看到的景色。这种描写,有人说来源于范仲淹家乡太湖的景色;有人认为来自滕子京送来的《洞庭秋晚图》,属于看图作文;还有人考证出范仲淹儿时曾在洞庭湖畔读过书,来源于儿时的记忆。其实这些都无关紧要,有一点是清楚的,当时的范仲淹由参知政事贬为邓州(今属河南)知州,并未到过岳州巴陵郡,对巴陵郡的情况顶多是道听途说,甚至凭空想象,那么“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就不是实地考察的结果。所以,这句话很可能是,既是老友又同样被贬官的范仲淹为了勉励滕子京,同后文“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一样,规劝他放下个人得失,积极向上。这也是范仲淹的胸怀之志,通过范仲淹的生平履历,可以知道他确实是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好官,其伟大人格可与“古仁人”相提并论。但滕子京就要另当别论了!

《岳阳楼记》里的大秘密,滕子京走红原来是个意外!

此事还须从滕子京缘何“谪守巴陵郡”一事谈起。滕子京的政治命运与范仲淹的推荐息息相关,后来,他在任泾州知州期间私设小金库,被御史梁坚抓住把柄。“御史梁坚劾奏宗谅前在泾州费公钱十六万贯,及遣中使检视,乃始至部,日以故事犒赉诸部属羌,又间以馈遗游士故人。宗谅恐连逮者众,因焚其籍以灭姓名。”宋代“公钱”归官员自行支配,但在数量上是有一定之规的,然而滕子京所费“十六万贯”的巨款,除了安抚诸羌,还用来结交游士馈赠故人,若没有问题,他也不会毁灭证据“焚其籍以灭姓名”了。北宋安焘为王拱辰写的墓志铭里写滕子京在庆州挥霍无度,“人情怨愤,无敢言者”。

滕子京是个官场老手,懂得“抓大放小”,到巴陵一上任,便抓住三大形象工程:修岳阳楼、建偃虹堤(没建成)、斥巨资建学校,并同时请范仲淹、欧阳修、尹洙做吹鼓手,分别写了《岳阳楼记》《偃虹堤》《岳州学记》,与范仲淹不同的是,欧阳修和尹洙在文中主要就事论事,而且对滕子京极尽吹捧,称“滕侯志大材高,名闻当世”,世人对后两篇知之甚少,因为写得实在不咋地,完全是应景而作。这从二人读到《岳阳楼记》后的反应也看得出来,一个自愧不如,但出于嫉妒说写得不怎样,一个称“用对语说时景,世以为奇”。这也不奇怪,因为只有范仲淹与滕子京相交几十年,对其用意心知肚明,没有落入写赞歌的圈套,并在文末叹曰:“微斯人,吾谁与归?”奉劝滕子京好自为之,不要辜负老朋友的期望。

被贬官后想通过动静大、见效快的形象工程为自己贴金,以弥补此前的损誉,这就是滕子京重修岳阳楼的秘密。而“后世滕子京”们也惯用这一伎俩,秀政绩以遮贪腐,屡试不爽,世人当警惕!为文、为人、为官当以范仲淹为榜样,王安石称其“为一世之师”,此言不虚。

《岳阳楼记》里的大秘密,滕子京走红原来是个意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