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本事,就等死?
文︱孔德霄 图丨把本事扔进市场内定价
为什么会突然想到这么一个题目呢?因为最近的一种商业现象,我们暂且称为“知识付费分享”,好似一夜春风,吹遍整个网络,大有引领新未来的感觉。 从一开始的内容打赏,再到现在的“付费专栏”,从“供养内容提供者”思维到现如今的“专供付费用户”思维。知识,这一种称不上产品的产品,从过去的“有市无价”,变成了现在的“特供定价”,不能不说是一种新时代的到来。 我的公众号,从一开始有了打赏功能,一直到现在并没有多少人进行打赏,我知道这是因为我内容及推广方面的问题。我知道这个世界最聪明的就是金钱,当一个人愿意自己主动支付一部分费用的时候,那就说明你提供的“内容”真正是对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很多著名的自媒体人,从和菜头到papi酱,他们每一则图文的打赏量都是上千人,按每人五块钱计算,那一篇图文内容就是一个白领的月收入,如果他们胸无大志,完全可以依靠用户的供养来过日子。有了这个基础,他们就开始谋求“特供内容”的有价服务了,所以罗振宇抓住了这个时机,开始找到许多牛逼的大咖开设了他们的收费专栏,每年的价格都是199元,据说“李翔商业内参”第一天就得到了上万人的订阅。这是多么大的信任感才会换来的一种回报,一种虚拟产品,而且是预付款,而且是看着不爽不能退的那种,这就是知识型人格的魅力。 所以21世纪什么最重要,还是人才。 过去怎么衡量一个人的价值,大多情况下要依靠组织的平台,有了一定的平台与协作,你的价值才能得以体现,金钱才能流入你的口袋。由于平台定价的缘故,我们的思维也是一直固化的。 我们总是喜欢向工作平台要价值回报,我们称之为打工;我们还喜欢向资本要回报,我们称之为投资;我们还喜欢向市场机会要回报,我们称之为创业;我们还喜欢向勤奋与机智要回报,我们可以称之为个体户。 但很多人忘记了一个最根本的回报方式,那就是手艺,或者我们称之为知识与技能。 过去我们叫这部分人为“自由工作者”,但很多人认为这个称谓就是“没工作”的代名词,是一种没出息的象征。 想如今越来越提倡工匠谨慎,老匠人的手艺正在慢慢复活,匠人般的小团队也越来越得到市场的认可,精益求精的偏执产品越来越得到人们的喜爱,用户价值也在这样的变化中慢慢壮大起来,世界的变化就是从集体转向了个人,从协作转向了个体价值。 个人的崛起是这两年的风潮,从自媒体到网红,从大V到个人IP,仿佛这一切都在昭示着个人时代的到来,依靠平台、市场、资本的年代仿佛正在慢慢远去,依靠自己知识与技能技能生存的时代正在崛起。 老匠人能够生存的基础是生产力的低下,而新匠人能够生存的基础是互联网时代的无限连接。 你是一个古典音乐的专家,你这么手艺放在过去,相信如果不进入一家音乐团体,你是养活不了自己的。而如今你可以做大自己的IP,只需要在网络平台上开一个“特供收费专栏”吸引全网络上喜欢古典音乐的发烧友,互联网的长尾效应会积聚到至少上万人的力量,每人每月支付你20元钱,你每月就能收入2万,至少温饱与小康没问题了,你就可以踏踏实实、真真切切,完完全全用知识来服务这一万人了,这时候你和用户之间简直就是一种封闭的欢乐。 个人时代的崛起,背后是传统时代的没落,你的个人价值必须拿到市场内进行定价,过去有个好平台,朝九晚五,端茶倒水的时代越来越远了,真刀实枪的时代越来越近,知识与技能,真本事与真手艺时代回归,服务于自己对应的一部分用户,紧靠这一部分用户,就能将自己的价值最大化的变现,这的确是一个好时代。 但这也是一个不好的时代,因为像我这样没有什么好手艺的人,简直就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没有用户供养,平台价值慢慢丧失,被扔进大市场内的我们,面临的人生洗牌,只有在当下重新认识自己,重新认识自己的本事与技能,才能在这样的时代变化中找到自己的存活的机会,否则真的是要和时代一起没落,和时代一起等待死亡。 (2016年6月11日) |
|